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只有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推进数学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完成新课改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改革;能力
  前 言
  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教学内容源于教材,无法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要求每位一线教育工作者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改变教学方法,将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这也是当代小学数学课堂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要从基础教育抓起,不断创新教学意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状
  1.创新教学意识较弱
  教师的个人教学意识对课堂教学活动有直接影响.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方法组织教学.他们在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师用书要求,按照固定的步骤给学生展示数学现象,讲解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做题.这样的教学过程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些教师认为,提高学生成绩、节约课堂时间最重要.他们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给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思考的机会.创新教学意识不足会导致教师忽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导致学生缺少自主学习意识,过度依赖教师.
  2.学习方法指导不足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受到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影响,依赖教师获得学习方法或依赖教师获得学习内容.很多学生根本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在课堂中通过听讲的方式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理解知识.若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则一些学生会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理解、如何应用.学习方法指导的欠缺,让课堂有所缺失,也让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培养有所缺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更关注题型的分析和解题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强化记忆,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题型时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样条件反射式的解题方法传授模式不利于学生获取学习方法和数学思维,难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不能在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3.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产生.数学思维和学习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没有数学学习兴趣,学生便没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没有数学学习思维,学生便难以在课后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一些小學数学教育工作者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即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展示个人学习能力的平台,也没有发展其他学习方式的机会,因此知识面窄,学习模式单一.
  二、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式
  1.创新教学意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想在当代数学教育工作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发展新的教育思路.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是课堂的引导者,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但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进行更为丰富的思维运动,融入课堂互动环节,主动提出质疑,解决问题,拓展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了解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重视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课堂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数学课堂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课堂互动,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看法或提出质疑,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如在讲解“小数点移动”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以观察、操作、概括、总结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细致入微的学习习惯.总结与归纳规律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熟练利用总结出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最终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而非单向传授.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小数,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规律,然后提出“你看到什么了吗?这些数字相同吗?小数点位置移动代表了什么?小数大小是如何随着小数点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呢?”等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规律的主动归纳者.即使没有自主学习的概念,学生也进行了自主思考实践,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经验.教师接受新思想并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尝试,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得更快.
  2.加强方法指导,形成自学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递,还要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做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让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不同学习方法的作用,以及不同方法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不同内容时,学生应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教材中获得思路,突破重难点内容.年级越低,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就越简单,教材中的重难点就越突出.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正确阅读教材内容,这对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异常重要.如在引导一年级学生学习“6和7的认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学需求,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数的基本含义、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等内容,发现5、6、7三个数字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如“一二三四五,上山找到虎.老虎没找着,找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让学生从这样的儿歌中找到数字,并讲讲自己对数字的认识.当课堂氛围热烈起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中发现5、6、7三个数字的联系,并结合教材中的例子,表达自己对5、6、7三个数字的认识.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获得阅读教材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   在小学的中高年级,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动手操作的意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越来越丰富.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选择利用教材,组织学生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以发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时间,让学生用裁剪、拼接等方法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了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构造与表面积的实际意义.教师让学生用探究的方式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学习过程中用动手操作和模型制作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难题.
  3.丰富教学模式,灵活学习方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是转变学生思维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需要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学生的数学思维越灵活,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样,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就越顺利.在感受了多种学习方式之后,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更足,意志更坚强,他们能够积极面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法组织数学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分享观点,展示优势,弥补不足.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交流意识.如在学习有关于“圆的周长”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纸片、一根线及基本的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或计算圆形纸片的周长.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测量、记录、校对等操作.教师组织每个小组选出小组长、操作員与记录员,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这样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更强,他们也习得了全新的测量方式,对圆的周长测量有一定认知.这些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获得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师应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让学生成为积极的自主学习者.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要适当改变教学风格,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高效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教师应在数学学科课堂的教学内容、方法、流程等方面进行创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教师贯彻改革思想、认真负责的具体表现.
  【参考文献】
  [1]李如骞.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20(20):193.
  [2]梁静.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0(61):83-84.
其他文献
意识问题是尚未解决的重大哲学问题与科学问题.机器意识是人工智能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研发意识机器人对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首先
戏曲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戏曲将很多的艺术形式充分融合起来,彰显出各自的魅力和个性。让地方戏曲秦腔走进校园,不仅在于弘扬地
【摘要】加强小学生各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灵活性,锻炼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对学生数学学科学习成效提高、数学学习方法改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逆向叙述、设计逆向转换、关注逆向训练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和锻炼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
在高中政治教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一些典型的心理学效应推动政治教学,提升学生能力和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成功的案列,具体剖析了三大心理学效应在政治教学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是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课堂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本文通过对现行的数学课堂学生质疑能力的现
采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法系统梳理了信息能源系统研究的整体概况,以数据和知识混合驱动的方式展现了信息能源系统专业领域的热点领域和学术链条,并聚焦4个重点研究领域:优化调
研究选取武汉市X区74名普惠性民办园教师为研究对象,考察教师激励与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关系。研究发现:普惠性民办园教师激励总体处于良好水平,未出现显著的职业倦怠倾向;教师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同时,教育体制也在逐渐发展完善.数学是小学阶段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作用.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调动思维,主动促成问题的解决.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
分布式网络上的聚类、估计或推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引起了许多关注.针对已有的分布式变分贝叶斯(Variational Bayesian,VB)算法效率低,可扩展性差的问题,本文借用扩散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对各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