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红山之巅的画家——张景峰

来源 :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ai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景峰, 1973年出生于无棣,现居济南。中国红山画院院长,红山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黄山画派大师张建中先生入门弟子,深得其精髓。被喻为东方的毕加索。
  2000年于闻名中外的红山文化发祥地内蒙古赤峰市创建红山画院,画风独特,大气磅礴地突出北方文化的独特风格。是年,相继成立济南红山画院、无棣分院、红山画苑、红山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红山文化艺术研究中心、青岛分院、海阳分院、北京分院。2006年“张景峰琅玡台艺术工作室”在胶南成立。
  
  齐鲁红山相望两相宜
  张景峰早年求学时,曾立志要把自己的全部智慧,把自己的青春乃至一生都献给他所挚爱的艺术事业。1995年,张景峰只身来到济南闯荡,“学成岂为名传世,业立惟思利众人”,他决心要在这一片热土上干出一番不寻常的事业,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正是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阶段,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在偏远的塞外地区,仍属于文化艺术落后地带,张景峰以火一样的热情投身到开创事业中,1998年他来到内蒙古赤峰市亲自跋涉于八百里漠原和荒无人烟的草原,在那里,他看到的不仅是荒凉的境况,更感觉到改变文化荒漠的紧迫感。2000年10月中旬,红山画院终于在赤峰市成立,与赤峰市博物馆相毗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刻有张景峰亲笔题字的匾额被徐徐悬挂起来时,张景峰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我的第一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下一步还要重点在全国各地开展院务工作。”
  同年初冬,红山画院、红山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红山文化传播中心相继在济南成立。十年发展的艰辛历程,红山画院海阳分院、滨州分院、北京分院、青岛分院、无棣分院纷纷开枝散叶。红山画院成立以来,无偿为会员举办书画展览、进行笔会交流、召开学书研讨会、编辑院刊《红山书画》……,进行了一系列诸多有益服务于社会的公益活动。这一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
  慈善艺术家
  张景峰不但在干事业上具有超人的魄力与胆量,在人品上也可称之无愧的。1999年,在一次拍卖会上,他的一幅创作作品《红山大佛》以5000元的价格拍出,张景峰当即在现场把这笔款无私地捐给了一名家境贫困的失学儿童。2001年,张景峰在赤峰采风时,在某武校的一名从小失去母亲的少年,因家境极度贫寒,学习生活费用根本无法保障,张景峰毫不犹豫地承诺要承担起这名少年在校期间的一切费用,直至他参加工作。回到济南,张景峰马上亲自给这名学生汇去了一年学习和生活费用。
  凡是和张景峰相处过的朋友每每谈起这位红山画院的院长,总是用真诚、豪爽来形容他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在事业上,他不辞辛苦、一丝不苟,在书画艺术创作上,更是十分勤勉。每次在沙漠里写生,即使被太阳烤的刺痛了皮肤,他也坚持利用珍贵的时间用画笔留下自然创造的美丽景致。多跑、多看、多画,用他那勤劳的双腿、智慧的眼睛、渊博的知识去探索、求知、创作。一幅幅赋予艺术灵魂的创作作品就这样产生了,他的作品因而显得大气浑厚、耐人寻味。
  艺术作为诗意是一种发现
  世纪回眸,惟有那些思想的萤火,在历史的丛莽中兀自闪亮。2003年10月15日,张景峰离开米兰回国,结束了对欧洲九国为期十五天的访问交流活动。在欧洲访问期间,张景峰红山系列创作作品《祖母河》、《大漠飞云》、《玉龙》备受关注和极高赞誉,被界内人士称为“艺术与考古结合第一人的实力派画家”。
  艺术家靠作品生存,为受众奉献优秀画品是画家的人生目的,张景峰如是言。那么,人生的最高意义只有两个字:“奋斗”!自小生活在盐碱滩上的张景峰对苦涩而又单调的童年有着不泯的烙印,这种烙印给他艺术生命以永不疲惫的力量:在乘着清冽的月光下,古朴窗棂投进的一缕白芒,一簇豆大的煤油灯焰,一席土炕,一枝用从自家羊身上捋的羊毛,一块旧木板,开始了他敲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人生价值无非两种:大乃前途,小乃“图钱”。对张景峰而言,岁月忙中行,华章苦里吟。他说,艺术是画家用来镌刻时代与人生的碑,艺术不能没有大气,更不能没有个性,不能瞻前顾后。创作奔腾的马蹄是自由、阅历,才华和勤奋。他认为,投师也要去探险。初来济南闯荡时,因为穷困之极,十斤重的炉子硬是扛着走了十多站的路程,那时张景峰连四角钱的车票都舍不得,这炉子还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清冷的大街上,没有人注意到这个衣衫褴褛,黑皮鞋上还露着脚趾头的长发青年,更没有人知道这个这个落魄青年背后的辛酸和泪水。
  张景峰常说他是个无才之人,可对艺术的热爱和痴迷,他的思维和创造力否决了他的谦虚。事业是座山,正如他所绘的山水作品:大海,擎着十丈百丈高的浪头,在半空里抛来抛去,仿佛在抛掷着一排排山,生命的颜色不因为这样而褪变,反而更加雄浑、壮观!东方弥蒙的雾气里,射出几道金光,正如那初剪开了雾气的天海间,露出一道热烈的橘红色的朝霞。
  惜墨如金锤炼“三秋树”
  美,是鹿,总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用贺敬之的一句话来形容张景峰的书画作品: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他的写生大作《勃隆克山》:岩缝石隙间,一株株,一簇簇,虬蟠如龙,遒劲刚健。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中。有的根须,从岩石心里伸展来,宛如鹰鹞的利爪,将岩石紧紧攫住……。张景峰的作品空间里,时而用加法,丰富多彩,时而用减法,宁静致远。
  从欧洲归国的当天,张景峰不惜废掉飞回济南的机票,一心直奔兴隆沟遗址发掘现场。这是考古工作队第三次对兴隆洼进行的发掘,这对研究中国8000年前的原始村落具有重要意义。红山文化对张景峰来说永远都是极其有诱惑力的。这大概就是时代赋予艺术家使命感的敏锐把握。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它是艺术哲学或者说是美的艺术的哲学,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美学中的反映。因此,美学以哲学的认识为依据,并以哲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张景峰对红山文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美术创作开拓了对美的世界的认知。
  丰富的艺术修养与创作经验对创作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对作品的成败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艺术创作具有时代的民族特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风习。艺术创作的美思妙想由心灵产生,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作品《祖母河》是张景峰认识和掌握现实材料以及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思维体现,张景峰由玉龙文化的源头—西拉木伦河这一感性特征的事物,通过丰富的想象,伴着强烈的感情和鲜明的艺术态度,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了一组富有深远意义的艺术形象。
  想真正地了解和判断一个画家,最终是要去研读他的作品,作品是直接代表他的艺术风格的符号。宏大的水墨气势把充满历史古意的色彩凝聚在红山之巅,张景峰做到了极致。毋庸置疑,术业有专攻,专攻到极致便是东方哲学和诗歌。张景峰的艺术创作灵感在气象万千的历史文化中被激活,在他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点滴光阴中,注定要埋下萌芽的种子,并以丰富自由的笔墨迸发着原始与现代的厚重感触,久而不衰。
  画家风格的趋向不仅是某种意义上的作书作画,更应具有画以载道的时代特征。还是那句话:民族的永远是世界的。
  张景峰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异域的艺术综合大交融中尽洗铅华,不断呈现出崭新的气象。他不但是一个创造美的书画艺术家,还是社会慈善家、活动家、书画经营家。热切地祝愿张景峰在艺术创作的殿堂里,继续立足于民族和世界,继续执著地探索下去,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给世人。
  (编辑 张晋)
其他文献
财务会计信息与股价行为的关系研究是近几年会计学界和金融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拟从理解有效资本市场与行为金融学的交锋、理解证券价格的决定机制入手,探讨价格对会计
陈传席,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贡献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法国Queens大学教授。曾任美国Kansas大学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鲁迅先生曾对刘海粟的虚假作风表示不满,他说:“‘刘大师’的那一个展览会,我没有去看,但从报上,知道是由他包办的,包办如何能好呢?听说内容全是‘国画’,现在的‘国画’一定是贫乏的,但因为欧
期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形式的变化,企业发展趋向国际化、全球化,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出现多样化,这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监督、管理控制、评价鉴定和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也是全球制造基地.但是,从产业结构来看,其实更准确地说,中国是世界轻工业工厂,是全球轻工业制造基地.轻工业的发展先于重工业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为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中医风湿病中常见的腰腿痛疾病,由于腰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
1980年8月~1997年12月,我院行心脏机械瓣膜替换155例,现将11例的晚期并发症及非心脏手术处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近年来强迫交易的案件不断出现,这种以强买强卖的方式强迫对方接受或提供不公平交易的行为,侵害了市场主体自主交易的权利,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应当在司法实践中正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经济法的精神实质和实践纲领。当前,法学界对于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莫衷一是,这同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的地位十分不相称。本文从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
在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设立以来即在多个方面存在争议,其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举证责任、法定刑等方面充满争议。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
上初中时,我的数学成绩一直不温不火。到了初三,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忽上忽下。由于其他几门学科的成绩还算理想,我有幸被班主任列为冲刺重点高中的人选。班主任曾三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