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但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订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教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也就是参与意识差,学习被动。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参与意识呢?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1/2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不是所有的问题教师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计算的原理、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
1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想象力只有平时的1/2甚至更少。因此,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能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沟通对话渠道,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不是所有的问题教师都可以一锤定音,而是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能适时地给以赞同表扬或指正他们的观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学习活动的接受者,而且应该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引发学生开动脑筋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想,在知识的疑难处想,在思维干扰处想。对于学生思维的结果,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计算的原理、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解题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学生中独特的想法不要轻易的否定,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会以主动的态度和自己的方式去探究知识,会以主人的身份与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