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华:演好农村戏是我一生的使命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js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0集电视连续剧《岁岁年年柿柿红》在央视一套黄金居畅自开播以来,收视率飘红。该剧由著名导演沈行执导,“农村剧一姐”王茜华当制片人兼主演,实力演员于震、王挺等演员倾情加盟。全剧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讲述了一名普通农村妇女“杨柿红”从结婚成家到遭遇困境最终儿孙满堂收获幸福的感人故事,贯穿了从1976年至当下农村改革的一个个历史节点,以宏伟的大时代为背景,展现个体人物对苦难命运的不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剧中,以杨柿红为代表的广大农村群体,经历并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更受惠于改革开放40年。这群人也因坚守,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了自尊和自信。
  农村剧是很多女演员的雷区,很多人不愿演农村剧。而王茜华却是其中的异类,自从2001年出演了《当家的女人》之后,她就几乎没有离开过农村剧的战线。一转眼将近20年过去了,她不但没有退隐江湖,反而越战越勇。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王茜华很坦率地表示,农村戏已经融入了她的血液,是她自己以后的人生使命了。
  入行二十多年中压力最大的一次
  《岁岁年年柿柿红》从剧名上就先声夺人,让观众一下子就能记住。但作为制片人兼主演的王茜华却一脸苦笑地告诉记者,这个剧名好几次都差点被改掉,尤其是在寻找投资方的艰难时刻,谁见了谁都觉得不好听。“我老公沈行也是该剧导演却坚决不肯妥协,他说这个剧名特别符合女主角杨柿红的人生,她的成长过程如同柿子一般,先是青涩,然后是橙黄,最后柔软嫣红,虽然它很小,却有着无限大的力量和韧劲。沈行说,谁要改剧名我们就不和他合作了。不过现在看来,我们幸亏没有妥协,观众都很喜欢这个剧名。”
  说起这个剧名,王茜华透露说来源于自己父亲的一张画。“我父亲是—位画家,他的—幅作品就叫《岁岁年年柿沛红》。当时我们这部剧都写完了,可是名字却迟迟定不下来。沈行就建议要不就用这幅画的名字吧。我当时还不同意,觉得这个名字太土了。但是越往后越觉得这个剧名太好太贴切了!”
  王茜华很坦率地告诉记者,《岁岁年年柿柿红》是她入行这么多年来压力最大的—部作品。“首先这部作品的时代跨度很大,从1976年一直拍摄到2016年,将近四十年的时代变革都会在剧中有所展现。之前我演过的很多农村戏都偏现代,跨度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我要在剧中从谈恋爱的小姑娘一直演到奶奶,确实有压力。另外,这次我还担任了制片人,以前做演员拍戏顶多也就忙三四个月,但是这次我一下子就忙了三年。我真的没想到当制片人会这么累,操心的事隋太多了。”
  说起自己第一次“跨界”当制片人的感受,王茜华一个劲儿的叫苦。“剧本一个字都没有的时候操心剧本,创作完剧本开始琢磨谁来演,然后开始想着去哪儿拍。好不容易开拍了又遇到恶劣的天气,又开始睡不着觉。当制片人太累了,无论是投资几个亿的大戏还是几千万的农村剧,创作团队都是差不多的,正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少一个部门都没法拍戏。”回忆起拍摄艰辛,王茜华说最让自己崩溃的就是天气。“我们拍摄的90多天里,将近50多天都一直在下雨,这对于哪个剧组来说都是很罕见的。整个周期里将近一半都是阴天,对光影效果影响很大。”
  之所以这次感觉如此辛苦,王茜华坦言是之前把这件事想得简单了。“当我每天面多很多困难的时候,我才明白这个工作远远比我想象的辛苦太多了。但剧组所有人都在看着我,我只能扛起所有的担子。”
  演20岁小姑娘没信心
  对于农村戏,王茜华绝对是驾轻就熟,毕竟很多年她都在农村的田间地头体验生活,拍戏绝对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岁岁年年柿柿红》却让王茜华很纠结,因为她蜂实在没有自信去演好一个20出头的小姑娘。“我拍摄《当家的女人》都是在17年前了,我认为那是我最漂亮的时候,也很年轻,演小姑娘就很自信。但是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让我再去演20出头的女孩,我真的感觉压力很大,毕竟时光流逝容颜变老。我也想过放弃,把年轻音盼交给年轻的演员来演,自己去演中年和老年部分。但是我觉得能找到一个和我很像的小姑娘难度很大。即便是找到了,也很难想象现在年轻女孩对农村题[才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她们可能连农村者陂去过,对30年前的农村更是没有任何认知,表演上无法做到由心而生,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让自己努力去试一试。”
  为了能让自己没有违和感,王茜华开始从各方面进行准备。“为了拍摄这部戏,我将近两年多的时间都没有剪头发,感觉小姑娘如果梳起两个羊角辫,一下子·就会有种青春活力。另外运动也很重要,我只要有时间就去健身房。拍戏的时候我—咱殳都是七点起床,先去健身房练一个小时出出汗,然后八点钟再去化装,这样演起戏来我就会感觉轻松很多。”
  电话微信轮番轰炸来的男主角
  说起剧中和自己演对手戏最多的两位男演员王挺和于震,王茜华表示能把他们请来着实花了一番功夫,“剧本创作整整花了三年多的时间,我不能随随便便找个演员草草了事,必须要找到最合适的演员。”
  于震和王茜华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同事。两人在2007年曾经合作过话剧《骆驼祥子》,一个演祥子一个演虎妞,默契十足。在搭建《岁岁年年柿柿红》的演员阵容时,她就想到了于震。“刚开始他跟我说档期冲突,实在来不了。我就每天晚上拍完戏,躺在被窝里给他发信息,让他一定得来帮我的忙。一连七八天我都不让他睡觉,每天先是电话轰炸,然后是微信骚扰,经常要发到夜里一两点钟。于震的妻子也是我同事,我还是他们的红娘,在各种威逼利誘下,于震最终还是答应了。虽然不是零片酬,但也给我帮了很大的忙。我觉得这也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非常感动。”
  邀请王挺的过程也基本是如出一辙。那段时间,王茜华一没事就给王挺发信息,劝说他能来帮自己。但正好赶上王挺的夫人怀孕生宝宝,他不假思索就拒绝了。“他当时跟我说:姐姐,女人生孩子可不能不陪,要不然得挨她埋怨一辈子。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找个人去照顾他老婆,让他来帮我拍戏。王挺和夫人特别仗义,看我真的是急坏了,两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来帮我一次。我当时感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能把两位重量级男演员收入囊中.王茜华非常开心。眼看拍摄就要杀青了,别的剧组都送鲜花。王茜华就寻思着送点有意思的。“我提前让制片部门准备好红彤彤的柿子。等他们杀青的那场戏结束后,大家把一大把红柿子献给他们,祝他们事事如意、事事顺利。
  照着自己的妈妈演妈妈
  在电视剧中演了不少次母亲,王茜华坦言在自己心目中,母爱就是四个字—一无私伟大。“因为我的母亲就是一个特别无私的人。我从记事开始,她就很少进商店给自己买东西,舍不得花钱,给孩子吃好穿好,自己吃什么穿什么都无所谓,特别不讲究。我爸爸是个文化人,别看我妈妈没我爸有文化,但是在她的心里面,她把子女的地位放得很重,把家庭放得很重。她可以自己什么都不要,但是为了一个家,她可以随时豁出命去。所以我觉得妈妈真的是很无私,很伟大。这也是我后来在演绎妈妈角色的时候,内心一直遵循的原则。”
  最后,记者问她为何多年来一直钟隋于农村题材剧?王茜华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演农村戏谈不上钟隋,是因为一部作品演得不错于是来找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慢慢发现,除了农村戏,别的戏没人来找我。我也就只能这么走下去了。未来我还是希望能够更加拓宽自己的道路,当然还是以农村剧为主,我觉得自己有一种使命感,农村戏不光是我的职业,更是我一生的使命。”
其他文献
从长沙城出发,沿着京珠高速向北行,在板仓互通下高速后再在乡间道路上走六七公里,就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女党员缪伯英的故居。  缪伯英故居位于湖南长沙县开慧镇飘峰山村枫树湾组,属于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土木结构,大三进,两天井。现存房屋为二进一天井,内有大小房间12间。  长沙县党史联络组特邀编撰范季明告诉记者,缪伯英把毕生的精力和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她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为后人树立了光辉
期刊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村民离开故居、小院搬進高楼,如何保留对故土的“念想”,建立“村史陈列室”则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既可以寻找到祖辈的印迹,也可以引发后人对乡愁的怀念。为此在京郊各地“乡情村史陈列室”的建立则应运而生。  日前,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节目专门开辟专栏《美丽乡愁》系列报道,介绍京郊的《乡情村史陈列室》。据统计自2013年起本市已建起290多间陈列室,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在城市副
期刊
即将要退休的李华,很想给自己找一个业余爱好,使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能更丰富多彩。朗诵团的老学员刘凝辉和李华是三十多年的好姐妹了,她向李华推荐了北广朗诵团,并介绍了她学习朗诵后的感受。  李华听后很受启发,同时也发现刘凝辉自从加入北广朗诵团学习以来,不但声音更动听了,人也更有精神了。而且经过学习与沉淀,她的性格中还多了一份稳重。所以李华就欣然接受,且报名参加了朗诵学习。  刚一加入北广朗诵团,李华便发现
期刊
我和老伴儿是1967年夏经老街坊又是朋友的介绍相识的。朋友告诉我,姑娘是他的徒弟,22岁,二级工,秀气,顾家,脾气好。他向女方介绍我:28岁,四级工,人孝顺,厚道,好玩。经过一年多了解,我俩于1968年10月6日中秋节结婚。婚后50年生活实践证明,当年朋友向双方介绍的情况属实。  如今,媒体报道一些模范夫妻时称他们“一辈子没红过脸”,这话我信,可太少了。我们夫妻年轻时还真没红过脸,那是因为一些客观
期刊
本报讯(记者李雄峰)裕华钢铁杯2018邯郸·武安第三届全国山地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以下称武安第三届划骑跑三项赛)近日在河北省武安市美丽的西部景区举行。  本次比赛群星璀璨,著名篮球运动员巴特尔,著名体育主持人刘建宏,周恩来总理的侄孙周日和参加开幕式并为比赛领跑。来自德国、爱尔兰、波兰、俄罗斯、乌克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的近300名专业选手和近1000名业余爱好者从七步沟起点冲出,揭开了武安
期刊
上世纪90年代初,交谊舞盛行。城东南劲松八区有个舞厅,这里环境优雅,舞曲曼妙,舞者众多,生意火爆。  我是舞厅的常客,已有两三年舞龄,自感舞技尚可,自信满满。一日,舞厅迎来了一位身材高挑、五官俊秀、气质不俗的女士。因舞厅大多是常客,基本都是半熟脸,忽然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士光顾,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我那时还没有舞伴,能找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士跳舞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于是,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鼓足勇气,大胆
期刊
本报讯(记者 陈文)7月21日,由北京电台策划推出的“听见经典,走进春风里”主题诵读会在大兴区泓文博雅艺术馆精彩呈现。这是北京电台2018“听见经典”系列诵读活动首次“落地“本市行政区,刘思伽、刘慧、孙畅、夏铭、刘啸、林贺6位北京电台的”好声音”主持人与大兴市民代表联袂为现场观众奉献了一场品质文化大餐。以娓娓讲述和深情诵读的形式精心诠释改革开放40年给予个人成长的获得感,引起现场观众的深度共鸣。 
期刊
从6月2日起的每周六17点,我锁定了北京电视台青年频道播出的《小童大艺》节目。暑假到了,现在我是与孩子一起收看《小童大艺》。看《小童大艺》,为这个炎热的暑假生活带来了清凉一“夏”,像是可口可乐,又像是清凉的雪碧,既美味又舒心。比如欣赏到孩子们表演的民族舞、民乐、儿童相声、戏曲以及五一幼儿园的孩子们表演的京剧联唱《梨园宝宝唱大戏》;还有朝阳青少年活动中心选送的民乐表演。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精彩至极的节目
期刊
“我们都爱老舍先生!”  73岁的“老北京”黄文秀阿姨,打小儿就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忠粉”,老舍名剧《茶馆》《龙须沟》的台词倒背如流。如今,她也能登台扮演大师作品里的角色了。  站在老舍故居“丹柿小院”里,和老舍銅像“四目相对”,黄阿姨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当初,我说我能演老舍话剧,姆们家那位还不信呢。”  黄阿姨是“百姓遇见大师”系列公益活动的积极分子。7月1 8日,在活动的主办方—一北京新闻
期刊
日前,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雷佳与恩师李谷一、师姐张也、同窗好友王丽达一起做客北京电视台周末黄金档访谈节目《春妮的周末时光》,四位湘妹子在现场与主持人春妮“麻辣”对话,聊音乐,聊人生.默契十足,尽显湘女才情。  各地民歌张口即来  面对四位民歌界的唱将级人物,春妮当然不会错过大饱耳福的机会,当场请常担任青歌赛评委的李谷一老师担任评委,现场考验雷佳等人的民歌功力。雷佳不惧考验,在主持人随口说出地名的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