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20例报告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ing3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本文报告用针灸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症状较轻的)20例,全部治愈,这些病例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检查均在一周内恢复正常。2.针灸疗法花钱少,效果好,能节约大量各种中西药物,方法简便、安全,医院、门诊部及保健站均可使用。因此合乎多快好省的要求。

其他文献
1958年底上海郊区某人民公社及1959年初于本院附属托儿所曾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关于该病的流行情况与临床特点,已另文报告,本文仅就病毒分离与鑑定提出一些资料,以供同志们参考。
期刊
胆固醇性心包炎系指心包腔渗液中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体而言,乃一极罕见之疾患。截至1955年为止,文献上共有9例报告。国内尚无记载。今将作者所见1例报告于下,供作参考。
期刊
我国很早以前即采用大蒜治疗各种胃肠道感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大蒜治泄泻、暴痢及干湿霍乱”。名医别录记载:“大蒜主霍乱,腹中不安,消谷健胃,温中除邪痹毒氧。”近年来国内文献相继报告大蒜治疗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百日咳、肺结核、滴虫性阴道炎、皮肤霉菌病及化脓性创口等,均获得了良好效果。但用大蒜治疗肺炎的效果,尚未见诸文献报告。我们于1959年1-2月在重庆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及建设机床厂职工医
期刊
于绝大部份溃疡病患者的病程中,在上腹部及背部胸椎两旁之皮肤上可以测出感觉特别是痛觉的过敏区。这一现象很早就被俄国学者Г.А.Захарьин氏所发现,以后又为很多苏联学者所重视,命名为“Заха-рьин-Неад氏皮肤感觉过敏区”(以下简称“皮肤过敏区”),并在临床医学上充份地加以应用。仅个别的学者如Флекель氏在他的专著中对过敏区的意义估价较低。Горбадей教授第一个在应用动脉内注入奴
期刊
肋骨下切迹是一种病征。1928年Roesler氏首先报告主动脉缩窄症,併发肋骨下切迹,1929年Railsback与Dock二氏也提出这种征象。最初认为肋骨下切迹是主动脉缩窄症的特殊病征,但以后发现有些其他疾病亦可发生这种征象。尤其心脏血管外科发展以来,对于这种病征引起普遍注意。肋骨下切迹可以是单侧或双侧,单发或多发;法鲁(Fallot)氏四联症病人,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亦可发生。我们最近遇到法鲁氏四
期刊
肉毒中毒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但国内报告尚少,新疆地区,据不完整记载已流行数年之久,每年均有暴发,分布地区有乌苏、奇台、阜康、克拉玛依、阿勒太、乌鲁木齐、土鲁番、查布查尔等地。1959年暴发数较多,本院曾先后观察了54例,兹选择记录详细,有流行病学记录,典型临床症状和所作食物细菌培养或动物试验,有肉毒杆菌或有毒素存在,而证实的38例,其中有1959年35例,1958年1例及1956年2例,兹就其流行
期刊
“临床肝脏病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肝脏疾病的专著。笔者对编者们的辛勤劳动,编写我国自己的专著,表示敬意。既然是一本专著,读者对它的要求,当然也要高些。笔者本关切的心情,试作初评。
期刊
蛇根(Rauwolfia serpentina Benth.或Ophioxylon Serpentinum)是1582年德国人Leonhard Rauwolf首先记载。在古代的印度及马来半岛用其根作为蜂刺及昆虫螫、咬后的解毒药。又用来治疗腹泻、痢疾、失眠及精神病。
期刊
本文报告中药苦参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60例之初步结果,证明苦参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是有肯定疗效的,但疗效较黄连、小蘗硷及磺胺噻唑稍慢,多在三天内便次显著减少,五天左右治愈。其价廉易得,尚无毒性反应是其优点。
期刊
黄连素治疗高血压病仅见程氏报告。应用黄连素与蛇根制剂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尚无文献报告。本院第二门诊部内科自1959年5月至同年10月的半年中有计划地单用黄连素各种不同剂量治疗高血压病88例,认为有一定疗效,同时在试用黄连素的基础上又併用黄连素与蛇根制剂血安平治疗曾经分别单用该二者而均无效的高血压病患者20例,收到甚满意的疗效,特一同提出报告,以供同道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