诺贝尔经济学家教你斗渣男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2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相继出台了。新科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ichard Thaler已经名满江湖。在实至名归背后,是方兴未艾一直不被“主流化”的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家认为,人只具有有限理性,会受到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换言之,大家都是人嘛,大家都软弱没有自制力、愚蠢没有判断力。与此同时,大家又都受到社会、文化等不同背景的影响。
  那是不是说人们就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了?那经济学还有什么意义?这大概是传统经济学者最想一边嗤之以鼻一边问的问题了。
  “确定效应”和不愿意离婚的丈夫
  一对夫妻,丈夫有了小三。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根据传统经济学理论看,对男方,新人甜蜜,绝对应该离婚啊;对女方,老公背叛,不忠不信,绝对应该离婚啊。但是,首先,男方不愿意离婚。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A.你一定能赚30000元。B.你有80%的可能性赚40000元,20%的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都选择A。
  “理性”而言,选择B收益更好。但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厌恶风险,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这就是前景理论里的“确定效应”。
  所以,当男方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家庭在手,对老婆并非极度不满意,他处于收益状态,厌恶风险,拒绝失去已经到手的。他不愿意离婚。
  “反射效应”和不愿意离婚的妻子
  还是这一对夫妻,还是男方出轨,往往我们会发现,女方也不愿意离婚。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的你,为什么也难以割舍,为什么也不愿意一刀两断走向未来?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实验。A.你一定会赔30000元。B.你有80%的可能性赔40000元,20%的可能性不赔钱。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B,愿意“赌一把”。“理性”而言,可能会选择A。毕竟(-40000)×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元。
  然而,当人在面对必然损失的抉择时,会很不甘心,宁可冒险。他们变得偏好风险了。这就是“反射效应”。
  老实说,“反射效应”真的很非理性,却经常出现。有统计数据表示,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出现亏损,是“割肉”还是冒着“套牢”的风险希冀继续守候出现“翻身”奇迹?看上去,宁可被“套牢”的人更多。
  这就不难解释那些“死也不肯放手”的“原配”们了。面对正在失去丈夫和完全失去丈夫,哪个更糟糕?“理性人”理当计算自己现在的苦苦挣扎、将来的青春年华等,但是恐怕“反射效应”才是当前妻子心中的汹汹主流。“赌一把”,打个翻身仗,把老公彻底抢回来,把小三彻底打败,也许生活就完全覆灭,但也许生活从此新生呢!
  “心理账户”与爱出轨的丈夫
  但是说到底,丈夫为什么会出轨呢?可能他也有个“心理账户”吧。
  什么是心理账户?Thaler举过一个实例。约翰先生一家存了15000美元准备买一栋理想的别墅,他们计划在5年以后购买,这笔钱放在商业账户上的利率是10%;可最近他们刚刚贷款11000美元买了一部新车,新车贷款3年的利率是15%,为什么他不用自己的15000美元存款买新车呢?

  按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钱都是钱,具有替代性,可以用来干所有事,没区别。但Thaler认为,与传统理论相反,人们根据财富来源与支出划分成不同性质的多个分账户,每个分账户有单独的预算和支配规则,金钱并不能容易地从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Thaler将这种金钱不能很好转移,不能完全替换的特点称之为“非替代性”。
  比如人们一般会把辛苦挣来的钱存起来不舍得花,而如果是一笔意外之财,可能很快就花掉。这也可以解释送礼物,自己舍不得买来用的东西,家人买来送给自己就觉得特别满足,因为这份支出从“生活必需开支”账户转到“人情支出”账户里了,给人的感觉也就不一样。
  约翰先生的例子中,从理性上说,家庭的总财富不变。但行为经济学说,财富改变了存放的位置,固定账户和临时账户具有非替代性,人们的心理感觉不一样。
  于是,丈夫把你放到了一个“固定账户”里,同时,还把其他人放到一些“临时账户”甚至“人情账户”“文娱账户”“休闲账户”里,他会说,你们都是不可互相替代的,他就顺理成章地享受着一大堆一生挚爱许多的美好生活,因为他为自己“家中红旗不倒,四处彩旗飘飘”找到了最好的理论依据。
  “参照依赖”和想拖死第三者的妻子
  很多人都会问一个问题,这样苦苦撑着、苦苦拖着,自己岂不是很痛苦?这个问题很好。不过,什么叫做“很痛苦”?如果看传统经济学的假设中,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关。那么,“痛苦”就是“痛苦”。但是现实中,就是这样而已吗?
  你一年收入10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8万,你痛苦还是幸福?你一年收入12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15万,你痛苦还是幸福?你一年收入10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8万,然后你跳槽,一年收入12万,同时工作的其他同事都收入15万,你痛苦还是幸福?
  行为经济学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及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所谓的损失和获得,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这就是“参照依赖”。
  所以,你会发现,这位迟迟难以下定决心的女方往往在考虑,如果我离婚,会不会比现在过得更差?如果我离婚,会不会大家都歧视我?如果我离婚,会不会大家都觉得我输了?
  不过,最大的杀器不是以上这些,而是,我痛苦吗?我痛苦。但是我这样拖着他们,他们好不了,他们也会很痛苦。看到他们也痛苦,我就没那么痛苦了。这真是最符合“参照依赖”的一种想法了。
  “损失规避”与净身出户
  怎么着?那这婚还真离不成了?对不起,人就是这样,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所以,人们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往往很不甘心,容易冒險。
  这便是“损失规避”: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A.愿意B.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绝对公平。但大量类似实验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因为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失”带来的痛苦与“得”带来的快乐并不平衡,因此人们对这个理性上“公平”的赌局感受并不“公平”。
  不要慌,如果改变筹码数额呢?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10000元?
  这大概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婚姻中“过错方”应该付出更多财产进行弥补的意思吧。虽然在法律上并不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在经济上,通过更多的弥补才能将打破现状带来的损失平衡,的确能够获得较好的解释。
  你要离我而去远走高飞?那你净身出户!你把我当成一个不过是固定一点的账户?那就原谅我把你的资产清零!
  我们以为经济理论只发生在股票涨跌、楼市浮沉之中,其实不然,经济本来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可以被解释,我们所做的一切研究本来就是在试图解释人类自己的所有行为。
其他文献
唐代传奇《白蛇记》中有两个关于白蛇的“传奇”,都发生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两个故事中的男主角都姓李,都是富家豪门子弟,最终皆因与白蛇精有染,而死相惨烈,一个身体只剩下一个头,另一个脑袋破裂。  蛇妖,在中国人的想象中,比任何一种女妖都可怕,会让男人顷刻“消亡”。  到了宋代,“话本”小说《西湖三塔记》,延续了唐人传奇中少妇蛇妖的形象。男主角奚宣赞依旧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她按照惯例,要对奚宣赞开肠破肚,吃
生活像是一座沙地上的建筑,无论你如何努力去装饰它,都消除不了它随时垮塌的可能性。  一个朋友,手上有150万元人民币现金,住着一套小房子,价值200万元左右。以我的标准看,他算是一个很富裕的人。但他想换一套新的、大一点的房子,这套房子价值680万元。于是,他就从一个拥有150万元现金的人,变成一个负债约500万元(加上20年房贷利息)的人。  接下来,他每个月需还贷2万多元。这让他很烦恼,做着一份
如果人刚到中年就越来越刁钻乖戾、暴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动辄归咎责怪别人,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说明这人真的老了。而那种常口出良言,话出有度,简简单单,干干脆脆,懂得体谅,将心比心的人,才是真正的年轻。  所谓年轻,就在于一个“轻”,不纠缠,不钻牛角尖,飘然自若,如沐春风。  精神与灵魂潇洒之人从不会老。
有人问:“你会因为一个人说话的声音而爱上他吗?”怎么会呢?我从没有试过爱上一个人的声音,但我会因为一个人所说的话而爱上他。  他说话总是能够给我温暖的感觉,那么,我会对他多一份好感。  在我心情坏透的时候,他的话能让我温暖。在我最孤单的时候,他的话能令我心甜。那份甜,不是甜言蜜语,而是尘世里最好的慰藉。  在你的生命里,偶然也遇到过这样一个人吧?每次他出现,你也会觉得心头暖暖的。只要看到他,你便不
二姥爷是我姥爷的哥哥。他结婚第二年,二姥姥因车祸不幸去世。在白发苍苍时,他依旧独身一个人,说是心里住着二姥姥,跟谁都不来电,也不想耽误别人。  从我记事起,我就对二姥爷有浓浓的依赖感。他一辈子以手工活为生,给人做家具,编篮子、竹席。经过他的手,一堆乱七八糟的木头和竹子就变成一件件工艺品。  他的院子很大,堆了很多木头、竹子,还有一个大箱子,里面有各式各样的工具。别的孩子都去抓麻雀、逮蛐蛐,我偏偏喜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感叹“××东西最近又涨价了”,除了涨价的商品之外,少数没有涨价的商品常常被我们所忽略。  10年前我们买一份报纸,只要5毛钱,现在买一份报纸,还是5毛钱;  10年前到电脑城买一台当时主流配置的电脑,可能是四五千元,现在你跑到电脑城或者在网上买一台同样是目前主流配置的电脑,价格还是四五千元;  最典型的“不涨价”还是可乐,20年前,一瓶可乐是3块钱,10年前,一瓶可乐也是3块钱
21世纪以来,科技迅速发展,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科技出现在人们的眼前——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高效,比如现在很多汽车上都有车载人工智能,你只要说出你想做的事,它就会帮你完成。除此之外,还有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等,可以说,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我是一个科技迷,也是一个电影迷,人工智能在影视方面的“渗透”让人印象深刻。很多导演和
妈妈去世后第七天,我才哭起来,没日没夜地号啕大哭。  我打通了姥姥的电话,把手机放在病床上。听着急促的呼吸声,姥姥拼命地在呼唤,我不停地重复着说:“妈妈,我爱你。”我想要抓住这最后时刻,让妈妈听到我对她的爱。  下午6时32分,在一阵一阵急促的呼吸声过后,仪器上所有的曲线,变成直线。陪伴我29年的母亲,流下最后一滴眼泪,永远地离开了我。  老人家说,你不能把眼泪流在妈妈身上,不然她也会把你带走。 
★如何看待比尔·克林顿在希拉里演講时睡着了这件事?  神回复:人生中最容易让人睡着的两件事:老婆唠叨,领导开会。  ★人可以有多卑鄙?  神回复:上学时候下课了,老师拖堂一直不下课,然后我同桌看了我一眼,特别大声地跟我说:“老师已经知道下课了!你还催什么催?”  ★ “我丑话说在前头。”  神回复:“我帅我后说。”  ★ 为什么深海里的鱼都长得那么特别?  神回复:深海里黑漆漆的,谁也看不见谁,大
3月11日,一位浙江女孩登上央视,作为朗读者读了苏童的《自行车之歌》,从姑娘缓缓的语调里,我们能感受到她对自行车流露出的细腻感情。  女孩名叫胡玮炜,80后的她虽然年轻,身上却早早地贴上了“浙商”、“摩拜单车的创始人之一”的创业成功者标签。  短短两年,她就让百万辆共享单车走入人们的生活。如今在北京、广州、深圳、武汉、成都……的街头,你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  但是,与大多数人对创业女的风风火火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