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不同防控模式防控效果的比较分析

来源 :糖尿病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0110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二级防控模式与三级防控模式的具体效果.方法 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实施的手足口病二级防控模式的资料纳为对照组,将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8月至2017年8月实施的手足口病三级防控模式的资料纳为实验组,对比在此期间的手足口病发生情况及社区儿童家属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手足口病发生率(0.69%)显著低于对照组(0.45%),数据对比P <0.05;实验组聚集疫情手足口病患儿所占比例(12.67%)低于对照组(38.95%),数据对比P<0 05;实验组社区儿童家属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控制来说,三级防控模式比二级防控模式有着更好的应用效果,对于手足口病发生率及聚集疫情发生率的降低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为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苯那普利对改善糖尿病肾病 (DN)患者肾脏病变的疗效 ,选择 199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5 4例 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患者 ,随机分为 A、B两
目的:观察微创无痕缝合技术联合围瘢痕期干预治疗对预防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手术患者690例,随机分为常规缝合组、微创无痕组(微创无痕缝合术)和微创+干预组(微创无痕
1例86岁女性患者因不全肠梗阻合并下消化道出血,给予禁食、止血、抑酸治疗,同时静脉滴注20%脂肪乳注射液(C14-24)250 ml,1次/d;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1次/d;5%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Ⅱ)250 ml,1次/d。第2天起,患者陆续出现发热、心动过速、房颤反复发作等症状;第7天实验室检查示血清三酰甘油(TG)10.8 mmol/L,总胆固醇(TC)15.5 mmol/
目的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7年1月-12月的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数据为对照组,纳入2018年1月-12月的消毒供应室各项工作数据为观察组,
蚂蚁虽多,但可以食用的只有少数几种(拟黑多刺蚁,是所有蚂蚁中最好的一种,此种蚁无毒,可药、食两用,营养极其丰富).
目的比较吸烟与非吸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男性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每组30例。吸烟组患者中,14例术前1周内戒烟。术前对吸烟组患者行尼古丁依赖Fagerstrom测试(FTND),其中FTND ≥ 6分11例。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入PACU 15 min、入PACU 30 min、离开PACU时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
目的:探究门急诊注射室晕针与过敏性休克的观察比较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于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来我院门急诊注射室进行治疗时发生晕倒的患者52例,其中晕针患者为27例作为
目的探讨红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选取PV患者65例,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均给予口服羟基脲或肌肉注射干扰素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红血细胞单采去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红蛋白和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6 ± 17)g/L比(182 ± 23)g
1例67岁女性患者因严重骨质疏松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100 ml)静脉滴注1次。24 h后患者出现双眼结膜充血、视物模糊,右眼为著,伴右眼睑上抬困难,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交替滴眼,症状无明显好转。第3天请眼科医师会诊,诊断为结膜炎伴上睑下垂,第4天改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治疗。8 d后眼部症状消失。考虑患者结膜炎伴上睑下垂为唑来膦酸注射液所致。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erries of Phytolacca dodecandra (P. dodecandra) for its effect on Histoplasma capsulatum var. farciminosum (HCF) and for the treat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