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叶利钦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we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应该生如明亮火焰,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最终火焰会熄灭,但却胜过卑微的小火星千百倍。”——叶利钦
  莫斯科当地时间2007年4月23日15时45分,前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因心脏病突发在中央临床医院突然去世,从而走完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传奇经历
  
  1955年,叶利钦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乌拉尔重型管道建筑托拉斯工作。在一年的时间里面,叶利钦以令人吃惊的速度熟练掌握了12种建筑业的技能。1963年,32岁的叶利钦出任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建筑联合企业总工程师和总经理,是当时最年轻的领导之一。技术管理领域的出色表现,成为其日后在政界升迁的坚定基石。
  1976年,勃列日涅夫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叶利钦,任命叶利钦为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1985年,叶利钦出任苏共中央建设部部长、主管建筑的中央书记。同年12月25日,叶利钦当上了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苏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87年9月,由于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及其后一段时间内措辞激烈,叶利钦被指“在政治上犯了错误”,重要职务被一一解除。
  1988年,苏共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进行全面的政治改革,叶利钦迎来了东山再起的绝佳时机。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第一任民选总统。1996年,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辞去总统职务,任命弗拉基米尔·普京为代总统。
  
  风云“8·19”。开启新时代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曾经创造了无数光辉业绩。但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存在大量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社会的政治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在新形势的冲击下全面爆发。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以他的“改革与新思维”为指导,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行政治多元化,放弃苏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同时放松了对各加盟共和国的控制,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1991年8月19日,因不满戈尔巴乔夫的施政方略,以亚纳耶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成立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戈尔巴乔夫因“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不能履行总统职责”,从8月19日起在苏联实行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这就是著名的“8·19事件”。
  “8·19事件”爆发后,叶利钦紧急召集会议,采取措施应对以亚纳耶夫为首的紧急状态委员会。通过精心实施一系列措施,叶利钦一举全面战胜了紧急状态委员会。接着,叶利钦又迅即采取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重大措施:接管苏共中央的大约80个部门机构;12月8日,同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除格鲁吉亚和波罗的海三国,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共同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同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正式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叶利钦在上述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独一无二的重大作用,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带领俄罗斯在一种完全不同的制度中向前迈进。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叶利钦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新俄罗斯之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苏联的当然继承国。从1991年到1999年的9年的时光里,俄罗斯在叶利钦的强力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全面和激进的改革。
  在政治上,原苏联一党垄断、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的政治模式不复存在,以总统制、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和自由选举为特征的西方式民主制度得以确立。俄罗斯《消息报》发表评论指出:“叶利钦在一个从不知民主为何物的国家创立了民主制度”。从总体上说,这是政治体制的一个质的飞跃,是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叶利钦在很多方面实行总统集权制,往往带有总统独裁的性质。叶利钦的集权做法引起当时议会民主派的强烈不满,“两宫”(克里姆林宫和议会所在地白宫)之争愈演愈烈。1993年,为打击议会反对派,叶利钦不惜兵戎相见,炮打“白宫”,逮捕了鲁茨科伊、哈斯布拉托夫、阿恰洛夫、杜纳耶夫等反对派重要人物。议会民主派失败后,俄罗斯进行了新议会选举,以全民公决的形式通过了新宪法。新宪法确认俄罗斯国家体制为总统制,赋予总统广泛的权力。
  同时,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政治也体现出了激烈动荡、不甚成熟的过渡时期的特点。据统计,叶利钦在8年里总共任命了7个总理、3个外交部长、9个财长和6个内务部长,这在苏联和俄罗斯历史上极为罕见。俄罗斯政局不稳,人民被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社会的发展。
  在经济上,从1992年开始,俄罗斯进行了私有化、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改革初期,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最大限度经济自由化措施,这些措施很快就冲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为多元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但是,经济上的休克疗法实际上严重地损害了俄罗斯的经济:由于极力推行自由市场经济转型政策,叶利钦容忍了新生金融工业寡头对国家工业和资源的掠夺与鲸吞,使苏联末期已经出现的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社会矛盾尖锐化。叶利钦执政的8年,俄罗斯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初步形成。但是,经济体制的转轨却导致俄罗斯付出了经济持续衰退、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国力下降的代价。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叶利钦执政的8年间,俄罗斯的GDP下降了50%。目前俄罗斯人的收入还不到美国人的10%,有1/3的居民生活水平在贫困线以下。普京指出:“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200~300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他警告说:“目前俄罗斯民族的忍耐力、生存能力和建设能力都已处于枯竭的边缘。”叶利钦在谈到俄罗斯向经济转型的困难处境时也承认:“我们离开了河岸,却被困在河中央,无法到达对岸。”
  在外交上,叶利钦也进行了很大的调整。由于西方国家在“8·19事件”中给予的巨大的道义支持,也由于急于融入西方社会的心态和需要,俄罗斯独立之初实行了向西方国家“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但是,西方国家很快就给叶利钦泼了一大盆冷水:经济援助迟迟不到位,针对俄罗斯的贸易壁垒和歧视政策迟迟不消除,在心态上仍对这个曾经庞大的帝国抱有怀疑和戒备。于是,在经历了短暂的全面亲西方外交之后,叶利钦开始着手调整俄罗斯的外交,实行“双头鹰外交”,即在强调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注重改善与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方国家的关系,多管齐下,实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叶利钦执政的8年堪称中俄关系的“蜜月期”。叶利钦高度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关系,为中俄友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叶利钦任总统期间,中俄关系上了三个台阶:1992年12月两国宣布“互相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9月两国间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4月24日至26日,叶利钦总统再次访华,两国元首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将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两国关系发展方向是“平等信任,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
  
  “我不应该阻碍历史进程的发展。当这个国家拥有一个更坚强的人能够胜任总统,我没有理由等待,这不是我的性格”——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在向全国发表新年讲话中突然宣布辞职,把时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的弗拉基米尔·普京推上总统之位。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自愿辞职,这在俄罗斯近代史上尚属首次。同时,叶利钦刻意选择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宣布辞职,寓意深远。
  2007年4月25日,俄罗斯为叶利钦举行了国葬,俄罗斯总统普京、苏联前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以及包括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在内的多位国外政要参加了葬礼。普京指出:“我们悼念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他高尚卓越的意愿,他的‘照看好俄罗斯’的教导将永远成为我们的精神风范和政治目标。感谢鲍里斯·叶利钦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一个拥有新宪法的自由民主的俄罗斯。”
  
  责任编辑 林 京
其他文献
  预应力高强砼管桩(PHC管桩)常用于桩基工程中,由于其具有施工快、造价低等特点,近年来也逐渐用于基坑支护工程中。双排桩是一种空间桁架结构,刚度大,控制变形能力强,可以不设
  作为一种新型围护结构形式,带支腿地下连续墙已经开始在深基坑工程中应用,但目前国内外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在杭州黄龙饭店改扩建工程中,由于部分围护结构插入
会议
  针对青岛地区典型桩锚支护结构型式的土岩组合基坑,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土层厚度、锚杆布设、支护桩嵌入岩层的相对深度、岩层组成及开挖方式等不同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
  通过认真研究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点、基坑的几何特征、基坑周围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基坑施工的工期造价要求等相关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设计。考虑场地土层上软下
  以面积达4万m2的上海浦江镇125-2地块基坑工程为背景,详细介绍了中心岛斜撑支护体系的选型依据、工况流程及有限元数值分析情况,并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周边留土放坡
  杂填土场地具有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等特点,其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数值较低,在基坑支护工程中极易产生变形和沉降.济南某工程场地为建筑及生活垃圾同填场地,回填
会议
  基坑开挖时处于土体影响区域的邻近建筑物的桩基会受到影响,而产生附加的弯矩和变形。采用两阶段分析方法,将开挖产生的自由土体位移作为输入条件,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以及
  基于厦门某临海项目的基坑工程实践,介绍了复杂砂土层中的基坑采用的隔水措施。该项目除分布有巨厚砂层外,地下障碍物众多,设计采用冲孔咬合桩作为止水帷幕,大部分区域隔水效
  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原理、误差成因及基坑监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对三维激光技术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讨论并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在基坑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