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派古琴的传承与保护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3年我国古琴艺术申遗成功,但作为古琴流派中集大成者的广陵派琴派的发展近况并不理想。本文将从广陵派的历史、发展现状入手,重点探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最后从整合古琴博物馆、与高校合作、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提出了保护、传承和发扬广陵派古琴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广陵派;现状;原因;建议
  古琴是中国的“国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3000年以前。广陵派,古琴派别之一,溯源悠久,风格独特,为历代琴家所重视。清朝康熙年间,古琴大师徐常遇先生在扬州创立了广陵琴派,以演琴风格融汇南北,兼济刚柔,赢得了世人的喜爱。徐氏父子所著《澄鉴堂琴谱》是广陵派最早的琴谱。同年间的另一位广陵古琴大师徐祺先生,编著了广陵派最具影响的《五知斋琴谱》。因其指法细微精妙,缓急有度,同时倡导循古不古,音韵并茂,成为后世广陵派传承者的先导。至乾隆、嘉庆年间,广陵琴派发展到了鼎盛时期。1912年,广陵琴家孙绍陶与王方谷、胡滋甫等创建了广陵琴社,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琴派之一,也为广陵琴派的发展和中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之后因为战乱等原因,琴社的发展时断时续。文化大革命时,广陵琴社和所有的民间文艺团体一样被迫停止活动。直到1984年,广陵琴社才得以恢复。[1]
  1广陵派古琴的现状
  1.1琴人老龄化
  近年来,中西文化的冲撞与交融,出现了通俗文艺发展势头较猛,民族文化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吉他、电子琴不断的热门,而民族器乐却无人问津。此外,再加上历史原因,使得影响巨大的广陵琴派也出现了抚琴者不多,听琴者寥寥,知音难觅的现象。而目前大师级琴师以及传承人都已到花甲,鲜有年轻的传承人。琴人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1.2民间升温
  尽管琴人年龄结构老年化,但在古琴传承方面也出现可喜的势头。近年来,扬州本地学琴、弹琴、赏琴、藏琴、斫琴大有升温之势,各种培训班及琴厂越来越多。北京大学的古琴社已有400多名大学生成员,北京市少年宫古琴班也已有百余名五岁至十几岁的少年儿童经过学习,在全国古琴考级、全国古琴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此外,中国各地的古琴社团,包括扬州本地的琴社也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组织纷纷开展各种古琴活动和琴人雅集。
  1.3申遗成功,但遭受冷遇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了世界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我国的古琴艺术也名列其中。古琴的成功申遗,为古琴的定位找到了依据,古琴的传承保护遇到了最好的时机。一方面,琴人及学者积极投身保护工作。不少学者及琴者深入各地琴社,调查广陵琴派的现状,考察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广陵派传人则联合上百琴家一起致力于古琴谱的打谱工作中,争取恢复更多的古琴曲目,为古琴学习者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曲谱。同时也有,并研究如何对广陵派古琴进行拯救与保护。另一方面,政府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够。在古琴申遗成功一周年内,扬州政府没有牵头举办过较有规模的古琴活动,也并未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广陵古琴较大支持。因此,政府行为的缺失使得广陵派古琴的保护工作不能成规模的顺利展开。
  2广陵派古琴现状的原因分析
  2.1古琴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冲突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因此,古琴在内涵上古雅深刻,在表现形式上较为细腻而节拍比较缓慢。这与时下扁平化快节奏的流行文化背道而驰。因此,古琴的这一文化特性制约了他在年轻人群体中的迅速发展。
  2.2传统古琴自身存在不足
  传统古琴在音量和调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古琴的普及和发展。首先,由于古琴的音量太小,如果没有良好的扩音设备,古琴几乎不能与其他任何乐器在大型舞台上同台演出,但良好的扩音设备不是所有的民间组织或是个人团体所一定能拥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古琴在公共场所演奏的机会。其次,古琴调弦方法一直采用原始的调弦方法,上弦换弦很不方便,使得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而现今扬州本地也有制琴家着手从这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争取改善这两方面的不足,也制成了一些样品。
  2.3“一对一”教学形式制约发展
  古琴的教学方式属于“一对一”的形式,老师需要手把手教学生调弦、指法,而本来精通古琴的老师就不多,因此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习古琴的人数。
  3传承保护广陵琴派的建议及措施
  3.1进一步发挥古琴博物馆的作用
  扬州华夏琴筝艺术博物馆位于扬州郊区,该馆是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有限公司在中国民族器乐协会的支持下,借资数百万元创办的全国唯一的琴筝博物馆。该博物馆里展示了众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复制版的古琴。但就目前而言,该馆的功能较为单一,基本只有展览功能。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建议继续完善该馆,发挥更多的互动功能和公共教育功能。例如,在展品的陈列上,应该多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更新陈列方式,引入互动形式,在尝试的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此外,定期举办讲座或者沙龙,请大师名家来现场指导,带动市民们积极参与,完成公共教育的职能。
  3.2利用高校资源,与高校合作
  大学生是一群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年轻人,针对这群人普及古琴艺术会在未来收到不错的成效。成立社团,并定期邀请大师与学生们面对面,让同学们对古琴的发展及表现形式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普及古琴文化的同时也为那些想进一步学习古琴的同学提供了机会。开设选修课,对于古琴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讲解,让古琴文化慢慢渗透到年轻人的血液中去。
  3.3加大广陵派古琴文化的宣传力度
  在积极保护古琴文化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古琴的宣传力度。首先,定期举办广陵派古琴艺术节,形成突出的文化亮点。通过艺术节让古琴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也让古琴爱好者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大批艺术家们的现场演奏。同时借助媒体,在艺术节期间让众多的广陵派古琴家与观众通过电视面对面,拉近广陵派古琴家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也让古琴知音的队伍能够扩大。其次,可以将广陵派古琴与扬州最著名的景点瘦西湖进行合作。由政府出资牵头,在瘦西湖内设定广陵古琴会馆,固定时间请大师前来演奏,让游客们领略广陵古琴的魅力,了解古琴文化。
  综上所述,尽管广陵派古琴面临着很多制约自身发展的因素,但这种高雅而古老的传统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所认识。在成功申遗十年后的今天,古琴文化仍然是小众文化,广陵派古琴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需要有更多的机构和人群对其进行关注,而我们借助政府的力量、借助媒体的力量、借助古琴大师和学者们的力量可以在保护和传承古琴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让古琴文化更加普及。
  参考文献:
  [1] 施咏.扬州广陵派古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与思考——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二[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4).
  [2] 田步高.田步高琴筝文录[M].时代文化出版社,2013(01).
  [3] 胡勍,刘莹.论中国古琴艺术的保护与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09(07).
其他文献
材料是包装的载体,其本身多层次的感受能让包装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本文总结了市场中常用的包装材料及使用单一材料给包装设计表现带来的局限性,提出了几种对包装材料
【摘 要】基于用人单位视角,从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背景出发,分析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及遇到的问题,并从专业设置、校内师资和学生培养三方面提出广西高校翻译硕士专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用人单位视角 广西高校 翻译硕士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C-0120-02  自2007年设置以来,我国翻译硕士专业获得了很
通过对盛世紫花苜蓿自繁种与引进种进行对比栽培,结果表明,在亚热带海拔1590m的四川凉山安宁河坝区盛世紫花苜蓿春季可正常开花、结荚、产种,种子成熟期植株高度在62.0cm以上;总
针对海北州鼠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就今后更好地开展鼠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