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三农图书出版浅析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eiz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三农图书出版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论文从出版种数、类目、时间、定价、出版社等角度对历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进行分析,指出三农图书出版存在品种不足、形式单一、与农民需求有距离、定价较高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农图书出版应该增加品种、开发电子出版物、注重出版时效性、采取低价或优惠策略、因地制宜做好出版。
  [关键词] 农家书屋 推荐书目 乡村振兴 三农图书出版
  [Abstract] Agricultural book publishing contributes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multiple dimensions of industry, culture and tal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commended catalo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number, category, time, price and publishing hous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agricultural book publis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book publishing such as shortage of varieties, single form, distance from farmers’demand and high price, and thinks that agricultural book publis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hould increase varieties, develop electronic publica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e timeliness of publication, adopt low price or preferential strategy, and do a good job in publishing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 Nong Jia Shu Wu Recommended books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book publishing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是未来三十年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三农图书出版对于乡村振兴具有哪些意义?三农图书出版有哪些问题?乡村振兴应该如何进行三农图书的出版策划?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对于乡村发展和三农图书出版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三农图书出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会对农业农村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指导未来三十年农业发展走向[1]。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具体路径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三农图书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三农图书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1.1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产业兴旺,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与活力。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与理论的支持,三农图书是农业科学与技术的重要载体[4]。农业产业兴旺涉及智慧农业和质量兴农战略等多个方面,需要三农图书提供智力支持。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脱贫攻坚战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很多出版社以此为契机,策划出版了一系列扶贫类图书,既有大部头也有小册子,有丛书也有单行本,有精装也有简装,如中国出版集团出版的“中国扶贫书系”,既讲新时代中国扶贫故事,又促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很有意义。又如2018年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龟鳖生态养殖技术》,价格低廉,每本12元,实用性强,深得三农图书市场青睐。
  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让农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红利。近年来休闲农业与旅游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根据《2019中国全域旅游大数据监测及其典型区域与典型产业剖析报告》,2018年全国共接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游客30亿人次,总营业收入8000亿元,因此乡村旅游产业是未来农业产业政策的重要立足点。2019年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乡村振兴系列丛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政策解读》,通过一系列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国家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优惠政策进行了解读与宣传,也给出版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离城市较近的农村,大多有“农家乐”,是既受城市居民欢迎又深得农民喜爱的旅游项目。但农民对农家乐的规划、设计、经营却并不熟悉。出版社出书如能教会农民根据游客的需要装修干净整洁的房间、因季节不同设计不同的活动项目,在餐饮上做出特色,在游客亲手采摘上做文章,也许会让农家、游客和出版社“三赢”。出版社可由此探索出版方助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1.2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需要塑造乡风文明,提升农民的精神面貌和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对文化传承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媒介。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自给自足的农民生活方式满足了他们绝大部分物质必需,而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等原因,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被忽视,这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因而,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重要意義。出版物对于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各种传统村落建筑、民族村寨、农业遗迹、特色曲艺、民间风俗等农耕文化,三农出版可以从中找到一片天地—通过书籍、音像等媒介记录保存、宣传推广、鼓励传承,这是出版的责任,更是三农图书出版的使命。201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寻访中国古村镇》,该书用500张图片和照片,展示了中国100个古镇古村落的现状,目的便是保护和拯救。与此相似,一些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乡村历史文化的地方志,也别具意义。
  1.3 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在于人才。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城镇化率不高。截至2019年底,我国农村人口55162万人,占总人口的39.4%。虽然人口比例大,但总体文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源有待开发。乡村人才振兴需要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提升人力资本。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个人成长成才的良师益友,人才振兴离不开书籍。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抓紧出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新型职业化农民的人口总数会达到2000万,即将制订的“十四五”规划还会进一步扩大新型职业化农民队伍群体。他们人数众多,需求广泛,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满足乡村需求、满足农村人才需求,也就是助力乡村振兴。因而,出版系列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小册子、职业培训丛书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2 基于历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的三农图书出版现状分析
  2007年3月6日,为解决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多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在全国广泛开展“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到2015年底覆盖全国的行政村。农家书屋采取“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建立和发展起来。政府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建成书屋并购买书籍,农民可在書屋免费借阅图书、期刊和报纸等。从历年农家书屋推荐书目看,书籍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给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文化、提高自身素质的文化平台,深受农民欢迎。2012年,60余万农家书屋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提前三年完成既定目标。从2007年到2017年,我国农民人均书籍拥有量从0.13册增加到1.63册。农家书屋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农民“三难”问题,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农家书屋是一个系统性的战略工程,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精神面貌。
  从2008年开始,为指导和协调全国农家书屋的图书选配和采购工作,由新闻出版总署制定当年的农家书屋推荐目录。其中,2010—2011年和2013—2014年的中央财政农家书屋专项补助资金是同时下达的,故两年合为一个目录。推荐目录包括图书、报纸、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不同类型出版物。每个农家书屋配备的图书不低于1500册,品种不低于1200种,电子出版物和音像制品100种,另外配备20—30种报纸。各地相应主管部门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人口状况和产业结构等,自主选择与当地实际相结合的出版物,但至少保证推荐目录占比不低于70%,因此推荐目录是农家书屋采购图书的重要来源。经过多年发展,农家书屋藏书丰富,2017年底,全国农家书屋总藏书量高达11亿册[5]。每年农家书屋会按照推荐目录补充一部分新书,对于出版社来说,这是一个不可放弃的巨大市场,历年的推荐目录对三农图书的出版策划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农家书屋推荐目录包含价格、出版时间、出版社等栏目,本文由此构建了一个包括品种数(Quantity)、类目 (Category )、时间(Time)、价格(Prize)、出版社(Press)的QCTPP模型,对2008—2020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进行品种、结构、价格等方面的分析,以窥见三农图书出版现状。
  2.1 图书品种数
  即每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中图书的品种数。农家书屋工程自2007年开展以来,已经走过14个年头。推荐目录从2008年开始制定,图1为2008—2020年推荐目录中的图书品种数。2008—2012年是农家书屋的高速增长期,目录中的图书品种数增加迅速。2013—2017年,农家书屋工程的重点转移到书屋的管理和使用上,图书品种数有所降低。2018—2020年,由于精准扶贫力度加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农家书屋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图书品种数又缓慢增加。
  2.2 类 目
  此处的类目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指推荐目录中的出版物门类,包括图书、报纸、期刊等。根据农家书屋推荐目录,2008年的出版物门类仅有图书、报纸、期刊三类,但从2009年开始,增加了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少数民族与港澳台出版物三类,使出版物门类达到了六类。然而,出版物仍以纸质图书为主,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占比较少,且多为DVD和VCD形式,数字化程度较低,为此《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专门提出“开展书屋数字建设,增加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第二层含义指图书门类下细分的学科类目,包括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和其他类共六类。推荐目录中,主要以前五类为主,其他类占比较少。近年来,政经类的比例逐渐上升,科技类的比例大幅度减少,少儿类比例大幅度增加。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村儿童的 “第二课堂”。少儿类和文化类是目录中的主体,两者约占目录总数的2/3(见表1)。
  表2是2019—2020年推荐目录各类别发行量排名前五的图书,它们是近两年最受欢迎的三农图书代表。政经类中主要是以解读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内容的图书;科技类是与农民日常生活贴近的科普、新技术方面的图书;文化类中的史籍、生活类中的健康、少儿类中的奇幻冒险以及经典性的工具书等都很受农民欢迎。   2.3 时 间
  时间指的是推荐目录中图书的出版时间及被推荐到农家书屋目录中的时间,出版时间直接关系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否与时俱进。分析2008—2020年的推荐目录,发现除极少经典图书外,多数图书为目录编制前一年或者前两年出版,历年目录中图书品种重复率低,时效性强,基本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对最新的技术与资讯的需求。“十三五”是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2018—2020年的推荐书目对此均有反映。根据书名和内容简介,三年中相关“脱贫攻坚”和“小康社会”的书有53本,占三年图书品种数的1.02%。
  2.4 定 价
  定价指推荐目录中图书的价格,是农家书屋主管部门采购图书的重要参考。表3为2008—2020年推荐目录中各类图书的平均定价,由推荐书目所有图书的总价格除以总种数得到。各类图书2008—2020年的价格呈现缓慢上涨趋势,略低于物价水平的增长速度[6]。政经类和文化类图书的定价高于科技类、生活类、少儿类、其他类。科技类、生活类和少儿类图书的定价相较于其余几类增长较快。
  2.5  出版社
  出版社指的是推荐目录中出版图书的出版社。表4、表5、表6分别为推荐目录中各类图书出版种数排名前10的出版社及其被推荐图书品种总数。这些出版社是相关领域内知名的出版社,且多为中央级出版社。根据推荐目录,政经类出版社有337家,出版种数排名前10者共650种,占政经类图书的18.33%;科技类图书出版社有320家,排名前10者共1409种,占科技类图书的31.43%;生活类图书出版社343家,排名前10者共798种,占生活类图书的25.05%;文化类图书出版社534家,排名前10者共1048种,占文化类图书的13%;少儿类图书出版社450家,排名前10者共1216种,占少儿类的19.36%;其他类图书出版社46家,排名前10者共149种,占其他类的68.04%。可见,各类图书出版种数排名前10的出版社是农家书屋图书出版的主力。
  3 当前三农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图书出版服务三农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服务三农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通过上述基于历年推荐目录对三农图书出版现状的分析发现,当前三农图书出版在品种、形式、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图书种数较少,出版物形式单一,没有与时俱进,内容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民需求,价格偏高等。
  3.1 图书品种不足
  中国农民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总数排名第二的农民群体,仅次于印度。庞大的农民群体对不同品种的图书有着强烈的需求。我国三农图书品种总数严重不足,农村人均图书种数和城市存在很大差距。2018年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0.42%,而农业科学类图书仅占总品种的1.24%。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以及农民话语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导致出版社对三农图书的出版不够重视,出版的图书品种太少。而当前我国处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农民对图书品种的要求更加多元。
  3.2 形式单一
  截至2016年底,我国每百户农民拥有智能手机123.1部[7]。根据《2019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中国成年人每天使用手机6小时,平均每个成年人把1/4的时间花费在手机上面,手机成为农民学习和消遣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达到2.5亿,因此三农图书出版要与手机、电脑等新媒介结合起来。通过对推荐目录中出版物门类的分析发现,当前三农出版物的主要形式为纸质书,电子出版物占比较少,且主要为VCD和DVD形式,有些过时,不能满足农民对不同形式出版物的要求。
  3.3 与农民需求有距离
  以农民群体为主要受众的三农图书与其他类图书存在很大的不同,农民文化程度较低,但对科学文化知识有强烈的渴望,这就要求三农图书出版要以农民为中心,深入农民,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同时,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需要出版社以动态的眼光观察农村的发展变化。当前一些三农图书的编写者对农村了解较少,缺少农村体验和农村调研,致使书籍内容和实际结合不紧密[8]。有的三农图书学术性太强,内容较为晦涩,可读性和实用性较差。部分农业出版社对政府的优惠政策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出版农业类图书的原动力,所出图书质量不高[9]。
  3.4 定价较高
  2020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一届全國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人均年收入是3万元人民币,但是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而这6亿人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农民的购买力低,对图书价格比较敏感。根据《2018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单价是38.24元,推荐目录中平均定价最低的科技类图书是31.10元。一本价格最少30元的图书对于他们来说是不便宜的。相较于农民的收入水平而言,当前三农图书的定价仍然偏高。
  4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三农图书出版策划
  三农图书需要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和智力支持,因此三农图书出版要和当前三农领域实际和最新发展形势相结合,满足农民的需求。
  4.1 增加图书品种
  2019年8月,习近平在视察读者出版集团时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农业图书市场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广阔市场,大有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要求,要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民对三农图书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这种增长趋势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出版社应该把握时机,增加三农图书的出版种数。
  增加文化类和少儿类图书。近年来这两类图书已经成为推荐目录的主体。文化类图书因其趣味性、故事性易于被广大农民群众接受,能极大地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岳麓书社出版的四大名著及《封神演义》等古代经典文学名著系列深受农民喜爱。农家书屋是农村儿童的精神家园。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类和少儿类图书,不能跟农民“距离太远”。中西部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有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出版社应该充分考虑这三类留守群体对图书的特殊需求,出版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   开发乡村旅游与休闲类图书。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给人们休闲娱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游客而言,也需要相关图书了解各种旅游信息,例如附近有哪些乡村可以旅游、怎么规划旅游路线,有哪些旅游项目、预算多少等,因此有关乡村旅游和休闲类图书对于游客和乡村都有着指导旅游、参考阅读的意义。
  策划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科技类图书选题。近年来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器等应用于农业,极大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但相较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低,智能化程度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农业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图书,农民也需要最新农业科技,出版社特别是科技出版社大有可为。
  4.2 开发电子出版物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农家书屋数字化成为一种趋势,出版社在出版纸质书的时候,应同步推出电子版,满足广大农民读者对不同形式出版物的需要。同时可以考虑出版电子农书,将它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相结合,新一代农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通过App和微信小程序使用农书。出版农业职业培训类的图书时,可以配套移动教程和网课,以提高学习效率。中原农民出版社牵头开发的“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包含5000多种电子图书,读者可以通过PC端、Pad端、手机端登录阅读,实现了“把农书装进口袋”,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喜爱。
  4.3 注重出版时效性
  书籍出版要与最新政策精神和时事相结合。《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推荐2019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的通知》指出:报送书目应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出版社应该把三农图书出版与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结合起来,正确把握党在各个时期的出版政策导向。现阶段所出图书应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工作论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10]。出版社要把握最新时事热点,抓住最佳出版时机,适应市场规律。
  4.4 采取低价或优惠策略
  农民人数多但购买力低,农业类图书单册发行量大。因此出版社可在纸张选择、封面设计时降低图书成本,采取低价战术,争取“薄利多销”,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例如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讲故事、话安全、安全用电在身边(农村用电)》,定价9元,发行量35000册,在服务农民的同时,获得了良好口碑和经济效益。
  4.5 因地制宜做出版
  各地方出版社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打造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三农出版物。当前三农图书出版主体为中央级出版社。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地理、气候不尽相同,农民对图书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地方出版社在出版适合当地经济作物生长需要的农业科技类图书上具有较大优势。例如东北和中部地区出版社在出版秸秆处理和农膜回收相关图书上有优势,西北地区出版社在出版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类图书上有优势,南方丘陵地区的出版社在出版畜禽粪污利用、果树有机肥代替化肥类图书方面有优势。结合各地实际,发挥出版优势出书,一定会找到服务三农的最佳途径。
  注 释
  [1]于晓华,唐忠,包特.机器学习和农业政策研究范式的革新[J].农业技术经济,2019(2):4-9
  [2]張付旭.新时代“三农”出版的守正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9(9):106-109
  [3]李泽榉,于凤静,朱竟榕.全民阅读背景下“三农”出版物出版策略探究[J].科技与出版,2019(5):127-129
  [4]秦升泽.农业科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五大突破点[J].出版科学,2018,26(3):37
  [5]陆和建,涂新宇,张晗.我国农家书屋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对策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8(3):35-44
  [6]夏伟.浅析图书产品定价方法[J].科技与出版,2009(8):19-20
  [7]人民网.每百户农民拥有智能手机123.1部[R/OL].[2017-03-14].https://www.sohu.com/a/128762798_114731
  [8]秦国伟,卫夏青,李铁铮.农家书屋选用目录视域下的农村出版物供给侧改革:以安徽省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6(5):110-115
  [9]张丽四.浅谈我国“三农”读物出版的现状与突围[J].编辑之友,2013(12):24-26
  [10]吴玉珺.时效:图书出版选题的“入场券”[J].传播与版权,2017(6):62-64
  (收稿日期:2020-08-19)
其他文献
[摘 要] 将出版时滞问题置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中考察,分析出版时滞产生的原因,通过比较中英文医学期刊的出版时滞及其缩短时滞的策略,得出部分中文医学期刊出版时滞较长、应对措施较少、内容存在纰漏等结论,提出中文医学期刊乃至更多中文科技期刊可出台应急预案、探索社交媒体出版、规范审稿流程等建议。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文医学期刊 出版时滞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图分类号] G23
期刊
作为他者的世界,非洲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尽情想象和憧憬的世界。尽管现代交通的发达已使我们在地理上几乎可以通畅无阻,到达任何一个宏观或微观的地址,但是在文化心理上,非洲仍然是一片遥远的土地,我们无从抵达,也无法抵达。  在文化这个大染缸面前。我们原以为非常牢固的那些词汇会像变色龙一样为了苟活而四面讨好,例如“妇德”和“人性”。前者听上去虽然非常传统稳固,但却是最不忠贞的词汇。就这个词汇而言,东西方有很大
期刊
台湾走过的有些路,大陆如今也在走,因此在前行的路上,我们脚下的哪一只足印没有沾染过台湾同胞们踏过的痕迹?与其说这是社会发展模式更迭不可避免的重复,倒不如说,这才是同胞之间那血浓于水的共同的普遍的深层次的集体意识。  10月间的某日,坐着海轮在颠簸的巨浪里驶离厦门港,在距离台湾金门大旦岛几乎可以忽略的数丈开外短暂停留了片刻即匆匆返航。岸边碉堡上空的青天白日旗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字样,顿时激起了我心
期刊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读懂了课文中的结构句式并不重要,课文应该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小道,通过它走进去,通过拓展、链接、延伸,发现课文背后的广阔天地,惊喜地徜徉其中,领略到美、智慧、道德的力量、欢乐和悲悯、救赎和自我完善,进而意识到文明的意义,生命的意义,梦想和朝着梦想努力的意义,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成功。  读到这本《美国语文》,是源自朋友的推荐。未及读完,我已经自觉自愿地成了这本书传播链条中的一员。我在很多
期刊
在本书行文中,厚实的专业功力和丰富的实务经验使作者在深入分析和理论概括上游刃有余,在谈及媒体业务时头头是道,熟谙就里。特别是作者能够以一种宏阔的视域来把握媒体记者、管理者、宣传对象和受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就不是一般作者所能达到的境界了。  伴随着信息时代来临的是媒介化时代的到来。今天的人们莫不处在媒介的包围之中,“媒介化生存”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现实,同样也是一个企业、一个个人的生
期刊
这本书不仅是小说,而且是一部结构小巧复杂,与传统小说不同,有些后现代意味的文学艺术作品。  《我的大明王朝》是一本以第一人称写皇帝的小说。写皇帝的书近年来不计其数,加上电视剧,电影,或许已经成为“集体噪音”,因而这本书至少在角度上让人耳目一新。以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来写小说,是不能随便用什么故事充数的。“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那么,作者到底写的是朱元璋,还是他自己呢?这个问题属于文学的“元问题”
期刊
既然美国人无法用中国老百姓身边的事例向中国读者做感同身受的解读,就等于告诉中国的学者,这是一条可以自己开辟的道路。其实,通俗易懂的经济学,对于中国老百姓也是很需要的。  《牛奶可乐经济学3》,这本美国人写的书,读起来的确像喝牛奶、可乐一样,不累。不用像喝茶那样,还有一套程序和讲究;也不用像喝酒那样,皱着眉头,变成更不舒服的半友谊赛。所以很快就读完了,有几个问题感受比较深刻。  作者是美国人,对美国
期刊
[摘 要] 以科学网(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8—2018年间关于数字出版的研究成果为对象,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文献计量分析,通过科学知识图谱呈现数字出版研究的学术版图、研究状况与前沿热点。发现数字出版研究的热点议题主要集中于数字学术出版及其政策机制、数字媒介使用、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探讨。多学科领域的产出成果构成了具有跨学科特色的数字出版研究学术版图。另外,在
期刊
坐拥散文丛林,重新品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便多了一份雅俗情趣。  坐拥散文丛林,重新品读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闲适散文,便多了一份雅俗情趣。梁实秋的散文细微处见情趣,林语堂的散文幽默机敏,胡适的散文明白清新,周作人的散文亲切而自然。旧时光虽已走远,但他们的文字仍然具有不可抹灭的文化魅力。    《雅舍小品》梁实秋 著    《雅舍小品》共收集梁实秋自1937年至1987年的散文精品,计14
期刊
正如Harrison's Family的宣传标语——Today's world,Today's meicine,Today'sHarrison's所体现的品牌内涵,始终坚持站在时代最前沿,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出版物才会永葆青春和活力。  全球销量第一的医学图书,世界大型医学名著——《Harrison's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简称Harrisonls),自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