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书法的“苏”“黄”两体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徵明书法以清雅俊秀的风格享誉书坛。平常其大字行楷均用黄庭坚笔意,这是我们熟知的文氏书法“显”露的一面,偶尔也纯用苏轼笔法的书体,是其内蕴“隐”藏的一面。关于文徵明书法之“苏”体“隐”而“黄”体“显”的两面,向来很少有人关注,特作短文初步探讨。
  文徵明早期墨迹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尔后他转益多师,书法的风貌逐渐清晰起来。王世贞评文氏书法云:“公书法无所不规,仿欧阳率更(询)、眉山(苏轼)、豫章(黄庭坚)、海岳(米芾),抵掌睥睨。而小楷尤精绝,在山阴父子(王羲之、献之)间。”简要地钩画出文徵明书学的轮廓。
  在文徵明传世作品中,用黄庭坚笔意的,如《行书游虎丘诗卷》(图1,苏州博物馆藏),书后跋云:“夏月暑酷,无以为遣,偶得佳纸,援笔聊仿山谷墨法。嘉靖甲午(十三年,1534年)六月既望也,徵明。”这是他64岁之佳作。《行书风入松词卷》(图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书于嘉靖戊申(二十七年,1548年),时年78岁。《行书斋宿诗卷》(图3,同上)书于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年),作者89岁。甚至在他逝世前十来天,还用黄氏笔意写《行书满江红卷》(图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大气磅礴,苍劲老辣,殊无颓态。以上两个年龄段均用黄氏笔法。这类作品结体内紧外松,奇峭刚健;笔势纵横捭阖,运笔斩钉截铁;笔画如长枪大戟,锋芒毕露。是文徵明从青年到暮年熟练贯用的笔法,大多写大字行楷的长横卷。作品数量多,流传广,为人共识,本文只作简述。
  文徵明墨迹中用苏东坡笔意的行楷,平常深藏不显,偶露峥嵘,却异常精彩。文徵明22岁时书法师从李应桢,李曾对文徵明说:“吾学书四十年,今始有得,然老无益矣。子其及目力壮时为之。因极论书之要诀,累数百言”(《甫田集》),将自己多年学书心得传授给文徵明。然而李应桢却极力主张书法风格的独创性,反对文徵明学习苏字。文徵明曾有一段记述:“尝一日,阅某书有涉玉局(苏轼)笔意,因大咤曰:‘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踵;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跋李少卿贴》)。文徵明随李师只有短短两年左右的光景,李应桢就逝世了,后来的书学并没有受李师多大的影响。不久文徵明开始向吴宽学习古文、诗词。吴宽字原博,号匏庵,长洲(苏州)人,累官至礼部尚书。行履高洁,自守以正,工诗文,善书,王鏊云:“宽作书姿润中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都穆说他:“书翰之妙,识者以为不减大苏。”吴宽在文坛、书坛享有很高的声望,他一生崇尚苏轼书法,不能不影响到弟子文徵明。以文献资料结合传世墨迹考察,文徵明一生都十分喜爱苏字,研究苏氏墨迹,如对《歙砚帖》、《食帖》、《治平帖》的考证,说明文徵明考辨鉴赏都独具眼力。他一生创作过多幅青绿、水墨山水《前后赤壁赋图》卷轴等,又仿赵伯驹《后赤壁赋》长卷。有学者统计文徵明行、楷、隶体书写《两赋》近六十卷。据有关著录题跋记载,这些作品都是在“游湖舟中”,或“闲窗无事”,或“墨有馀”时兴到之作,他对《两赋》有特别的喜好,而以苏氏笔意书写的作品也见深厚功底。在《临东坡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有一段自跋:“予少时颇喜师玉局公作字,比年来忘之矣。辨之(朱承爵)尝得余山谷体诗帖,因以此纸请配漫录《僧伽塔诗》,所谓一解不如一解也。庚申(弘治十年,1500年)壁书。”是年文氏31岁。从跋语得知,文氏很早就习苏字,而后又学黄字。隔了些年头,这次又提笔写苏体有些不称心了,故云“一蟹不如一蟹”。辨之已得到文氏的黄体墨迹,再求其以苏体相配,当然也是早有所闻。今天我们再从此页墨迹看,信笔写来,流畅自如,结体用笔全得苏字真髓,非数载寒暑临池不辍,不可深入苏字奥堂。
  文徵明山水画《东林避暑图卷》后有文氏用行、草两体自书诗(图5,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并题记:“文壁徵明甫书于钱氏西园之碧筠深处。”三年后他在另一处见到此卷,感慨之余再作跋语云:“往岁在孔周(钱有爱)处书此,乃不知是南洲所求。乙亥(嘉靖十年,1515年)九月廿又四日,偶过天王寺,览之不觉怆然,盖距书时三年矣。岁月于迈,聪明日衰,不知向后更能作此否?徵明重题。”卷末有现代潘伯鹰先生一则题记,对我们鉴赏很有启迪。记云:“文待诏山水横卷……其后自书诗三首,辞既俊逸。其书势始运山谷,顷之纵笔乃入醉僧,末复学东坡便似《洞庭春色赋》。观公自跋颇疑向后不复能为,则其得意可知也。”文氏用苏体书写的第三首诗《汤氏园亭对雨小酌》,形态左倾右倚,紧密严整,用笔圆转飘逸,姿态百出。再将其与苏轼自书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图6,吉林省博物馆藏)对照,两者相同的字,如“庭”、“春”、“中”、“藏”、“飞”、“浅”、“子”、“雨”、“樽”、“高”、“肥”、“江”、“酒”、“归”、“追”、“公”等,相似的字如“梧”与“悟”、“桐”与“洞”等,形神都十分相似,颇具苏公墨迹“郁屈魂丽之气,翔顿挫之姿”(《两赋》卷后张孝思之跋语),是年文氏43岁,有此力作正为其得意之处。
  文氏《三友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三幅图、三首诗、三种书体,看来也是他的佳作。第一幅“兰竹图”后书“咏兰”七绝(图7)用苏字笔意。第二幅菊石图,书“咏菊”七律,用黄字笔意,第三幅晴竹图,书“咏竹”,乃自家风貌。作于壬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72岁。《行书七律诗卷》(图8,上海朵云轩藏)用苏、米、黄和自家风貌书写。三种书体均自然率真而透露出作者精致的结体与笔法。
  上举之三例也是文氏从青年到老年三个时期的作品,每件作品都是先后变换笔意用苏黄两体接着书写,妙笔生辉,翰墨飘香,展现出文徵明平生好学不倦,博采众长,真得苏黄之蕴。特别是嘉靖戊午(1558年)为苏轼巨迹《前赤壁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前缺的三行补写了36字(图9),此时文氏已88岁高龄,写出与苏氏真迹几可乱真的笔意,从苏氏逸怀浩气、超出尘表的人格中吸收“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
  文徵明一生笔耕不辍,在其大量的翰墨中,如果把常常展现的黄体作为书法“显”的一面,而当用黄体法度意犹未尽时,则转而将深“隐”中的苏字一格流露出来。文徵明书法“显”黄体而“隐”苏体,自有其深层的因素,阐释这一问题也颇有意味。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苏州是文人荟萃之地。《苏州府志》载:文徵明“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皆父友也。”文徵明在《沈文合作山水图卷》后题跋(图10,美国翁万戈藏)有一段回忆随沈师的记述:“忆自弘治己酉(二年,1489年)谒公双蛾僧舍,观公作《长江万里图》,意颇歆会。公笑曰,此余从来业障,君何用为之,盖不欲其艺事得名也。然相从之久未尝不为余尽大意,谓画法以意匠经营为主,然必气运(韵)生动为妙,而气运(韵)别有三昧,非可言传。他日题徵明所作《荆关小幅》云:‘莫把荆关论画法,文章胸次有江山’。褒许虽过,实寓不满之意。”有两层意思:一是沈周认为艺事是自己的业障(妨碍修行的罪恶),虽为自我调侃,却在说明他极重视人品道德的修养。二是绘画的构思和布局是技巧性的,虽重要但容易掌握。气韵生动是不可言传,只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高自己的综合艺术修养,才能心领神会。当时沈周已是画坛师首,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诗文俱佳,亦擅长书法。沈氏一生崇尚黄庭坚书体,但又有自己的特色。如《苏台纪胜图册》(图11,美国翁万戈藏)的自题诗,结体峻险欹侧,用笔顿挫有力。作品大多为兴来挥毫,率意自然,天真烂漫而又苍劲古拙。介于吴诗沈画之间的弟子文徵明一生的事业倾向于书画,首先要学步于绘画恩师的艺术蹊径,而与沈师相同选择黄氏书法则更适合融入文人画的笔墨中。文徵明绘画大致分粗细两类。粗笔水墨山水、古木竹石等作品,如《江南春图》(图12,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石壁飞虹图》(图13,上海博物馆藏)、《古木疏篁图》(图1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石粗笔钩勒,皴染较少,而用笔一波三折,线条有金石篆意。一般论者以为这类风格深受沈周熏染,并融入马远、夏圭粗犷、刚劲的用笔。笔者以为从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书画同源的角度分析,此正出自于作者效法黄庭坚书法的笔意。康有为曾指出“若其(黄庭坚)笔法,瘦劲婉通,则自篆来,吾以山谷为行篆”,“山谷行书与篆通”(《广艺舟双楫》)。作为明“吴门四家”之一,文徵明以“与篆通”的书法融入画中,那么黄体也自成“显”赫了。
  上文已述文徵明一直在从苏轼诗文、书法寻觅意境、吸取营养。再看文徵明补写苏氏墨迹《赤壁赋》后,以工整小楷书写的跋语(图15):“右东坡先生亲书《赤壁赋》。前缺三行,谨按苏沧浪(舜钦)补《自序》之例,辄亦完之。夫沧浪之书不下素师,而有‘极愧糠秕’之嫌。徵明于东坡无能为役,而亦点污其前,愧罪又当何如哉!”他恭恭敬敬地向世人说明,因为宋代苏舜钦曾补写过怀素《自序帖》,有此先例自己才敢于补写。但是,苏舜钦的书法不低于怀素犹感“极愧糠秕”。而自己无能补书,点污前面,更不知“愧罪”如何!文徵明一生服膺东坡,至耄耋之年仍仰佩不已,斯亦善人哉!因绘事之需,“显”黄体自是必然,而在特定的境况,需要在心灵深处与哲人的“心画”交流时,自然就流露出苏氏的笔意了。正如王世贞所云:“文太史特以意临写,不拘于形似,而古健遒伟,隐然为眉山传神。”王世贞早年曾在吴中与长一辈的文徵明有过密切交往,当然会洞察到文氏书艺之“隐然”。正是有“显”的黄体、又含“隐”的苏体,铸就了文徵明书画艺术饱满、斑烂的色彩。(责编:唐陌楚)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患者肠外静脉营养液不合理处方,说明不合理用药的防范措施.方法 临床药师及审方药师审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根据临床药理学知识及文献分析不合理情况.结
目的 了解我院病区药品存放情况,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同时也保障病区紧急情况下的用药.方法 抽取住院药房近半年对病区的药品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的检
通过案例报道,复习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原因,初步探讨两者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人本位”健康教育策略应用于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行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的12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
进入到新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产品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注重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了一种主流的消费模式,也将国家的物流业带动了起来,大大小小的物
0 引言rn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是通过消化内镜以及相关器械经口腔至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并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
我国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本文通过管理会计在中小制造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管理会计在中小制造企业问题的对策这两方面,对扩大中小制造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是党的活动必须认真坚持和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委决策水平,必须认真解决影响和制约民主集中制贯彻执
目的 了解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制定防控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医院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防控干预
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超家族是一类多功能的多肽,在维持T细胞免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增殖等各个环节。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