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汾阳公主,唐宪宗第六女,《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有关汾阳公主的记载很少,主要有三点:公主始封汾阳;公主“下嫁韦让”;公主去世后,追封及谥“郑国温仪大长公主”[1].rn目前,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汾阳公主,唐宪宗第六女,《新唐书·诸帝公主传》有关汾阳公主的记载很少,主要有三点:公主始封汾阳;公主“下嫁韦让”;公主去世后,追封及谥“郑国温仪大长公主”[1].rn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专门研究汾阳公主及驸马韦让的论文及著作.笔者有幸得到洛阳师范学院毛阳光教授所赐的新出《唐故汾阳公主赠郑国温仪大长公主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汾阳公主墓志铭》)及《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太子詹事驸马都尉扶风郡开国公食邑三千户赠陕州大都故京兆韦公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驸马韦让墓志铭》)拓片,对了解汾阳公主的生平及当时的政治文化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前言rn前人研究认为唐代法门寺佛舍利崇拜等级是中国佛舍利崇拜的最高等级[1],显庆年间基本形成法门寺佛舍利崇拜制度[2].杨维中指出法门寺佛骨崇拜的出现与唐初佛教僧侣的传
引言rn唐文宗开成五年(840)黠戛斯进军漠北回鹘牙帐,击溃了回鹘,并积极派遣使者向唐朝汇报击溃回鹘之事,试图恢复与唐朝一度中断的交聘关系.在此过程中,黠戛斯四度派遣使者前
日本承和元年(834)正月十九日,仁明天皇以藤原常嗣为持节大使,以小野篁为副使,并“判官四人,录事三人”[1],是为对第19次遣唐使的主要人事任命.从承和元年的开始筹备,直至承
唐代的女着男装是学界多方探讨的话题,举凡服装款式、穿着人群、出现原因等,都有不胜枚举的成果[1].但就是这个看似过度讨论的话题,却仍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那就是唐人对女着
中国佛教,虽根源译典,但义理发挥,在于本土撰述.隋代佛教,承袭汉魏以来数百年发展之成果,撰述渐丰.僧俗人士撰写的佛教撰述,以注疏、传记、目录等多种形式,表现了我国僧侣与
一、叙言rn唐代杜佑(735-812)的名著《通典》堪称中唐史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作.此书不但保存了唐代中期以前有关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史料,更开创了后世以记载典章制度
传统史学认为唐亡于天祐四年(907)朱温篡唐,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至建隆元年(960)陈桥兵变人宋,是为“五代”,凡五十三年.大略同一时期,建立在南方的杨吴、南唐、
祖孝孙是我国隋唐间最为著名的乐律学家,并于贞观二年(628)勘定完成了《大唐新乐》,堪为一代盛事.目前,音乐理论界对于祖孝孙的研究颇有成果,但多是凭借中古史籍载述完成的.
清嘉庆间董诰领衔编纂《全唐文》一千卷,是继《全唐诗》后又一部清代官修大型唐人总集,二者同为一代文史研究提供基本文献,程功至钜,嘉惠学林.但限于各种原因,《全唐文》搜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