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相关辅助生殖技术

来源 :实用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指子宫内膜上皮恶性肿瘤,是妇科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EC年轻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约有7%~8%的EC发生在育龄期女性[1]。同时,随着我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和女性生育计划推迟,约70%年轻EC患者在确诊时尚未生育[2]。目前相关指南及共识推荐对有强烈生育要求的早期EC年轻患者,经详细的病情告知及知情理解,可考虑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3,4]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从当前龙角山水库的概况出发,阐述现代水库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对现代水库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更好地建立现代化标准水库,从而将行之有效的支撑提供给水库的平稳运行.
为了做好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本文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进行探讨,分析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并提出了微表层施工技术、预防性道路养护技术、薄层罩面技术、填筑修补技术等路面养护技术要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指一些规模较小,灌溉及库容面积都较小的水利工程,其主要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而建设.本文通过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问题和策略.
子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 CI)又称子宫颈口松弛症,指子宫颈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足月妊娠前出现进行性、无痛性子宫颈缩短、扩张,是造成反复孕中期流产及早产的原因之一[1]。子宫颈环扎术(cervical cerclage, CC)最早由Shirodkar教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治疗CI自发性早产的唯一有效术式[2]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防灾空间即是对城市避灾体系的基础.本文着眼于当下老旧社区更新政策和城市化进程中面临频发的灾难,通过对既有老旧社区空间特征的简要分析,结合国内外社区防灾空间的相关研究,对老旧社区从社区防灾空间的能力、社区防灾空间的分布、社区防灾空间的导向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水利施工技术也有着不同程度的改进,其中,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城市河道的防洪治理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针对两岸的房屋建筑数量较多的情况,开展灌注桩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征拆,保障河岸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并对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属于产科危重症,其可能导致产时大量出血,是产时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类患者剖宫产术中可能发生胎盘剥离面大量出血及难治性子宫颈出血,是术中止血的重点及难点.可采取的止血措施主要包括血管阻断术、子宫压迫缝合术及宫腔填塞术三大类.其中的子宫压迫缝合术具有易于快速实施的优点,往往作为基础的手术止血方式,尤其子宫下段-子宫颈压迫缝合术近年来得到较多的研究,在剖宫产术中显示出较好的止血效果.本文回顾及总结了近十年来报道的子宫下段-子宫颈压迫缝合术,对其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各
年轻尚未生育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并不少见,在我国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升高和发病年龄年轻化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年轻女性对长期的异常子宫出血会导致癌变缺乏认识,仅认为是“月经失调”,很少能做到正规就诊和坚持治疗,从青春期到育龄期几年长期反复的缺乏周期性孕激素撤退的子宫内膜发生癌变;二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的“小胖子”越来越多,高脂饮食和运动不够等不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年轻的肥胖女性罹患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引发生殖内分泌紊乱。
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肿瘤,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且具有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021年CA-Cancer J Clin发布的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42万,居女性癌症第6位;中国子宫内膜癌新发病例数为8万[1]。约25%的子宫内膜癌发生于绝经前女性,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5%~10%[2~4]。大约75%子宫内膜癌在早期得到诊断,预后较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好。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并且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45岁以下年轻的EC患者达7.1%[1]。标准的手术治疗对于年轻的EC患者意味着丧失生育能力,因此对于年轻未育的早期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