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毕昇”王选

来源 :智慧少年·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爱的读者们,“小小追梦人”栏目正式上线啦,每期将会由1-2名少先队员,用文字和声音讲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美丽祖国我讲述,红色基因我传承,先锋精神我传扬……看文字、听声音、赏图片,和小小追梦人一起感知、了解和体会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走进美丽的中国梦。
  如今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只要你阅读中文报刊或书籍,就应该想到一个人,他带来继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界的“第二次革命”。
  因为他,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2006年2月13日,在他去世的那一天,北京大学在百年讲堂布置了灵堂,人们从全国四面八方赶来吊唁他,表达对他的崇敬之情。这个人就是被称为“当代毕昇”的王选,我国著名的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
  王选1954年考取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那时候计算数学是个冷门,王选却认为发展计算技术是国家需要,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1958年,王选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这时,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外已采用电子排版,研制激光照排系统四代机,中国使用的仍是活字印刷术。
  当时铸字用到的铅合金达20万吨,铜模200万幅,环境污染严重。严重失衡的产业格局,使中国人一直抬不起头来。王选猛然意识到,如果这一切都能用计算机操作,结果将大不一样。
  他根据自己的大胆设想,提出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技术。
  汉字的激光照排之路,犹如唐僧取经,困难重重,但唯其艰难才能成就伟业。 为了攻克汉字激光照排技术难关,那些年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他琢磨每个汉字的笔画规律,根据汉字的起笔、收笔、转折等笔锋,以及笔画的起始位置等,再结合数学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
  经过王选与团队的不懈攻关,1979年7月27日,在北大的计算机房里,首份采用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输出的中文报纸版问世。
  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被誉为“汉字印刷的第二次发明”。
  王选,用“轮廓+参数”描述笔画特性,结决了汉字字形信息计算储存这一难题,让今天的中文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变成了事实,让我国古老的汉字,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他文献
小学五年级,我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英語课本,也第一次发觉,自己的舌头原来如此僵硬。于是我学会了“注白字”的学习方法:在英文上面标注谐音的汉字。虽然这样的发音极其古怪,但好歹也能搪塞过去。  一次考试结束,我优哉游哉地跟着爸爸去吃饭,恰好遇到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爸爸正愁没机会教育我,于是指了指那位外国老先生:“你要是能和他对话,我以后就不说你了。”我立刻从椅子上站起来,走了过去。  我的口语虽然错
期刊
爸爸的花儿落了,《送别》的歌声响起,小英子长大了……《城南旧事》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真的太旧了。當年在街上,好奇地模仿骆驼咀嚼干草的林海音,也像爸爸的花儿一样落了。她回归尘土,拥抱寂静近二十年了。  死亡,是每个真实世界里的人们毫无疑问的终点,优雅从容,不慌不忙地走向那里,是境界,也是福分。有些生命终止了,如飞鸟掠过天空时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比如诗歌,比如故事,比如春天的时候种下的树。生命像流星划过
期刊
一个和煦的午后,我拿上正在讀的一本小说,端着刚煮好的咖啡,准备到前花园的亭子里去看书,刚走到亭口,就看见一根廊柱与围栏之间结了一个好大的蜘蛛网,上面趴着一只灰白相间的花蜘蛛,我吓得魂飞魄散,也不顾洒出来的咖啡烫了手,把杯子撂在亭中的小桌上,飞一般地跑回屋里去呼救。  儿子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事,出来一看,不由哈哈大笑,说:“是你大还是它大啊!它应该先吓得藏起来才对!”我顾不得和他辩论,躲在他身后要
期刊
王德文是一名山东聊城的木工匠人。但他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西瓜视频上的“阿木爷爷”。视频中,阿木爷爷手里变换着斧头、刨子、锯刀等各式工具,随后拿出成品。其中,有一座微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需经锯、磨、凿、钻等十来道工序,做成40多根榫卯棱柱、27道锁,零件比手指还细,每一个凹槽、小孔都要分毫不差。  网友们发出弹幕评论:“当代鲁班!”阿木爷爷在西瓜视频吸引了250万粉丝,视频还在海外获得了近2亿次的播
期刊
2020年3月份,我回国待了12天,想起在美国的这几年,我几乎忘了“顺”和“被照顾”是什么样的感受。回纽约后,我不禁思考起一个问题:纽约究竟给了我什么?  3年前,我刚来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一次,我在学校上晚上的课。8点下课时,外面正下着大雨,我和好友都没带伞,只能待在教室里等雨停。一直到9点多,雨势毫无减弱的迹象,我说我有个主意,咱们打学校Safety Escorts(学校提供的晚上“护送回家
期刊
不知各位意欲喝咖啡时会如何解决。若在家中便使用咖啡机;若在外面便花几十元买杯现成的咖啡。这是极其自然的回答。  不过,请试着在此稍作想象。  首先涉足自然之中拾取薪柴,親手生火煮沸一壶水。感叹今日亦是好天气,仰望天空的同时研磨咖啡豆。  如此冲泡而成的咖啡,多半比用咖啡机制成的咖啡可口数倍。若说为何如此,只因全程都在向其中灌注生命。拾取薪柴、生火、磨豆,其中无一多余之举,可称之为有生命的咖啡。  
期刊
走进重庆市地质遗迹保护与研究实验室化石修复中心,3只气势恢宏、1:1等比例复原的恐龙化石摆在场地中央。它们似乎还原了恐龙时代的震撼,诉说着远古时代地球的奥秘与生物的神奇。让这些恐龙化石开口“说话”的,是由40人组成的重庆市地勘局208地质队地质遗迹保护研究院,这些地质工作者们数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探寻着恐龙化石,还原地球过往的印记。  作为该研究院的领头人,代辉参与了所有发掘工作,用一个个化石成果
期刊
有一天,我妈在山里游荡了半天回家,告诉我她发现了一个麻雀窝——  “就在那边山上的一棵爬山松下面。挤挤攘攘的一窝小麻雀,一个个肉乎乎的,羽毛还没长几根。我顺着声音拨开松枝,它们还以为老麻雀来了,一个个嘴张得大大的,直直仰着小脑袋。”  我努力想象那種情景。“你是怎么看到的?”  她并不回答,继续说:“你没看见真太可惜了,你不知道那多好玩!一个个嘴张得大大的,大大的……”  “哪儿呢?在哪儿呢?快带
期刊
在甘肃民勤,一家羊肉沙米面馆的门口,卖面小伙余利清楚地辨认出电动三轮车的声音:“我大哥送猪毛菜来啦,想吃凉拌菜和猪毛菜天妇罗的,可以点菜了。”  余利生长在贵州山间,他的大哥余强是这个多子女的贫困家庭中,第一个走出来闯荡的人。经历坎坷的打工生涯后,余强看中了民勤未来发展荒漠旅游和当影视基地的潜质,选择在这里种植风滚草(俗名猪毛菜)为生。  见我十分感兴趣,余强带我去看他的风滚草基地。他颇感可惜地说
期刊
2009年初,25岁的北京女孩璐瑶留学回国,在正式踏入社会前,决定先到乡村支个教。她支教的地方,在广西百色田阳县巴别乡。那里缺水、缺耕地、交通闭塞,90%学生是留守儿童。  第一节课,璐瑶给学生看北京的照片,有孩子大声问:“老师,为什么这个地方是平的?”“我很震惊,生活在大山深处,他们甚至不能想象世界上有些地方是平的。”在巴别乡的每一天,璐瑶都有新的发现和感受,尤其当她开始家访,走遍全乡13个村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