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12-000-02
摘 要 游戏法是从游戏中不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简到难的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有鲜明的教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比传统方法更好,因为在枯燥的素质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学生在学习时时刻保持着新鲜感,趣味性去学习,不会产生抵制学习的情绪,同时会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短跑教学计划的完成。
关键词 游戏法 高校体育 短跑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市部分高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关于游戏法教学的相关文献后整理,吸取它们中游戏法对短跑教有利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分组:选取100M和200M成绩和反映速度以及腿部力量没有差异的两个组。
实验过程: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进行短跑的训练。
反映速度:利用发令起跑练习。
位移速度:利用30米加速跑练习。
腿部力量:半蹲杠铃练习。
实验组采用游戏法进行短跑的训练。
反映速度:利用“报数扔接球”游戏进行练习。
位移速度:利用“25m折返接力赛”游戏进行练习。
腿部力量:利用“盲人捉鸭”游戏和“斗鸡游戏”进行练习。
实验时间:每周两节体育课 ,12个课时。
检测指标:100m成绩、腿部力量(半蹲杠铃测试)、反映速度(反应时计测试)。
3.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两组学生100m成绩比较分析
表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百米成绩统计分析表(单位:秒)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13.27 16.67 14.88 0.776
对照组(实验前) 16 13.19 16.98 14.83
实验组(实验后) 16 13.22 16.03 14.23 0.031
对照组(实验后) 16 13.25 16.45 14.75
如表1所示,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百米成绩统计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0.776>0.05,因此实验前两组百米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组百米最佳成绩提高了0.05秒,对照组最好成绩有所下降,两组的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实验过程是12个课时的短跑教学,可以看出短跑教学对成绩最好的学生直接提高短跑成绩没有较大帮助,因为当初中的普通学生百米成绩达到13秒2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想通过简单的教学过程提高其最好成绩,有很大的难度,要想使之百米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需要采用训练的方式提高。从两组学生百米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法的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大,且通过T检验,两组有明显差异(P=0.031<0.05).综上所述,游戏法教学应用于高校短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二)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蹲杠铃成绩比较分析
表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蹲杠铃成绩统计分析表(单位:次)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4 0 2.2 0.432
对照组(实验前) 16 4 0 2.4
实验组(实验后) 16 5 1 2.5 0.088
对照组(实验后) 16 6 1 2.9
如表2所示,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半蹲杠铃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对照组针对腿部力量的练习方式就是采用蹲杠铃的方式进行的,最后的测试内容与之相符,对照组会有一定的优势。两组学生实验后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从两组学生的T检验看,实验前P>0.05,实验后P>0.05。因此,“盲人摸鸭”和“斗鸡”游戏以及版蹲杠铃对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三)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反应时比较分析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反应时统计分析表(单位:秒)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0.24 0.33 0.28 0.556
对照组(实验前) 16 0.26 0.36 0.29
实验组(实验后) 16 0.21 0.29 0.24 0.071
对照组(实验后) 16 0.24 0.33 0.28
如表3所示,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反应时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因此“报数扔接球”游戏相比听口令起跑在短跑教学中对学生的反应时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从两组学生的T检验看,实验前P>0.05,实验后P>0.05。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两组学生反应时实验前后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得出,“报数扔接球”游戏游戏以及听口令起跑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三、结论
(一)实验结果表明:游戏法教学应用于高校短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高校生整体的短跑成绩,但是无论在短跑教学中使用游戏法还是不使用游戏法,对成绩最好的学生百米成绩的提高均没有较大帮助。
(二)“报数扔接球”游戏以及听口令起跑对学生的反应速度的提高均有所帮助, “报数扔接球”游戏相比听口令起跑在短跑教学中对学生的反应时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但是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两组学生反应时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三)“盲人摸鸭”游戏、“斗鸡”游戏以及半蹲杠铃练习对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月旬)2007.6.
[2] 曲扬,栗岩.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大众科技.2009(02).
[3] 肖玲.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07).
[4] 寇燎原.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09(23).
[5] 杜尚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3).
[6] 鲍峻.刍议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J].江海纵横.2006(06).
摘 要 游戏法是从游戏中不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是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由简到难的掌握专项运动技术,有鲜明的教学意义的现代游戏方法。采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比传统方法更好,因为在枯燥的素质练习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游戏方法,学生在学习时时刻保持着新鲜感,趣味性去学习,不会产生抵制学习的情绪,同时会极大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短跑教学计划的完成。
关键词 游戏法 高校体育 短跑教学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天津市部分高校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阅读关于游戏法教学的相关文献后整理,吸取它们中游戏法对短跑教有利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2.实验法
实验分组:选取100M和200M成绩和反映速度以及腿部力量没有差异的两个组。
实验过程:对照组采用一般方法进行短跑的训练。
反映速度:利用发令起跑练习。
位移速度:利用30米加速跑练习。
腿部力量:半蹲杠铃练习。
实验组采用游戏法进行短跑的训练。
反映速度:利用“报数扔接球”游戏进行练习。
位移速度:利用“25m折返接力赛”游戏进行练习。
腿部力量:利用“盲人捉鸭”游戏和“斗鸡游戏”进行练习。
实验时间:每周两节体育课 ,12个课时。
检测指标:100m成绩、腿部力量(半蹲杠铃测试)、反映速度(反应时计测试)。
3.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并进行回收。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两组学生100m成绩比较分析
表1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百米成绩统计分析表(单位:秒)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13.27 16.67 14.88 0.776
对照组(实验前) 16 13.19 16.98 14.83
实验组(实验后) 16 13.22 16.03 14.23 0.031
对照组(实验后) 16 13.25 16.45 14.75
如表1所示,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百米成绩统计表,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0.776>0.05,因此实验前两组百米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实验后实验组百米最佳成绩提高了0.05秒,对照组最好成绩有所下降,两组的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实验过程是12个课时的短跑教学,可以看出短跑教学对成绩最好的学生直接提高短跑成绩没有较大帮助,因为当初中的普通学生百米成绩达到13秒2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想通过简单的教学过程提高其最好成绩,有很大的难度,要想使之百米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需要采用训练的方式提高。从两组学生百米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游戏法的实验组提高幅度较大,且通过T检验,两组有明显差异(P=0.031<0.05).综上所述,游戏法教学应用于高校短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二)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蹲杠铃成绩比较分析
表2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蹲杠铃成绩统计分析表(单位:次)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4 0 2.2 0.432
对照组(实验前) 16 4 0 2.4
实验组(实验后) 16 5 1 2.5 0.088
对照组(实验后) 16 6 1 2.9
如表2所示,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半蹲杠铃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对照组针对腿部力量的练习方式就是采用蹲杠铃的方式进行的,最后的测试内容与之相符,对照组会有一定的优势。两组学生实验后平均成绩均有所提高,从两组学生的T检验看,实验前P>0.05,实验后P>0.05。因此,“盲人摸鸭”和“斗鸡”游戏以及版蹲杠铃对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三)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半反应时比较分析
表3 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反应时统计分析表(单位:秒)
组别和阶段 样本量 最佳成绩 最差成绩 平均成绩 P值
实验组(实验前) 16 0.24 0.33 0.28 0.556
对照组(实验前) 16 0.26 0.36 0.29
实验组(实验后) 16 0.21 0.29 0.24 0.071
对照组(实验后) 16 0.24 0.33 0.28
如表3所示,实验前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反应时的最好成绩和最差成绩均有所提高,因此“报数扔接球”游戏相比听口令起跑在短跑教学中对学生的反应时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从两组学生的T检验看,实验前P>0.05,实验后P>0.05。因此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两组学生反应时实验前后均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得出,“报数扔接球”游戏游戏以及听口令起跑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三、结论
(一)实验结果表明:游戏法教学应用于高校短跑教学中,有助于提高高校生整体的短跑成绩,但是无论在短跑教学中使用游戏法还是不使用游戏法,对成绩最好的学生百米成绩的提高均没有较大帮助。
(二)“报数扔接球”游戏以及听口令起跑对学生的反应速度的提高均有所帮助, “报数扔接球”游戏相比听口令起跑在短跑教学中对学生的反应时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较大。但是从统计学意义上讲,两组学生反应时实验前后没有明显差异。
(三)“盲人摸鸭”游戏、“斗鸡”游戏以及半蹲杠铃练习对学生的腿部力量提高均有所帮助,两种方式对学生腿部力量的提高幅度大小没有明显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圣奎.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下月旬)2007.6.
[2] 曲扬,栗岩.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大众科技.2009(02).
[3] 肖玲.体育游戏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07).
[4] 寇燎原.体育游戏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具体应用[J].考试周刊.2009(23).
[5] 杜尚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03).
[6] 鲍峻.刍议体育游戏的开发与运用[J].江海纵横.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