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伟VS颜天民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w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语:
  
  世间万物之间均有联系,或多或少,直接间接,表面内在之不同而已。非但艺术各门类之间,书法与体育(特别是武术)也是如此。二者虽一文一武,但无论是外在之造型结构,抑或内在之文化追求,均密切相通,互为启迪。
  本期两极对话的崔伟先生长期从事编辑工作,淹贯博洽,书文双修。崔先生以其对书法的勤奋研习与深刻体悟娓娓谈及书法艺术之真谛:既源于生活,囊括万殊;又高度抽象,裁成一相。首都体育学院的教授、教务处长颜天民先生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湛的理论素养阐述了体育及武术的一般原理与深层追求,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书法与体育之间的种种关联,大大提升了我们对体育及武术的认识与理解。
  相信此次对话会使读者别有收获,进而更多地思考艺术的内涵与关联,超越简单的为书法而书法、为绘画而绘画的从艺状态和认识误区。
  
  崔 伟:书法与体育在很多方面都有相通之处,从形式到内涵,特别是中国的传统武术更与书法关系密切。颜老师小时候也有习武经历吧!
  颜天民:你刚才说的体育、习武,我们小时候叫玩。那个年代正赶上“文化大革命”,那个时候业余时间特别多,玩的时间也特别多。那时的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玩体育的,一类是玩艺术的。我们就属于玩体育类的,跑啊、蹦啊、跳啊、游泳、打球等各种各样的运动……,后来逐渐介入比较正式的体育学习,包括参加训练,参加比赛,随之走上专业学习这条路。
  
  崔 伟:书法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玩、游戏,玩是最为放松,但又最易体现艺术本真的心态。“要之皆一戏,意足我自足。”反过来说,如果你觉得练习书法就像玩一样,说明你已经与书法有了交流与互动,你已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你的性情也会自然地与之相融相洽。你也就会乐此不疲,不以为苦了……
  颜天民:道理基本上是相通的,游戏时是人们最放松的时刻。
  
  崔 伟:现在的书法学习条件与古人相比也有不少优势,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提高、普及,人们借助出版、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领略历代大书法家的作品风貌。这些图书包括一些仿真印刷,往往下真迹一等,一些精彩局部的放大也非常便于人们去品味书作中的细微妙处。
  颜天民: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不一样了,确实大大改善了。
  
  崔 伟:有时这种优势又会同时带来负面影响。现在人们可以接触到的资料很多,但专注程度也会随之分解。古人常说,得某某片纸只字,用心学之,即可名家。当时的人们如能看到名人的书法作品,那种兴奋,那种激动,真如武林中人获得秘笈一样。而我们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虽不是真迹),或许是看得多了,或许是太容易看到了,已远没有古人那种如获至尊的感觉。
  颜天民:物以稀为贵。在过去,人们因为许多文化产品包括好的作品、精彩的比赛等得来不易,便一直去琢磨它、专注它。
  
  崔 伟:这种现象在当代社会其他产品中(书法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产品)也有所体现:人们常埋怨某某产品太粗糙,说到底还是因为从业者的专注度不够,缺乏一种精神,一种敬业的精神。古人往往数十年如一日,埋头苦干,用志不移,这样才能出精品,包括家具、瓷器等等,书法绘画也不例外。那个时候虽有它的不便处,但人们一旦得到了它,便会用一生去追求、去研究,并乐此不疲。
  元代的赵孟頫,他当时从杭州到大都(现在的北京),路上乘船需要很长时间,那时又没有什么娱乐、干扰,他著名的书法代表作《兰亭十三跋》就是那时写出来的。古人的那种际遇、氛围与时空的感觉与当前迥然不同。
  时下,人们普遍觉得喧嚣、忙碌。有很多人开始怀念以前的那种生存状态与感觉,希望重新回到一种简单的生活时空,手机不要了,电话不要了……
  颜天民:这是由于整个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的阶段不一样,由此产生很多变化。但是从中国人的心理状态来讲,对传统的东西还是非常欣赏、具有某种情结,尤其是传统文化的东西,包括书法、绘画,越是有条件了,越是需要去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崔 伟:厚古薄今当然是不对的,但从目前的拍卖可以看出,古代的工艺品、瓷器,现在做不出来了,拍价屡创新高,动辄几千万。或许是古时的秘方失传了,但我觉得主要还是与当下人们的环境、心态有关系,不能坐下来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了!
  颜天民:现在社会是比较浮躁,很难沉下心来,做到如老子所说的那样:虚与静!
  
  崔 伟:体育也是类似,古代的武术家经常会闭关数十年去打通、独创一门武功。
  颜天民:体育是这样,尤其是最近几十年,我们国家,包括世界,体育运动水平是在不断提高,不断发展。人们不断挖掘人类的运动极限,通过现代科技的手段、方法,观念的转变,大大提高人类的运动能力。从竞技比赛看,它的精彩程度在不断提高,它拓展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过去,运动的项目比较集中,现在运动的触角无所不及,陆地的、天上的、水下的、水上的……
  人体的运动美和人的内在美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展示,人们可以从许多方面体验体育的审美价值。在具有体能极限性的竞技项目中,竞技者为征服0.001秒,为超越1厘米,为克服1千克而奋力拼搏,一种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美尽然显现其中;在具有审美性的竞技项目中,竞技者操纵身体的自如,举重若轻的飘逸,动作组合的巧妙,充满韵律的表现,似一幅优美宜人的画卷,给人以无尽的遐思,一种“难能可贵”的超然之美显现其中;在具有激烈对抗性的球类运动项目中,竞技者克服重重人为的限制所表现出的个人高超技巧和集体战术的完美配合,令人目不暇接,竞技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峰回路转,恰似潮起潮落,无限风光,一种浑然一体、魅力无穷的变化之美显现其中。
  
  崔 伟:有人常对我说,你是书法家,你能长寿。好像书法家长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颜天民:那么长寿从何而来呢?
  
  崔 伟:我有时也在琢磨这个问题。如果从心态方面来说,书法能修身养性。既然能长期从事它,说明你比较喜欢,做起来自然也不觉得累,心情会愉悦放松。另外,写字的过程可能与练气功、内功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运笔的过程需要屏住呼吸,或气息调匀,或长舒一口气,这些不自觉的调息或与气功要诀暗合。
  颜天民:你这说得挺好,你毕竟从事书法这么多年了,有许多比较深刻的体会。对于书法,我主要是喜欢欣赏。从整个作品里面去看它的气,然后再看它的章法结构,再看它具体的笔画等等。因为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这样才能体现出它的美来。讲到书法与长寿的关系,动与静是一对矛盾,作为书法来讲,它把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了。你刚才讲的凝神贯注,是对精神上的一个控制,真正写的时候,它是运用了肢体的动作。
  
  崔 伟:这也可算作一种锻炼!
  颜天民:它本身也应属于一种运动。
  
  崔 伟:全神贯注于写字的时候,往往至深夜两点,甚至东方既白,仍不知疲倦。
  颜天民:进入状态了,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动啊!当你集中精力把自己的意念、想法及创作的冲动通过书法展现出来,它是需要运用肢体来完成的。在你调动肢体的时候,就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联动。
  谈到长寿的原因,它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包括遗传、生活起居……到了中年以后,用于练习书法的时间会更长,这种锻炼是渐进式的,不像体育运动,很快就会出一身大汗。
  
  崔 伟:这种锻炼方式类于禅宗的渐修,不像打篮球,运动激烈,出一身臭汗,很舒服。
  颜天民:对,很舒服!
  
  崔 伟:书法的运动幅度小,但持续时间长,属于润雨细无声类的。我有时在创习时常常会持续四五个小时,当然事后也多少会有些疲劳。
  颜天民:你说到疲劳,这印证了体育运动的一个基本原理:你消耗了能量。你的肌肉、内脏、呼吸器官,包括大脑,它在你的构思、创作时会有能量的消耗,消耗之后你再补充。日积月累,实际上是对上述器官部位的一种锻炼。
  
  崔 伟:听您这么一说,把书法家长寿的原因找到了科学的依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颜天民:我看过一些很有趣的书法典故与运动有关,像杜甫在其所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诗序中讲了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的体会:“往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张旭在观赏公孙大娘舞剑器中得到了启发,“舞剑器”的表演是剑术动作的艺术化,成为张旭艺术创造的灵感。
  
  崔 伟:张旭从舞剑中体会出书法的一些内在规律。书法也称之为书道、书艺、书学,武术也常称为武道、武艺、武学,书法与武术在表面上看来有一些形而上的相似之处,其内在的要求与文化底蕴也是相通的。
  颜天民:这些典故也给我们一种启示,任何一件事情,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和不同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唐代,裴旻的剑术、李白的诗、张旭的书法被称为三绝。至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张旭说看了剑术之后得其神。如果从书法具象的角度来比对,可以将笔画看做是动作的形态,如竖画,不同的竖能体现出不同的静态的剑的形态:有的是实的,很饱满的,像新出来的剑;有的是中空的,像剑上有花纹一样;有的是有规律的花纹。同样一个竖画写下来之后,它给人的印象会不一样。
  
  崔 伟:古代对书法点画的描述非常丰富,如“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常用自然物象来形容点画的外在形态和笔势。
  颜天民:这里是指具体的一个笔画,它是和静态的东西相对应的。但如果把整个的一幅作品拿来看的时候,它又体现了一种动态的美的结合。
  
  崔 伟:从章法上,从气势上,字与字之间的揖让,挪移,虚实,变化,都显得非常具有动感。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中主要是参悟了书写过程的精神气势,从他的《古诗四帖》来看,运笔的起止及其行笔的轻重缓急,非常具有节奏感。
  颜天民:里边的韵律就出来了。
  
  崔 伟:现代体育里的舞剑有的是花剑,属表演性的。真正实用性的剑术应既有实用技击性,又有观赏性,其过程与书法线条的挥洒是相通的。
  颜天民:古代的文人特别喜欢这类活动,李白就说,十五好剑术,他曾经用剑和别人比划过,较量过,并不是说文人就是书生气很重,他们会从不同的文化因素中汲取创作营养和灵感。这幅《古诗四帖》从形态上看起来就像一套很美的传统的中国武术动作的展现。
  
  崔 伟:金庸在小说《倚天奢龙记》中曾经描述,武学大师张三丰在一个夜晚独自在客厅边走步边空临《丧乱帖》,从中悟得了一套拳术。张三丰与其弟子张翠山在习武的同时也研习书法,后来他所创的太极与书法也不无渊源。
  从笔法上来说,书法讲求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笔笔有来历,不能含糊。
  颜天民:要有交代!
  
  崔 伟:这跟剑术一样,每个动作都要到位,不能浮飘。草书作品看起来非常连绵,像似一笔下来似的,其实里面有它的关节点,它在行走的时候有停顿。只是巧妙的书法家能把这种停顿与停顿之间衔接起来,做到天衣无缝。就像一套精美流畅的剑法一样,看起来如行云流水,但它又是由数十个、数百个不同的招式组成的,它可以肢解为一个个不同的造型优美的动作。
  颜天民:这是一种整体的美,你说的这些很有道理,这样把很多东西都联系起来了。刚才你讲到的运动过程当中的形似和神似,包括形和神之间的关系,我们怎么去看它?为什么说不同的人去演示一套同样的动作,会区别为好与略好,很精彩或一般水平?这实际上就是在练的过程把个人的体悟加入到了动作之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武术,更加追求个人的感悟。大家都是一套动作,一套长拳,或一套剑术,你从外形上看是一样的,方位也对,动作也对,步法也挺好,但是水平高的,让你看起来就是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有一种内在的东西。这是因为练习者,习武者,把他内心的理解融通到了动作当中,他就会把动作展示得更加符合他个人的特点,有了他的特色。在理论上,这叫运动感,就是你对某种运动动作的感觉和理解是怎样的。
  
  崔 伟:个人理解的不同也成就了不同的风格。这就如同书法中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同样一本《兰亭序》,其结果是不同的。
  颜天民:体育运动实际上是人控制自己的身体活动,人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就是说,我自己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达到高水平的人,你就会从他的运动形式当中体会出一种特殊的美,体会出一种力量,体会出一种速度。像体操、舞蹈,它本身的展示就让你觉得特别美,它的动作设计和书法中的作品设计是相通的,首先要去构思、去编排,然后要去训练。体育训练是长期的,书法也需要长期的练习。
  
  崔 伟:您对书法的欣赏还是比较深刻的,刚才您说的先看它的气,再看它的形,先看它的整体,再看它的细节。这与体育的欣赏也是相通的。
  颜天民:如果说书法作品是静态的话,我们要从中看出的它的动态、情感和意境。
  
  崔 伟:古人对书法的审美欣赏,有这样一句话:“深识书者,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他们对书法的认识超越了外在的形,由技进道,由表及里。
  颜天民:通过欣赏书法作品,我们要从中还原出它的过程,它的动态,这样每个人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体育首先是一种动态的展现,如果你把它放远看,把它还原过程的话,它又是由一个个不同的静态的形组成的,它也是一个个跳跃着的字符。
  
  崔 伟:以前的动画片没有现在的高科技手段,主要是靠人工画出成千上万个不同造型、动作,然后再合成一套流畅的、动感十足的动作。动是从静来的,它也能再还原成静。相反,书法可以从静还原成动,它毕竟是由动态的书写得来的。
  颜天民:当你随着它的书写过程慢慢品味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它的动态。这也是视觉和思维的一种结合。对于书法我喜欢看,在不同的场景会看到不同的作品,特别是当看到一些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会引起一些共鸣。由字及内容,再由字和内容的结合反射到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时会是一种振奋,有时会是一种沉重,有时会有空灵感……使你反复的去“悟”其中之“道”。
  
  崔 伟: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意境,它会给审美主体带来不同的感受。张旭的草书朴拙厚重,有大唐气象;怀素的草书就显得俊逸空灵,有不食人间烟火之气。不同书法家写出来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神面目,同一书法家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他的作品也会各不相同。
  颜天民:在不同的生活当中,在不同的状态下,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表现。盛世时期和战乱时期,人的精神状态是截然不同的。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差别很大,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经历、道德准则、为人处世的方式、知识基础是有密切关系的。
  
  崔 伟:书法不单纯是一张字,它可以折射出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人文的等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颜天民: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如太极拳,它不仅是一种运动形式,也讲求文化底蕴,讲求阴阳,讲求丰富的外显与内在的修炼的融合,讲求力与气、形与神、放与收、刚与柔的结合。西方体育是不讲究这些的,现在许多体育项目都和西方体育有关。回过头来看我们传统的体育运动,它不仅仅是身体运动,它含有许多文化意蕴在里面,成为文化的一种载体。
  在我国古代,足球称之为蹴鞠,实际上是赋有一种文化的意蕴,甚至有政治的使命在里面。东汉的李尤为蹴鞠写了一篇《鞠城铭》,前面是介绍比赛的场地器材、人员、规则,最后两句是对时政的评述,他说:“ 鞠政由然,况乎执机!”古代给了体育诸多的文化符号、文化内涵,让它承载了更多的东西。因此,体育可以反映出主客体的一致、自我的革新、精神的升华等内在意境。
  
  崔伟书法评论节选
  
  崔伟兄所临古帖见法度而自出新意。小楷师魏晋、明清,能得结构之变,行草有清末赵之谦笔意。自书作品走碑帖结合道路,多信手写出,率意而有一定规则。
   ──白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崔伟君,庚戌冬生于古彭城,寿相。其书古而雅,有若其人,气格洞达,流美清嘉;具太傅精神,隶意纯厚,质朴宽博;行草皆能,膺正书之益而异时流。帖骨碑意,有沉着善下之致,得之“仲尼观洪”启示乎?
   ──张培元《书谱》主编、汉字书法研究会主席
  
  我尤其喜欢崔伟的小楷《兰亭序》、《后赤壁赋》及《桃花源记》这样的书风,技术灵巧而稳健、扎实细腻,尤其是结构的避让进退,有大巧若拙的境界,是其个人风格中之最典范者。
   ──陈振濂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艺术系教授
  
  崔伟君书法追求高古,取法上选择审美趣味与观念之统一。读其小楷,结字取横势,所谓有隶意者。以锺繇一脉为目标,取古质而去今姸,以获淳厚隽永之味。
  其行草因此亦喜横势,横画、“走之”多见波磔,近隶法,或与赵撝叔魏行同调。唯其用笔华而不姸,朴中存妍,又善用长竖与横势对比变化,故如观其人,言语不多,而华采内蕴也。
   ──黄惇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崔伟兄的作品如他的人一样,并不以惊怪变易取胜,而是重在吐气如兰般的气息塑造。他的下笔走墨虽博涉各体,但总有一种泯灭不掉的清气、一种风规自远的淡逸之情弥漫于书卷之间,使人如品佳茗、如对幽泉,泠泠然而又寂寂然,跟随其清香、清音之渗出、之飞扬而心绪飘散。在书法形式问题的认知上,崔伟兄选择的是一条以书写实现书法的最为本真的做法,而不是为形式而书法、为书法而书法。这是他与时下流行做法之间的最大差异。
   ──梁培先南京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教师
其他文献
孩子睡眠不安反映了什么文/郑晓边小E睡觉总是不安稳,常常磨牙、说梦话,有时突然坐起,惊慌地说:“呀!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没完成。”有天夜里,她睡了2个小时后突然起床,拿起扫帚,竟沿着床边
我们从报刊上得到了在湖北省洪湖县有一部分陆氏蒙古人的消息后,希望能到实地调查了解他们的历史、风俗、文化遗产等诸方面的情况,走访陆氏公民,搜集一些文献资料。我们的这
  本研究在耦合Dyna-Clue 和SWAT 模型的基础上,设置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排放情景两种不同情景方案共9 种情景,对黑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水文响应两个重要的流域生态环境
广州农贸市场里一个火爆的铺子,自从2006年起,这个铺子每天早晨从九点开始就被挤得里三层外三层,货物短短两个小时就脱销。这老老少少大清早在菜场里究竟是在抢购什么稀罕东西呢?  铺子的员工描述那种火爆场面就像明星出场,大家的眼神就盯着一个点,怕晚那么一会就买不到了。所以宣传员陈海亮自豪的喊口号:“我们的目标是杀猪杀向全世界。”看这阵势,听这口气,就知道这个肉铺不寻常。  这个火爆的肉铺,名叫壹号土猪
期刊
  本研究在简要介绍过程模型在地理信息科学中的发展之后,提出了过程模型与GIS 集成的概念框架,并以一种基于水热平衡模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FEST-EWB)为例,建立了基于FEST-EWB
会议
真与假,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二者是因为对方才得以出现在世界上。不过,人们追求的往往是真。  人们多认为“真”是美好的,“真”是和谐之源,社会之基。“假”多是不好的,一是因为它与美好的“真”相互对立,二是因为虚假是一种欺骗。我个人也是这么认为的,毕竟没有人会喜欢被骗,而且真会给予人信任,客观上促进社会发展。  不过,最近读书的体悟却是——“假”使人类进步。在《未来简史》中,作者曾经提到过人和动物除
期刊
养生念好“一字经”,保你越活越年轻;心情好比“一湖水”,清风徐来波不兴,静观事物细变化,正确处理避误差。毅力好比“一座山”,咬牙挺胸渡难关。心中常明“一盏灯”,编辑/冯
每一只蝴蝶拥有美丽自由的翅膀之前都只是一只丑陋的毛毛虫,在经历了把自己封闭在茧中沉睡成长的漫长过程之后,蝴蝶挣扎着破开虫茧。那些突破障碍的蝴蝶最终获得了能够自由飞翔的翅膀。  毛毛虫篇  不可否认的是,毛毛虫时期是我最不愿意回忆的时期,然而它确确实实存在于我的生命里。虽然丑陋痛苦,但正因为这段经历才成就了现在的我。我的毛毛虫时期是漫长的,自卑、怯懦,因为成绩不好每天都抬不起头来。  转机出现在高中
期刊
  城市模拟模型的发展总是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联系在一起,随着计算机和GIS 的发展,模拟城市增长的模型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在简单回顾城市空间结构模型、静态城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