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上的神圣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dlcp0503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格县城地处川藏交界处,很小,小到仅有一万多人口。德格印经院,就坐落在德格县城里,看上去还不如中等规模的寺庙大。过去,它曾经是一座寺院,名叫更庆寺。大约从20世纪40年代起,它逐渐由寺院演化成现在的样子。虽然它既没有大型的经堂,也没有自己供奉的主尊,然而却和拉萨的布达拉宫一样,是西藏人心目中的圣地。
  德格印经院藏书之巨、经典之齐、印版数量之多,均居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除此还有日喀则印经院和拉萨印经院),被奉为神圣的宗教圣地和藏族文化中心。各地信教群众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此朝拜。
  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藏族地区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宝库”之盛名,全名“西藏文化宝藏德格印经院大法库吉祥多门”,又称“德格吉祥聚慧院”,始建于1729年,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000余平方米,坐落在德格县城(更庆镇)文化街。1996年由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作为传统技艺的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产业代表名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印版原材料选用红桦木。选挺直无节的树干,按所需尺寸先锯成节,然后再锯成4-5cm的板材,就地用微火熏烤脱水后运回家,放至畜粪堆(或池)中沤制,待到次年3—4月,板材性质改变后,将其取出用水煮,再烘干,推光刨平,最后成为成品坯板,加工后的坯板运往印经院,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德格土司家族走完700年路程后,早已随着摧毁封建农奴制度的历史步伐而寿终正寝了。而传承着藏族文化的印经院,今日依然屹立在德格县城。德格成为今天康巴标准藏语的发祥地,不能不说与印经院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书版规格分为许多种,最大的长110多厘米,宽70厘米,厚约5厘米;最小的长约33厘米,宽仅约6厘米。到18世纪80年代末,全院共存书版21.75万块,每块刻两面。大、中、小版平均若每面各以600个音节计算,其字数总计约2.6亿字,规模可谓宏大。
  德格印经院以藏书丰富,门类齐全,各教派兼容并蓄著称于世。创始人丹巴泽仁虽信奉红教,但他却并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经典。正是因此,德格印经院超过其他几个印经院,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色。
  文化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精神观念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印经院作为印版史籍的积累保存者,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发挥着文化人也不能替代的作用。印经院的文化底蕴在于它是藏族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有了印经院,德格在藏族文化史中才有沉甸甸的份量。
其他文献
一、日本体育教学大纲中理论知识部分的发展过程简介 1.孕育期自明治时代开始,日本学校体育的核心是运动技术教育。这种状况延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正15年日本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