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中西方女性思想的启蒙与发展 ——浅析《傲慢与偏见》和《木兰诗》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英国女性觉醒的第一人,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驳斥了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主人公伊丽莎白的勇气独立和稳重已成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之一.虽处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北朝民歌《木兰诗》中花木兰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担当与伊丽莎白却有不少相似之处,两部作品不约而同地折射出其创作背景的主流.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部作品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出在历史长河中女性思想的启蒙和崛起.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变得日趋频繁.文学作品交流时需要采取一定措施研究不同文化下的内容.文中以比较文学理念下为切入点,分析英美文学批判与认同的内容
《非洲的笑声》延续了多丽丝.莱辛一贯坚持的文体实验。作者通过直接语言材料、叙述片段的拼接、第一人称叙述者的隐退等艺术手法颠覆了传统游记体小说的写作方式,不再局限于
【摘要】中专教学难,中专政治课教学更难,这既是当前中等学校中政治课教学的真实写照,也是政治教师所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形成应试教育,使学生往往停留在知识的接受和模仿,机械的死记硬背,缺乏创新认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首先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其次必须采用创新教学手段。  【关键词】中专政治 教学设计 创新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C42【文献标识码】A
风骨论是刘勰《文心雕龙》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风骨的比喻性用法以及中国古代美学的体验性特点,造成了人们对刘勰风骨论的不同理解。本文试图结合风骨的本义及扩展应用,众多学
我每天都经过驼岭巷西端的西方寺.寺内有金农寄居处,我常来访.扬州八怪诸家,金农是领衔人物.我对他深怀敬意.金农领异标新,艺术上追求古拙奇异,是另类.他好用秃笔,剪去笔尖,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genetic features of the first Chinese case of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 ) with mutation of E200K in
摘要:随着如今新课程的改革,人们对学生的教育也有了新的认知,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往往因为它本身的性质得不到关注。但是在如今这个新时代,教育的改革意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术方面的人才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中职教育中,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程体系,它能够让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所以说,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有自己主观的想法,创新新
小布什总统上台后,美国加速推进导弹防御计划,并在相关地区迅速布建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保卫美国本土和重要海外利益的安全,其主要防范对象是欧亚大陆上具有远程
诺贝尔三个字,似乎是萦绕于几代国人之间的一道关卡。尤其是在文学奖上,老舍、北岛等人,都曾因各种原因与其失之交臂。莫言之后,该奖在国内的关注度依旧,这次获奖的作家帕特
对吕鹏来说,2002年3月4日是他一生的转折点.rn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典型的上进青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吉林大学上大三时,就考入世界著名汽车胜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汽车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