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家党员讲过去的故事

来源 :中学生博览·甜橙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年风雨,100年历程。从1921年南湖航船的秘密会议,到如今2021年举国上下的风调雨顺、富强安康,中国共产党已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时间。
  小时候,于我而言,中国共产党只是一个神圣的代名词,仿佛与我离得很遥远,对于它,我有的只是好奇与敬意。那时,我总是想知道:“党是什么?”我的小姨是一名党员干部,也是区里爱心之家的义工,对于这个问题,她每次都笑笑,然后这么回答:“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好组织呀!”听到这儿,我似懂非懂地點点头。
  后来,我渐渐长大,小姨邀请我到爱心之家去帮忙,陪爱心之家的小天使们聊天、唱歌、画画。在那里,我遇到了一群如天使一般纯洁可爱的灵魂,他们之中,有人患有自闭症,有人天生聋哑,有人后天残障。但是,在他们脸上能够看到的,永远都是纯真的笑容。“爱心之家能有今天这般壮大实属不易,当初爱心之家还是你小竹阿姨主动发起、一手自费创办的。坚持了几年,区里也施予了帮助,让爱心之家越做越大。”小姨拍拍我的头,“在这里,党员干部们自愿来此当义工,免费为这些孩子们提供专门的、专业的帮助。”
  现如今,爱心之家越做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组织,共同帮助这些折翼天使们感受人间的温暖。上至党员干部,下至平民百姓,大家都携起手来一同加油干,为爱心事业共筑了一道长城。
  小云是我的好朋友,她的父亲是一名警察,母亲是一名林业部的党员干部。小云说:“他们俩,一个负责维护森林环境,奋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第一线,追查非法伐木、偷盗野生动物、森林失火等案件,尽己所能地挽回经济损失和被破坏的生态;另一个则着重发展林业经济,例如果树、木材等的管理,是为林场建设尽心尽力的务林人。”
  周末,我来到了小云的家,请小云的妈妈跟我们讲讲她的故事。阿姨从她年轻时刚入厂的时候说起:
  “阿姨是正正经经的‘林三代’,我的爷爷啊,自从厂子刚开时就在那儿工作,是第一代‘务林人’。那时候,贫瘠的土地、难以跨越的大山就是林业工作者的最大烦恼,可祖辈们还是坚持下来,留给后人一片膏腴的沃土。而我的父亲呢,则继承了我爷爷的衣钵,成了第二代的‘务林人’。”
  “我呢,出身于林业大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就回到了林业局中工作。你们可别认为很简单的样子,实际上这非常非常困难。当时与我一同毕业的那些人里,最后能留下来回到这里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被艰苦的工作环境给劝退的。
  “我还是接过了父亲的衣钵,投入到了务林的基层工作。我们这一代人啊,让厂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甚至还做到向社会中的贫困农民伸出援手,惠及林农——就是派人到收益不好的乡镇里指导种养技术。这个法子,可以说间接解决了一百多人的吃穿用度。”
  我和小云听得都很聚精会神。我们都懂,他们的工作都非常不容易。这一代人,不知是用了何等程度的心血,才在这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局面下从平地拔起一座郁郁葱葱、草木葱茏的林场!
  “我们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党领导了我们、给予了我们这么多的帮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和平安乐的生活环境,我们自然是要尽己所能去回报的。”
  我会永远记得小姨抚着我的头对我说的这句话。
其他文献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在风和日丽的暮春,臭风却时常令人畏避。本应鸟语花香的春夏之交,怎么会这么臭呢?  三岁那年,父母都在外工作,我被交给奶奶照料。奶奶只上过几年学,是典型的农村半文盲老太太。往常都是这样:我随着奶奶为家里“操劳”,其实我是“定时炸弹”。每天到下午4点左右,该做晚饭了,奶奶便带我去她的“小菜园”玩耍——我家旁边的一条臭水沟。人们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归它“消化”,清风拂来,“
期刊
在我们的记忆中,铁路就是高铁动车,代表着速度,但在以前,铁路是很慢的。说到这,让我自豪的是,我家里也有这么一位参与国家建设的老人——我的外公。  他是一名铁道兵军人,也是一名老党员。  几年前的夏天,家里的一群小孩儿围着他听他讲以前的故事。早期外公只是想给家里多带来一些经济收入,因為当兵每个月可以有油粮票,又因为在私塾读过些书,懂一些知识,他被调入铁道部,开启了他大半个中国的铁路建设故事。  外公
期刊
时维盛世,序属华诞;美哉“东中”,学府巍峨。  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东棘坨镇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因地制宜地筹办了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系列特色活动:主题征文、主题书法展、“我家党员讲故事”主题采访、党领导下家乡新变化的大讨论等。孩子们用作品诠释对生活的热爱,用手中的笔墨为火热的生活添彩,讴歌了“新时代”,在平凡的校园里,开出绚烂的“文艺之花”。  天津市宁河区东棘坨镇
期刊
小时候,我常常听爷爷奶奶讲那些英雄人物的事迹:放牛娃王二小巧引敌人到埋伏圈,刘胡兰誓死不吐真言,还有邱少云宁引火烧身也不暴露目标……每讲一个故事爷爷总是语重心长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你一定要懂得感恩,感谢伟大的党!”  除此之外,关于我没经历过的、关于解放的旧故事,也都是从爷爷奶奶那里听来的。  奶奶是我最亲的人,虽然她现在已经离我而去了,可我记得
期刊
雄鹰展翅,飞得再远也忘不掉避风的巢穴;鱼跃龙门,游得再远也忘不掉温暖的水底……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心中永远不会忘了你——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个较偏僻的小村庄,村里有几十户人家,乡邻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却过得有滋有味,颇具陶渊明笔下 “桃花源"的意趣。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在乡间田野上,头顶着湛蓝的天空,吹拂着和暖的微风,感受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你也可以在村中干净整洁的道路上散步,
期刊
100年前,我们播下一颗种子,播种在中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如今,这粒小小的种子已经茂盛繁衍,已然长成了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100年风风雨雨,在党100岁生日之际,我的内心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感激。  回首党百年来的艰难历程,回首党创造的每一个奇迹,这一路上,党带领大家在动荡不安的世界中建立了如钢铁般坚硬不朽的共和国,让世界各国佩服,让华夏子孙万代自豪。1
期刊
学校简介:抚松县外国语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全日制学校,始建于2003年。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668人;特级教师2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16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科研名师34人,高级职称教师48人。是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校,全国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优秀单位,省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省学校艺术教育示范校,省科技体育传统校,省国防科技体育先进单位,省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校,是东北师范大学
期刊
记忆中第一次见他是在我四岁那年的春节前夕,他拎着大包小裹风尘仆仆地赶到家。爷爷、奶奶、妈妈和姐姐都出门去迎接他,只有我一个人扒着门怕生地不敢见他,他倒也没生气,和家里人寒暄完了以后就跑过来要抱我。我胆怯地后退,终究逃不过他粗糙的大手,被他一把捞过抱在了怀里,我委屈地望向奶奶,泪水直在眼里打转,可奶奶却笑着让我喊他“爸爸”,我犹豫着不敢开口,最后在全家人密切注视下蠕动着嘴叫了一声:“叔叔。”然后我看
期刊
引语:声画斑斓,如飞鸟掠过双目,等锣鼓升天磅礴气势渐落,不如静下来,听听朴实的、时代的故事。它们是建党百年来,从开始到此刻,日子的身影。  我家有两名党员——爷爷和爸爸。爷爷是1975年,20岁时入的党;爸爸是1999年,19岁时入的党。这么一算,他们都是老党员了。  平时我听爷爷说得最多的,就是“你们现在过得太幸福了”。接着他便会娓娓道来:以前他们吃过树皮、蛇和老鼠肉,平时吃得最多的就是玉米面搅
期刊
高密一中,是在党的红旗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一所光荣的学校。她于1945年,在革命烽火中诞生。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始终跟随共产党,坚定跟党走,从诸城的古松禅院,到高密火车站边上的天主教堂,辗转乡间,六易其址,办学不辍。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又来到美丽的月亮湖畔。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山东地区建立的第一批具有“抗大”性质的学校,红色基因和红色传统是高密一中赓续发展的源源动力和精神血脉!  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