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能力及建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谈谈教学过程中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
1.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找秋天》时,我引导学生收集秋天的资料,以及有关秋天的成语、写景的句子,并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设计方案,画画“我眼里的秋天”,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之间的合作的成功意义,并将学生自己的成果在班级交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教育。我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鼓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自信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更有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2.提供合作的快乐环境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权利和空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能通过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自然。但人在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个人的孤军作战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依赖相互之间的理解、合作和协调才能取得成功,因为“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一种思想,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够挖掘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去挖掘,去掌握,去开拓,如此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
1.相信学生成功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教师应允许学生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用不用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获取结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探究的问号。还可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自我寻求答案。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些有失偏颇,应给予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多引发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多问几个:“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还要好!”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深入思考,顺利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在各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自评包括对自己学习成效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指在你们的小组中,你觉得谁表现得好,好在哪里?这次学习,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通过这样的评价,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包括精神的(如值日的权利、奖状、小红花、一次娱乐的时间等)和物质的奖励,比如:(铅笔、笔记本、一本故事书、一朵花等)。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有效合作学习,不论是教师的观念,还是师生关系、组织形式、教师管理等,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一、营造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
流畅、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共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气勃勃。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的发挥。
1.尊重学生独特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找秋天》时,我引导学生收集秋天的资料,以及有关秋天的成语、写景的句子,并组织一次秋游活动设计方案,画画“我眼里的秋天”,让学生充分感受同学之间的合作的成功意义,并将学生自己的成果在班级交流,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价值观的教育。我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鼓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自信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见解,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这样更有助于合作性学习的开展。
2.提供合作的快乐环境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教师应因组而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启发式帮助。教师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让学生觉察不出因本组水平低而需要教师的帮助。教师还应掌握并运用好激励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可以充分发挥学习个性、各抒己见、相互交流甚至各执己见的合作学习氛围,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二、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权利和空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人能通过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造自然。但人在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个人的孤军作战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只有依赖相互之间的理解、合作和协调才能取得成功,因为“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一种思想,得到的是两种思想”,只有生动的教学才能够挖掘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去挖掘,去掌握,去开拓,如此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如鱼得水。
1.相信学生成功合作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与孩子沟通,鼓励他们无拘无束地表达真情实感。对文章的解释,教师应允许学生不同角度去理解,允许有不同结论,鼓励学生用不用的语言表达出来,鼓励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获取结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探究的问号。还可延伸到课外,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自我寻求答案。学生这些独特的见解,有些很新颖,应该给予肯定,有些有失偏颇,应给予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亮点,多引发几个:“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多问几个:“有不同的意见吗?”“你的想法比老师还要好!”以此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深入思考,顺利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从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赋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的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在各组完成任务后,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鼓励组与组之间提出质疑。通过交流、质疑,学生感受到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获得的,意识到自己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组与组之间的竞赛,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组间的交流,还可以达到知识的共享和智慧的共享。
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作一个评价,包括对自己的评价与对他人的评价。自评包括对自己学习成效的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指在你们的小组中,你觉得谁表现得好,好在哪里?这次学习,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通过这样的评价,调动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积极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喜好,制定适当的奖励机制,包括精神的(如值日的权利、奖状、小红花、一次娱乐的时间等)和物质的奖励,比如:(铅笔、笔记本、一本故事书、一朵花等)。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课堂有效合作学习,不论是教师的观念,还是师生关系、组织形式、教师管理等,都为学生科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搭建了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