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应和就没有独白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言,但恰好不是沉默,
  除非说爱,除非不说
  ——這句话里有剩余的火药
  成为简化的起点
  诗歌是一片为此演奏的天空
其他文献
写一首诗给传说中的海妖和她颈间的花环  再写一首给贫穷的木匠和他做针线活的哑巴女人  再写一首给孩子的伙伴大灰狼和狒狒  写一首给丛生的杂草和灌木,给柿子树和榆树  如果我活得更久,就写一首诗向某个人示爱  再写一首请求某人原谅  如果我总是迷路、哭泣、发呆和怀旧  那我就不写啦。只想在欢笑和快乐的时候写一首诗  给稍纵即逝的美、给向着土地鞠躬的身体  写一首给燕子,艳羡它那精心裁剪的晚礼服  写
期刊
熱情的草减少  凭我们,它们减少  少,更少  少于说出  每片叶子都在鼓掌  它们比平日多
期刊
下午一个男人载着她,他们去看舍利塔  重逢使谈话宽泛。重阳木矗立村口  荒弃的建筑和青石阶间隙,长满杂草  故人在诗词间。在这里,只有男人和女人  小心试探。故人在小说里,是青春朝阳  在社会中群聚而后分离。挑枋上那游龍和鲤鱼  左右盘踞,正如筋疲力尽的内心  总是胀满或干瘪。此时却不对景,想伸手  探向的人虚怀地留下空影
期刊
握着竹竿绕开刚下窝的狗  沿山坡可见春笋,山下是块状水田  向阳开阔,斑鸠稠密地叫唤  正是阳光照耀,清风流溢  空气里充斥醒转的快乐  母亲的喜乐来源于习俗、稳定  和见闻,我们制造的惊喜  她眉眼含笑,對简单直接习惯已久  但在意我们的安排  屡次不知所以地快乐  她不会喜欢这些刻意购买的灯笼和纸花  但如此配合,等待我们的祭拜  她不是挑剔的母亲,对新奇之事缺乏理解力  我们这样安静地来,围
期刊
邀請你自己  从我们,我们每一个  默念人、他人  在这样的独白里  有限,才有你  才有我们  才有高大身影的哀悼……
期刊
便总是裸露着,而从未敞開  在梦里的最开阔处  你的读者戴着你的面具  你躲起来  而风格犹如胎记  词语泄漏一切  你沉默了  你的沉默开始帮助他人
期刊
冬夜里的風是不该存在的  孤独的小兽  头顶一轮明月  城市已经沉睡——人们的梦像气泡升到半空  很快就覆盖街道、屋顶  冬夜里的小兽是不该存在的  它小心翼翼  走过空旷的街道  踩到枯叶,心碎一下
期刊
如今又是秋光。强烈的光  蛋黄酥在卷草纹的盘子  我想给你吃。在记忆潭我喜欢青苔  我喜欢小动作,喜欢一直滑翔  像要准备离开。关于你如何取水和文火炖煮  烧尽水分,令黏糊糊的关系焦渴  我一直坚持这是对的  隐秘的事物因不可破解  那就搁置。到世俗中去,提炼我们  经历的苦和蜜,最终成为质朴的异端  这是缺憾,我承认,但也是自由  昨夜与朋友车行,谈起灵魂的纠葛  又看见那些秋光斑驳,我在为你剪
期刊
她提议:谈谈生活。好像天气谈论得够多  时间离他们远去。是那个在公众场所  隐蔽自己的人,终于在争取关注的目光  他在找什么乐子?她看他纵跃,在人群中满足  他必然不会承认偏离(但已臣服)  “好吧,我们谈谈生活。谈论生活又有何用?  众人保持水面呼吸,放眼都是平面所及,高个子  渐渐变成驼背,万物还是客观存在”  她因丧母蜷缩一团,也真实所感  所有安慰都有皮影的虚幻,那最热烈的  終究是语言。
期刊
1985年注定要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留下重要的一笔:2月,马原的小说《冈底斯的诱惑》发表于《上海文学》;3月,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发表于《人民文学》;4月,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发表于《中国作家》;6月,残雪的《山上的小屋》发表于《人民文学》……一群富有现代主义气质的年轻人揭竿而起,这批被称为“新潮小说家”的群体与稍后涌现出的余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一起在1980年代中后期掀起的先锋文学狂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