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有效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x1314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和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培训部门起着引领和示范作用。作为一名主抓培训工作的培训者来说,既要掌控全区幼儿教师的发展态势,又要掌握全区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多年来,在培训工作实践中,力求做到分析教师培训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对参培教师实施训后跟踪与反馈,使培训工作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
  一、精确适中的设计培训主题
  要以教师在教学中特定困惑或某个热点的问题为主线,把一线教师急于解决聚焦的问题作为培训的主题。培训主题不宜设计过大,海阔天空的内容,一个主题培训不可能完成;培训的主题也不宜设计过小,小至入微的内容没有培训的价值。因此培训主题的设计要适中,既能体现聚焦,又能解决一线教师的实际问题。
  二、准确科学的制定培训目标
  培训目标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培训主题制定相应的培训目标。制定培训目标前要了解培训需求。所谓培训需求就是我们教师应该具备素质能力减去现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经验。确定好了培训需求后需要构思的就是培训目标。目标起到引领的作用,因此制定目标时我们要有科学依据。要将了解培训需求和解决一线教师实际问题作为制定培训目标的起点。本着突出针对性、注重科学性、着眼实用性、体现实效性、力求简明性的原则来制定培训目标,真正做到准确而有针对性。制定培训目标时不易过大,要有明显的指向,形成一个点,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点做好服务性工作。就像我们画圆一样,只有确定了圆心的位置,才能画出一个指定位置的圆,这足以体现了培训目标的重要性。
  三、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方法
  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扩展延伸,培训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作为培训者要依据培训主题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方法。专业性强的理论方面我们选择主题讲座;针对课堂教学实践方面我们主要选择课例研修、参与互动;如果我们在培训过程当中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的达成为培训目的,我们将采用任务驱动。无论你采用什么培训方法,都要为完成培训目标服务。
  四、分级分层设置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要为培训主题服务。培训内容的设置要由浅到繁,由易到难,阶梯式呈现,以便于培训者接受。作为培训机构,培训对象不同就要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培训需求。如对新任教师岗前培训、转岗教师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园长培训等培训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培训类别不同、实际培训需求不同,设置不同的培训内容,并将培训内容层次化,主要划分为:师德修养和人文素养方面、业务知识及基本功方面、教育教学技能模块、新理念、新行为方面的相关内容。做到了不同层次的参培人员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
  五、优化、创新培训模式
  优化整合多种培训模式,将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园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教下乡”相结合;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培训方法,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1.菜单式培训
  激发参与热情,满足教师培训需求。采用菜单式培训。即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基层幼儿园教师的培训需求,按照各园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设计培训菜单。教师根据培训菜单,自主选择想要参加的培训课程,有选择性的进行培训。在菜单式培训前要设计好培训菜单。菜单内容要广泛,要有可供参培教师选择的空间。把相同课程的菜单人员进行汇总,形成定单式培训。
  2.模块式培训
  以往的培训习惯用于专家讲座、学员间的互动、或者针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单一的培训。这样的培训缺乏前瞻性。就着问题来解决问题。虽然解决了某方面的问题,可相应的问题又会随之而来。根据这一现象,采用模块式培训。即把每一次的培训制定为一个模块,在整个大模块中划分为若干个小的板块,每个小板块解决一个中心问题。通过这样模块式的培训,形成培训周期,尽可能把培训内容做到完整全面。
  3.阶梯式培训
  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培训时采用阶梯式培训。目前幼儿教师主要分为新教师、转岗教师、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等几类。如果进行全员培训,会出现有的教师“吃不了”,有的教师“吃不饱”的现象。因为这些教师素质能力所在的高度是不同的,他们本身的能力水平就形成了一定的梯度。根据这一情况采用阶梯式培训。即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把新教师和转岗教师放在阶梯的第一层,培训的内容为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采用了专题培训;专任教师放在阶梯的第二层,培训内容为教育教学类,采用了案例分析式培训;骨干教师与园长为阶梯的第三层,培训内容为教育教学管理类,采用了问题研讨式培训。这样的设计,培训内容本身就形成了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便于新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型。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把确定观摩研讨专题、观摩示范活动案例、开展研讨、理论提升四个方面作为重点,使不同梯度的教师在原有经验的同时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另外,在阶梯式培训中,还可以进行了1+N的培训模式。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可以带动若干个薄弱幼儿园。1作为培训的主体,要为N来做服务性工作。这样就把培训工作转化成了园际间的交流、互动。
  六、严格缜密的培训制度
  成立幼儿教师师资培训考核与质量监控领导小组,采用实地考察培训现场、到现场听课、组织学员填写学习信息反馈表、检查培训档案等方式进行培训质量监控。
  实行签到制度,每次培训进行双签到;培训考核制度,每次培训后进行培训验收,并将验收成绩进入幼儿教师培训档案。
  总之,准确科学的制定培训目标为培训提供了方向;科学合理设置培训内容为培训提供了质量标准;优化、创新培训模式为培训提供了保证;严格缜密的培训制度为培训提供了保障。相信有了以上的支撑,在培训工作中一定会得心应手,达到有效培训,落地生根,从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肺野孤立性肺结节(SPN)与胸膜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56例患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病灶位于肺野外围,距脏层胸膜小于2.5 cm范围),对其病灶进行螺旋CT高分辨扫描,后于SUN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将本组病例进行针吸活检或手术或随访证实其病理结果,将以上结果加以对照,研究SPN与胸膜的关系.结果 56例SPN患者,与胸膜有直接关系者43例,占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