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法Dixon同相位与反相位技术评价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利用大鼠饮食模型,探讨基于磁共振成像(MRI)两点法Dixon同相位与反相位技术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方法

将30只4周龄的雄性Wister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高脂饲养组与正常饲养组,每组15只,正常饲养组进行普通饮食即100%基础饲料饲养,高脂饲养组进行高脂饲养,两组均喂养16周。16周后行腹部轴位Dixon同相位与反相位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肝左、右叶同相位与反相位图像的信号强度并计算高脂饲养组和正常饲养组的肝脂肪分数(HFF)值。扫描结束后,大鼠禁食12 h,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Image ProPlus软件对脂肪变性细胞进行计数,参考Brunt分级标准对非NAFLD进行病理分级(0~3)。采用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病理分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理级与HEF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脂饲养组中15只实验鼠为非酒精性脂肪肝,1级2只,脂肪变性细胞约为18%;2级6只,脂肪变性细胞约为60%;3级7只,脂肪变性细胞约为89%。正常饲养组中15只实验鼠均确认无脂肪肝,Brunt分级均为0级。正常饲养组无脂肪肝实验鼠HFF值为(0.03±0.04),高脂饲养组1级、2级、3级脂肪肝实验鼠HFF值分别为(0.15±0.03)、(0.26±0.03)、(0.31±0.02),四组间HFF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26,P<0.05)。3级脂肪肝实验鼠HFF值显著高于1级(U=2.767)与2级(U=2.058)脂肪肝实验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F与肝细胞中脂变细胞百分比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5,P<0.05)。

结论

基于MRI两点法Dixon同相位与反相位技术在脂肪含量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对肝脂肪含量的诊断中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分析经腹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行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采用经腹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6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 12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腹腔镜组:中位手术时间100(80~120)min,中位术
谷氨酰胺转移酶6在脑内分布较多,能够催化蛋白质内部及分子间的交联,被认为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相关,如谷蛋白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其致病机制可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