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传卫的书画艺术

来源 :中国新农村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8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传卫,男,汉族,1983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莱芜,现定居淄博博山。其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父亲爱好书画,所以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情有独钟,勤学苦练,尤其对一笔空心字甚是喜欢,也得到周围朋友好评,使得我对书画更加痴迷。
  因出生于农村,故对粮食极其熟悉,于是在2009年时突发奇想,何不用粮食为原料做字画呢,从此开始做起了粮食字画,开始潜心研究有自我特色的粮食字画。五谷杂粮是集天地之精华的吉祥物,民以食为天,在普通百姓眼里餐桌上的平常饭食,在我手里却成为了“艺术宝贝”。
  粮食字画要想长久保存,必須对五谷提前做特殊处理,经过两年的四处请教专家,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防虫蛀、防腐蚀、不霉变、永久不褪色的处理工艺,使我的粮食字画可以永久保存。
  粮食字画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书画装饰艺术品,是民俗书画艺术的新种类,开创、填补了国内外粮食文化和书画文化的一大空白。几年来以自己的字画加一笔空心字相结合,经制版、构图、选种、浸药、蒸、风干、粘贴、增亮、定色、封面、装框,经过十几道工序,纯手工精心创作了数幅粮食字画,立体感强、灵动飘逸、自然质朴,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粮食字画可谓是:种在画上的粮食,挂在墙上的黄金。
其他文献
清晨六点,自然醒  窗外下着雨  滴答滴答敲打窗台  小鸟唧唧喳喳  熟悉的声音  起身,伸个懒腰  揉揉眼睛  踱步,从房间到阳台  深呼吸,嗅嗅花香  我看见一朵花最美的樣子
期刊
七绝·沁园春雪(新韵)  沁透心脾香暗送,  园丁礼赞韵悠扬。  春江花月蓬萊客,  雪映梅红酷傲霜。  七绝·韵海扬帆(新韵)  韵味悠然平仄起,海凭鱼跃向天穹。  扬鞭策马辽河畔,帆挂青云碧浪中。
期刊
睁开惺忪的双眼,房子周围都是鸟鸣  它们喊破了春天,喊醒了干枯的树枝  通宵达旦地喊。也不乏喊出一些带刺的  花蕾  到頭来扎得鲜血淋漓
期刊
七律·新春(新韵)  好风岂可任幽寻,时令返回意笃深。  雪舞娇柔烟朵灿,梅发嫣润款联新。  轻轻说起暖熙語,切切感激辛苦人。  杯酒酣歌金满斗,吉祥安泰岁交春。  七律·秋到农家(新韵)  云碧天蓝浅水长,轻霜尽染北山梁。  高粱粒饱迎风立,玉米浆凝笑脸扬。  土豆安心花早落,葵花颔首籽深藏。  野菊车满乡间路,妇孺老翁乐上场。
期刊
乡恋  雄鸡报晓的歌唱被蝉声压住  天空飞翔的鸟儿在电线上抚琴  蛙鸣摇晃池塘荡起了涟漪  这乡下的景色,望一眼都迷人  一只蜜蜂钻进南瓜花里练唱  一只蜻蜓在荷花尖上悬停  风一吹,夕阳就滚到西山下  炊烟与月光说起了庭院里的家常  乡间的小路  站在老屋的楼顶朝村口看  乡间的那条小路  进村变成了通往各家的分支  这么多年来,我竟熟视无睹  未曾细究它们的来龙去脉  此刻,我忽然发觉  这暮
期刊
五绝·咏梅  风雪吹千里,山川万木寒。  志坚何惧远,敢执百花端。  五绝·秋殇  落日熔金色,月升溪水明。  西楼清入骨,伊昔叹阳晴。  七绝·立春  光阴逝水笔留痕,岁月飞歌墨染魂。  覆抹云霞怀旧事,喧开锦绣绽初根。  七绝·咏菊  霜前雁后近重阳,唯美东篱送暗香。  莫笑凄风披月露,清秋共苦靓新妆。  七绝·咏竹  清空名利自然直,沐雨迎风伴竞驰。  偃傲犹生干谷翠,一腔秀逸盼逢时。  七
期刊
七绝·落花(平水韵)  独坐高枝修玉身,凝霜含露幻归真。  馨香随愿舒幽意,谁解落红千片春。  七绝·咏梅(平水韵)  北塞酣然感慨茫,寒梅傲雪裹紅装。  风刀霜剑寻常事,为盼春归暗送香。  七绝·荷塘(平水韵)  清池氤郁小荷塘,风剪涟漪蛙鼓狂。  借问谁家荡舟子,种莲种影种秋光。  七绝·夏夜(平水韵)  夏夜清风曳柳枝,双星隔岸对望痴。  蛰虫窗外嘶嘶语,月下独吟闲赋诗。
期刊
孫维林书法、篆刻品赏
期刊
青春是一场大雨  青春是一场大雨  是雨中的你我  即使淋湿了  也一样快乐  青春是一场大雨  是雨中不避的歌唱  即使淋濕了  也十分值得  青春是一场大雨  是雨后的阳光和彩虹  即使淋湿了  也证明我们来过  奔跑  努力向前奔跑吧  我会在过去为你祈祷  我会在未来为你祝福  尽管此路无比曲折  但请你相信  风月会变成岁月的霞光  接下来的路会充满希望  也暗藏勃勃生机  让痛苦沉寂在
期刊
宁乡步行街,小城地标,都市风彩。看今日瑰丽喧华,谁可记得你旧时光景。  曾经,你有两个老土的名字——“三川潭”“马公祠”。长相虽不及易祓笔下“乱山横翠幛,落月澹孤灯”那般孤陋,却也如血吸虫病的患儿:干涩的胸膛是一眼残缺的水塘;凸兀的肚皮上爬着几座亂坟几点茅草房;铺陈着沙石的左臂,纤瘦起伏扭曲,伸向东边县城;右臂则像乞丐的柱仗,延过车站广场,延向城外荒凉……我看见你躯干上烙着的刀痕炮迹,也读出你那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