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右美托咪定药理学机制研究

来源 :军事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078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右美托咪定(DMED)药理作用的关键分子及其他药物与DMED联合应用发挥镇痛作用的潜在关键分子.方法 收集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DMED给药前后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DMED药理作用,应用EpiMed平台进行多组学分析筛选DMED潜在相似药物.结果 分析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419个,其中219个表达上调、200个表达下调,其中映射至人类基因组的差异基因有271个,112个表达上调,159个表达下调.基因本体学(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定位在突触后膜、甲基转移酶复合体区域,主要参与调节MAP激酶活性、对钙离子转运的正向调节、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反向调节等生物学过程.在分子功能方面,DEG主要与神经活性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及与激素、Wnt蛋白的结合等相关.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富集在神经活性的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以及对胃癌、肺癌等恶性肿瘤的转录调节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PPI)中共包含169个节点,其中CCND1、CCR5、TYROBP、CCL5、TLR7、SFRP1、NDC80、BDKRB1、FCER1G和MRC1处于核心位置.EpiMed多组学关联分析发现,右美沙芬、可乐定、吗啡等药物与右美托咪定呈正相关性.结论 对来自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的DMED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CCND1、CCR5、TYROBP、CCL5、TLR7、SFRP1、NDC80、BDKRB1、FCER1G和MRC1可能是DMED发挥药理学作用的潜在靶点,多组学关联分析表明LY75、RPL39、FMO5、FMO3、ORM1等可能是其他镇痛剂与DMED联合应用机制研究的潜在关键分子.
其他文献
PM2.5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粒子,也称细颗粒物;由于其易粘带有害物质和易吸入性而极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等需要获知PM2.5浓度空间分
会议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醛缩酶A(ALDO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对其表达产物进行功能检测.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乳腺文库中扩增ALDOA基因,将其克隆至真核载体pcDNA3.0-FLAG中.经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事故的分布模式研究、事故成因分析、事故预测及评估.大量研究表明交通事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特性,即存在交通事故热区(也称黑区,
目的 通过对不同储存期血小板源细胞外囊泡(P-EV)的转录组学分析,进而研究胞外囊泡在血小板质量评价及输血治疗中的潜在作用.方法 以二代测序检测P-EV的全转录组,利用生物信
1 机芯:多数VCD采用飞利浦(PH1LPS)全新CD7数码伺服系统机芯(采用SAA7372 IC,完成所有伺服和DSP数据处理),而新科、东鹏等VCD机,则采 1 movement: The majority of VCD Phi
目前收看卫视节目的主要星源是亚太1A卫星,该星有12个台。其中水平极化的有5个,垂直极化的有7个。而普通的单极化馈源只能固定地接收其中一种极化的节目。假设馈源调为水平
一.,-T口m一┏━━━━━━━┳━━━┳━━━━━━━━━━━━━━━━━━━━━━━━━━━━━━━━┳━━━━━━━━━━━━━┳━━━━━━┓┃ ┃管径 ┃ 典
期刊
凝血因子Ⅶ(FⅦ)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丝氨酸蛋白酶,作为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子,主要用于体内产生FⅧ或FⅨ抑制剂的血友病A或B患者的治疗.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是FⅦ制
地理国情监测项目范围大、遥感影像分辨率高、要素信息提取精度要求高,人工解译任务繁重,急需自动解译技术来提高效率.面向对象的标准最邻近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利用高分辨率
会议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中风、心肌梗塞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重要病因.我国人群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特别是绝大多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