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安县是一个农业县,人多地少,第二、第三产业欠发达,就业岗位开发十分有限,而进入劳动年龄段的城乡居民越来越多,不少下岗职工和失地无业农民不能及时转移就业。在江安,如何解决好城乡居民就业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为了缓解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江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市场需求将职业技能培训推向产业化,强化就业服务体系,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江安县情的就业再就业新路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民生迈出了坚实步伐。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江安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很多人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往往求职不易,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江安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拉动城乡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坚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为此,县政府成立了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把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统一归口管理。即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资金使用、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推荐就业。使全县职业技能年培训能力达1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江安第二职中、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泸州技校联姻,努力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出了最大效能。二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坚持以企业用工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采取长、中、短期培训并举的培训。三是初步形成了一个“高、中、低”的培训梯次,满足了劳务市场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使就业技能培训基本实现了产业化。
搞好配套服务,照顾弱势群体
为摸清农村劳动力的资源状况,江安县从2006年起组织了4个就业普查小组,会同各乡镇劳保所人员,足迹遍及全县297个村,26个社区。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县城乡劳动力的分布、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就业流向等基本情况,并逐个建立了台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劳保所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为准备外出的群众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为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县上积极协调公安、计生、国土、农业、教育、交通、妇联等有关部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相关证件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县上会同乡镇劳保所,在村和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无偿为留守人员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帮助解决好照顾留守老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耕种包产田地、调解家庭矛盾等难题,有效地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曾勇、县长虞平亲自送公益性岗位到“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再就业家庭,使这些弱势人员感到了深深的温暖。
大力维权,保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江安县始终把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维权工作纳入乡镇劳保所目标考核内容,做到输出前有培训,输出中有服务,输出后有维权。为了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县上加强了与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为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保险及工伤医疗保险、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使务工人员在外地仍然感受到家乡政府的温暖和关爱。江安县对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每次都举行欢送仪式,并全程护送,还多次邀请电视台记者到外地对务工人员的培训、生活和工作情况调查采访,进行实地现场拍摄,然后刻录成光盘带回乡镇、村(社区)播放,让输出人员的家人放心。
由于措施得力,江安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呈现出培训日趋规范,务工人员技能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的良好势头。
为了缓解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江安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市场需求将职业技能培训推向产业化,强化就业服务体系,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条适合江安县情的就业再就业新路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民生迈出了坚实步伐。
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江安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很多人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往往求职不易,在择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江安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拉动城乡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坚持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模式。为此,县政府成立了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把下岗失业人员和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纳入统一归口管理。即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资金使用、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推荐就业。使全县职业技能年培训能力达1万人以上,初步形成了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江安第二职中、宜宾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泸州技校联姻,努力扩大职业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提高培训质量,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出了最大效能。二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坚持以企业用工为导向,瞄准市场需求,采取长、中、短期培训并举的培训。三是初步形成了一个“高、中、低”的培训梯次,满足了劳务市场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使就业技能培训基本实现了产业化。
搞好配套服务,照顾弱势群体
为摸清农村劳动力的资源状况,江安县从2006年起组织了4个就业普查小组,会同各乡镇劳保所人员,足迹遍及全县297个村,26个社区。通过全面深入地开展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县城乡劳动力的分布、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就业流向等基本情况,并逐个建立了台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全县城乡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乡镇劳保所的作用,多渠道,多形式为准备外出的群众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为给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便利,县上积极协调公安、计生、国土、农业、教育、交通、妇联等有关部门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相关证件提供“一站式”服务。
为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县上会同乡镇劳保所,在村和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组织,无偿为留守人员提供不同需求的服务,帮助解决好照顾留守老人、教育培养留守儿童、耕种包产田地、调解家庭矛盾等难题,有效地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为体现党和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曾勇、县长虞平亲自送公益性岗位到“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再就业家庭,使这些弱势人员感到了深深的温暖。
大力维权,保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江安县始终把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维权工作纳入乡镇劳保所目标考核内容,做到输出前有培训,输出中有服务,输出后有维权。为了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县上加强了与劳务输出人员较为集中地区劳动保障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他们为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养老保险及工伤医疗保险、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使务工人员在外地仍然感受到家乡政府的温暖和关爱。江安县对有组织、有规模的劳务输出,每次都举行欢送仪式,并全程护送,还多次邀请电视台记者到外地对务工人员的培训、生活和工作情况调查采访,进行实地现场拍摄,然后刻录成光盘带回乡镇、村(社区)播放,让输出人员的家人放心。
由于措施得力,江安县劳务输出工作正呈现出培训日趋规范,务工人员技能不断提高,对促进就业作用愈来愈明显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