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模式研究

来源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在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办学质量提高,尤其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及意义,分析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建立科学有效的协同创新中心运行机制、加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总结专业建设经验、畅通科研成果转化途径等方面开展高职院校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针对不同领域产品的开发等方面开展一系列研究,为相关领域产业输送大量人才,快速升级龙江地区产品品牌,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助力.
其他文献
为解决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模糊性和复杂性问题,在梳理整合地铁施工安全规范和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特点,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通过博弈论组合赋权得到指标的综合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算子和最大隶属度原则,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对杭州地铁某号线城市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所得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实现了对地铁盾构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准确评价。
我国教育信息化迈入2.0时代,对高职院校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管理体制以科层制结构为基础建构起来,存在组织适应能力差、教师主体性被消解、主体创新精神受抑制等弊端.这些弊端与信息化要求相悖离,严重制约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面对信息化挑战,高职院校管理体制需要从理念、机制、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变革,树立“人本管理”“智慧管理”理念,构建民主管理制度,创设扁平化的“无边界”组织.
习近平人民观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价值追求,以紧紧依靠人民为根本立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2020年初发生的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战疫”中体现出的人民观精神:“中国速度”彰显的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中国力量”彰显的紧紧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中国精神”彰显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予我们有益的启迪.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等方面运用其中的启迪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高职教育的内涵、定位及办学宗旨决定其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关系,职业教育的“五个对接”清晰准确阐述出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随着“双师素质师资队伍”一词不断出现在各类文件中,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深浅不一、形式各异的实践和探索,但基于建设环境、政策保障、理念认识等因素,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尚存在规模不足、构成复杂、比例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给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各省及高职院校应强化政策引导和保障,营造宽松、奋进、公平的建设环境;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双师素质师资队伍打遣机制;统筹省级职教科研资源,制订并下
公共部门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组织,是当前社会风险防范的重要力量;强化对公共部门社会风险防范能力的评估,可以为其发展提供更高参考标准,同时也能促进公共部门高效履职。运用德尔菲法与AHP层次分析法,结合“结构-过程-结果”(SPO)三维评价模型,力图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共部门社会风险防范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一级指标为公共部门所必须具备的“结构、过程与结果”三个导向指标,二级指标分别为“结构分项的三个指标、过程分项的六个指标与结果分项的两个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三级指标。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提升公共
“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方式,充分体现党建工作新要求和新特色,具有双属性、双角色、双条件、双团队和双标杆“五双”特点,建设标准化、成效化、示范化和多能化工作室,有助于实现“党建+专业”的双融合与双促进高质量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会计教育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高校面对“互联网+大数据”发展背景,迫切地需要创新会计教育模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模式下高校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互联网+大数据”模式下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困境,对高校会计教育创新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充分发挥信息化会计教育的优势,提升会计教育水平,培育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
MOOC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和共享,提供高质量、全面和多样化的在线课程,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弥补教育事业的发展差距,且有助于改善大学教学质量.较之国外,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虽不断发展但仍有弊端.基于MOOC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完善创新创业教育MOOC管理平台、优化混合教育模式、增强专业化师资力量、深化校企合作等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具体路径.
传统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音乐精华,是经过悠久的历史沉淀与积累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时尚流行音乐的影响下,传统音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越来越不受重视.高校要想培养根植于中华文化的综合素质较高的音乐人才,就必须要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让学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使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加快声乐教育改革的步伐,寻找声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文化相融合的路径,从而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新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中小学的课程学习中已经应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很多学校为学生统一购买平板来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在线上进行在线辅导,从而进行教学互动,在课下对课程进行总结,充分地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但是根据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大学课堂上较少使用线上平台,很多大学教师仅仅是在线下完成教学工作,并没有将互联网平台与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导致很多优秀的学习资源没有发挥其功能,学生仅仅关注于线下教师的教学,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而言,很多工科和理科专业的学生均需要进行学习,计算机是一门高新技术,仅仅依靠线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