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犹商盟主——沙逊——上海犹太人研究之三

来源 :同济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ersonKK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沙逊家族是进入近代上海开设洋行的第一名犹太商人,这个家族历经四代人约一百年的苦心经营,终于登上了上海犹太商人盟主的宝座,也成为上海的首富。因此,要了解上海的犹太人必须研究沙逊财团,有的外国人甚至认为“没有沙逊就不能理解上海。”
其他文献
<正>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政府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了《南京条约》。该约第二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
2008年11月8日,由同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单位主办,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的"2008文化.创意产业(上海)高峰论坛暨全国高校第四届文化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3个潜在变量11个题项,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愿模型,以山东省6个县(市)30个自然村600户农户数据为样本,利用Log
目的探讨制备实验室日常HBsAg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将日常收集的高滴度HBsAg阳性血清(S/CO>15.0)病毒灭活,经系列稀释后与已知浓度为(0.50±0.09)IU/ml标准品在试验
叙事性是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被称为当代诗歌的一次"审美转向"。本文清理叙事性观念的产生和演变,辨析对它的误解。本文认为叙事性并未改变诗歌的抒情性品质,而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景性和交互性。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建构主义模式在商务
<正>许多人都认为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每到一地均能发财致富,其实,这并不尽然,有的犹商亦遭经营失败,其中小安诺德兄弟(H.E.Arnhold&C.H.Arnhold)就由于在中国经营失败而黠然离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