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中白细胞对肺损伤机制及白细胞过滤的肺保护作用

来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损伤为体外循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液与体外循环管道接触,能够活化补体,激活白细胞,白细胞激活后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或进入肺组织,释放具有趋化作用的炎性介质及代谢产物,如蛋白酶,氧自由基和花生四烯酸等在肺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白细胞过滤器在体外循环中对白细胞进行过滤,肺血管阻力明显降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升高,尤其对术前缺氧越重和体外循环时间越长的患者作用越明显,因此,在体外循环中进行白细胞过滤能够减轻其对肺的损伤,起到肺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综述肺动静脉异常发生的病理机制.双向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术后并发肺动静脉异常是患者术后紫绀进行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与肺循环血流动力学、肝因子或肝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探讨卡托普利(captopril)对缺血-再灌注鼠心肌保护的机制。方法:采用angendorff离体鼠心灌流模型,将18只SD大白鼠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对61例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腹膜透析治疗,并记录和监测循环、代谢指标. 结果几乎所有病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170例2支以上血管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包括瓣膜手术或室壁瘤
目的 检测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在中国人原发性食管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3全名
目的 在左心转流时应用右心室收缩期末压、容积关系(ESPVR,以Emax表示)作为评估右心室心肌固有收缩力的指标,从而排除负荷的影响。方法 采用钳夹肺动脉以产生等容收缩,同步持续记录肺动脉
患者女,36岁.因腹胀、活动后心悸1年6个月,伴胸闷、咳嗽、咳痰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有明显的全心功能衰竭体征,心脏超声心动图示:主动脉瓣、二尖瓣有明显的病变,三尖瓣下移
新生儿出生后6小时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重症先天性膈疝,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较高.过去对重症先天性膈疝患者须行紧急手术的观点已受到强烈质疑,近年来主张先通过各种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术后延迟性并发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 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7例支架术后并发食管出血、再狭窄、穿孔或食管气管瘘患者,食管大部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