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看不见的游丝之线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ge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记事起,我们院子里就有6个小孩。
  我们家有3个小孩,都是女孩。
  后院的全叔叔和颜娘娘家也有3个小孩,老大是个男孩,叫全军;老二是个女孩,叫全丽;顶小的男孩叫全全。
  6个小孩,一个比一个小一岁。我奶奶说,这6个娃凑到一起,能闹翻天。
  我成年后,除了看书、写字、看电影、打扫房间、晒太阳、散步或偶尔旅游,闲暇时是个不会玩的人,不知道玩什么、去哪儿玩。漫长而寂寥的下午,我站在窗前,眺望高楼和远山,觉得时光难以打发,有种孤寂、无所适从的感觉在心里蔓延,雨雪天尤甚。也许一个人长大后,就不会玩了,难以发现好玩的东西,人也变得枯燥、无趣。



  小时候,什么都可以拿来当玩具,许多东西都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奶奶的小药盒,塑料、玻璃的药瓶子;毛线、扣子、拉链;糖果纸、铁钉、图钉、石头、沙子;绿苍蝇、红蜻蜓、毛毛虫、豆子里长出的小甲虫、蜘蛛、蚯蚓、蚂蚁、蚂蟥……可玩的东西随处都是,且有着无穷无尽的玩法。把蚂蚁和苍蝇装在玻璃瓶子里,看它们斗;帮蜘蛛捉住虫子,放到它织的网上去;剪纸,用彩色的糖果纸装饰些剪贴画;用扣子、塑料珠串项链和耳环……剪一切可以剪的,切一切可以切的,连鞋带、头发辫子、衣角都可以玩一个钟头。
  那时,我们还爱扮演好人坏人、躲猫猫和演戏。全军带着我妹妹和全全,他们拿着玩具刀剑和竹木棍非要当好人,说他们是红军;我带着姐姐和全丽一帮,只能扮演在他们的追赶下四处躲藏逃命的坏人。他们在后院喊:“冲呀!杀!”我们就赶紧逃,每每跑得入戏,紧张到小小的心脏像被安了定时炸弹,被抓住时,惊惧而绝望的全丽往往就哇哇大哭起来。
  姐姐很少哭,她看不见,凭着额头、脚尖和双手辨识墙壁和通道。即便在我拉着她奔走的时候被撞得头破血流,她也只是咬住嘴唇,皱出很难看的哭相,但从来不哭。
  我们当时还没有盲人的概念,对姐姐没有特别的优待,在躲避“追杀”的紧急时刻,常常会扔下她,或干脆将她推向追军,使她成为一个障碍物,为我和全丽的逃跑争取时间。
  追军轻易就能捕获姐姐,他们感到抓住一个无法逃跑的敌人索然无味。姐姐独自一人摸索着逃出“囚牢”时,追军掠过她的身旁,不仅不抓她回去重新囚禁,还嫌她碍事,踢她一脚、给她一棍是常有的事。她挨了追军的打,却笑着仰起脸来朝天喊:“他们来啦!你们快跑!”在她看来,那是游戏的一部分,若没人理她,连追军都不打她、踢她、俘虏她,那才是最可怕的。她只害怕我们不带她玩。她最恐惧的事就是我们悄无声息地从屋子里溜出去而不让她知道。
  她每每循着我们的声音去找我们,找到时,会紧紧揪住我们的衣襟,扯住我们的袖子,随着我们一起磕磕绊绊地跑。我们很想甩掉她,可她那么用力,用双臂箍住我们的腰,甚至被拖倒在地时也死死扯住我们的一条腿;她不怕撞,不怕推,也不怕打。当我们拿出狠招,朝手指上呵口气去挠她的腋窝时,她也忍着,绝不松开揪住我们后衣领或抱住我们腰的手。
  我们总是犟不过她,总是犟不过。即便终于成功地挣脱了她,从她身旁逃脱,我们也犟不过。跑出几步,我总是会回头看。一看,我就得往回跑。
  她低着头坐在地上,头发蓬乱地遮住额头、脸颊,使我看不清楚她的脸,我无法判断她是不是在哭。她哭得太丑了,想起她难看的哭相,我心里就会泛出一种无法忍受的酸涩,好像塞了满腔还没长熟的青葡萄,好像被葱叶子辣了眼睛、鼻子,总是她还没哭,我就要哭了。
  我只得往回跑,还没跑到她身旁,她就猛地把我扑倒,紧紧地抱住我。她的脸上没有眼泪,我确定了,她没哭。但她的脸那么红,她呼哧呼哧的喘气声、怦怦怦的心跳声,她紧皱的眉头、斜瞪着的眼睛吓到我了。每当她露出那种犟牛一样五官扭曲的凶狠相,我就会害怕。我说:“不准跟奶奶讲。”她吭哧吭哧喘粗气。我说:“不准害我挨打。”她的门牙紧紧地咬住下嘴唇,终于“嗯”了一声。于是,我伸出手去,握住了她的手。
  我拉着她,朝着他们走去。他们抱怨我,又是这样自投罗网地把好不容易甩掉的包袱捡上。我也满心懊恼,恨自己总是这样被莫名涌来的不可名状的滋味打败。
  那是什么呢?使得我的心刺疼、喉咙发哽、鼻子发酸的,瞬间涌上我的眼眶,却又无法从眼眶里流出的,无法在胸腔里祛除的伴随了我半生的东西,好像一道看不见的光波,一头连着我的五臟六腑,另一头接在刹那间毫无征兆便出现的形形色色细枝末节的梢上,一扯就疼,就要回头,就要抛弃初衷,就要使我被打倒,使我输掉。那细细的看不见、触不到的游丝之线,自我5岁多的时候就捆住了我,却只有自己知道。
  那是多么奇妙的一种酸酸的、微微刺痛的、热乎乎的感觉啊!姐姐的手和我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奶奶把我揽在她怀里的时候;妹妹趴在我背上的时候;还有多年以后,我的脸贴在爱人肩头的时候;我搂着小小的女儿,嗅着她温暖发香的时候;我在妈妈的脖颈上挂上我亲手制作的防走失联系牌的时候;在爸爸的提篮里放进一捆我为他买的黑白灰蓝的棉袜子的时候;遇到面容酷似奶奶的拾荒老婆婆,我冲动地塞给她一个红包转身就走的时候;在火车上和闺密一起坐在铺了报纸的过道里,就着同一副耳机听“苏打绿”的时候;在热闹欢快的宴席已散、友人们在午夜的街头挥别的时候;在岁末的烟花冲上夜空照亮万家灯火的时候……5岁那年,第一次在我生命里出现的,使我鼻子发酸、心变软的若有若无却看不见的光波和丝线,就浮现了,明显了。我无数次感受到它的出现,我无数次确认过,它还在,还在呀。藏在我的心底,埋在我的灵魂深处,没有消散,没有变,没有断,还在生长,还在蔓延……
  小时候有一天,我们带姐姐出去玩,姐姐的膝盖摔破了,血浸透裤子的裂口渗出来。奶奶高举鸡毛掸子,朝着我和妹妹呵斥:“叫你们闯祸!叫你们不护着她!我是咋和你俩说的?”奶奶一声比一声高的质问,如电闪雷鸣,那个慈祥的奶奶忽然就变得凶神恶煞。我和妹妹小声地争辩,“不是我”“也不是我……”奶奶不容我们狡辩,转头柔声吩咐姐姐:“你去把搓衣板拿来。”姐姐摸索着拿来那凹凸不平的木板,奶奶朝我和妹妹吼道:“跪下!”
  一旁的姐姐“扑通”一声抢先跪下了,她跪在那搓衣板的棱纹上,双手按地,一下一下鸡啄米似的朝着奶奶连连磕头说:“我自己绊的,我把裤子弄破了……我该挨打!”
  那时候姐姐7岁,那时候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很感激很感激她。
  现在,姐姐47岁了,我还是很感激很感激她。
  好像就是在那时候吧,那微妙的带给我酸、痛、涩的战栗光波,撕扯我、撞击我、摇晃我的游丝之线,开始出现了。我被它晃成了一个不倒翁,时常被一些微小、细碎的事物撼动。我摇晃、纠结、懊恼,微微地战栗。它分明暗藏在我的体内,却哪里都找不见。而我,因为它的存在,无法真正地静止下来。那使我与世间的有情万物相牵相连的,那使我不能平静的,激荡着微澜的,是爱吗?
  那荡漾着痛的光和线,拴在那里,或许只有神才看得见。
其他文献
一个老头儿,走在牛后头,和牛一般高。他晴天放牛,雨天也放牛,牛吃草,他砍柴。他跟牛说话,牛只顾吃草,偶尔也“哞”一声,他笑一笑。好像总是出现这样的场景。有年春天,一头老牛不行了,儿子说请人明天来杀了卖肉。他不同意,但也挡不住儿子,他说要让牛再吃一回青草,便赶牛上山了。他跟牛说:“我老了,你也老了,都不中用了。他们想卖你的肉,我拦不住……”他流眼泪,牛的眼睛也湿漉漉的,伸着舌头舔他的手。然后,牛慢慢
期刊
李洱 著  类型: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石榴树上结樱桃》是一部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作品。小说语言生动幽默,各色人物性格鲜明,被誉为“中国乡村社会寓言”。本书荣获首届“华语图书传媒大奖”,根据本作品改编的同名电影入围第3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文城  余華 著  类型:小说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21年3月  写《活着》的余华又回来了!这一回的作品不只在时空上进行
期刊
一  1986年,我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小县城。  听我妈说,她怀我的时候老想吃酸的,肚子又尖尖的,爸妈便以为要生儿子,都高兴坏了。我爸来自农村,三代单传,就想要儿子;我妈呢,觉得儿子能顶事,也想要个儿子。两人准备了好多适合男孩的小衣服和小玩具。谁知生完一看,是个女孩,他俩特别失望。  我上小学之前的日子是最快乐的,爸妈虽然偶尔也感慨一下没儿子的遗憾,但家里只要有点儿好吃的、好喝的,他们都会给我。我妈
期刊
在短视频世界里,一些人最真实、最鲜活的烟火日常,却是其他人眼中千姿百态、光怪陆离的世界。孩子的成长、跳广场舞的姿态、骑行路上的风景、过年回家的见闻、与父母相处的温情和矛盾……零零散散的生活片段,构成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对生活的记录和表达。  而这些记录中的大多数只是灵光闪现的片段,是随兴所至的表达,是生活本来的样子。但也有一些人,他们乐于持续拍摄自己的生活和所见所闻,独特的主题和内容就像一部连续剧,也
期刊
“人生太閑,则别念窃生”—春天是个让人没办法矜持的季节,于是,我领着两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入山游玩。  小姑娘们是我的忘年交闺密。她们有着残缺的原生家庭,像小兽一样忧郁而又张牙舞爪,戒备、疏离又恐慌。这使我想起女儿小初,她面对陌生人的闯入,会是如何的不安与惶恐?我多希望我的小初快乐安好,永远恣意,永远被包容、被善待。  一路上,我跟小闺密们讲,《山海经》里的许多奇物有神奇的功效,吃了可治心情不好、夫妻
期刊
前些年的某一天,天气开始转热,我担心88岁老母亲的身体状况,打电话关心一下。在响铃十数声之后,母亲接了电话。我问她在哪儿,她说:“我就在这里啊。”声音像是回答来自对面山腰的问话那般嘹亮。我便知道她说的“这里”,是她天天会走走看看的一小块儿溪边旱田—她取名为“天天来”的休息工寮。  1995年,母亲与姑妈短暂地拥有过一大块儿小米田,在栽种一年并喜获丰收后,原田主收回了那原本荒芜的旱田。于是,母亲与姑
期刊
今天和一个很久没见面的朋友聊天,他是北方人,去年研究生毕业去了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工作,现在长居深圳。  他说深圳最近一直在下雨,傍晚时分的云很低,然后拍了照片发给我。我惊讶于那样蓬勃、旖旎、带着几分科幻色彩的天空,真的太漂亮了,就像他给我的感觉一样。  在我心里,这个朋友是特别优秀的人。我不知道别人对于“优秀”怎么定义,在我看来,优秀的核心是有自己的小世界,有生命力,对于自己所做的选择都能够负责任
期刊
回国已经半年了,我还是常常会找出那张照片,静静端详。照片上,一名男子坐在书店的一个角落安静地读书,他上方的墙上挂着狄更斯的肖像画。因为只拍到了背影,我无法判断他翻阅的是什么书籍,也看不出他的具体年龄,只能通过他身上穿的羽绒服推测当时是冬季。  我是在逛巴诺书店时拍摄的这张照片,抓拍的瞬间定格了我对美国书店的最初印象。这趟美国之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学习美国出版业的经营模式。学习之余,带着调研的心态,我
期刊
各位读者好,我是本刊美术编辑于沁玉,我忍不住要向大家讲述本期封面图长达半年的艰难陪跑历程!  早在2020年10月,这只鱼鹰就凭借编辑部的一致好评,被大家选定为当年第11期杂志的封面图。可是后来,为了使封面与杂志内容契合,第11期封面需要突出青春主题,第12期封面需要强调乡村主题;之后的2021年1月封面选用了跨年主题,2月封面必然是生肖主题……这只陪跑的鱼鹰只得不断推后。  可是万万没想到,等到
期刊
一  父亲送来一袋在自家楼顶种的蔬菜,有丝瓜、茄子和苦瓜。做午饭时我准备炒盘丝瓜,削丝瓜皮时突然想起,父亲以前常用丝瓜皮摊蛋饼,味道清香。  丝瓜皮味甘,性凉,于是我把削下准备扔掉的丝瓜皮洗净切碎,加入蛋液,摊出的蛋饼是熟悉的味道—父亲手艺的味道。  事实上,在父亲手上少有被浪费的食材。有这种“变废为宝”手艺的还有我大姨。家族里,她的命运最为坎坷。年轻时丈夫病逝,守寡的她独自拉扯3岁的女儿;再嫁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