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血站机采科设备的管理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成分输血的认识不断加深,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逐渐加大。这对焦作市中心血站机采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机遇。近几年,我站逐步建立了大型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购置、建档、保养、维修等环节进行细化管理,在提高设备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制备合格的血液制品,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科室有八台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三台血细胞计数仪等大型设备。因此,搞好机采科的设备管理成为我站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建立健全科室设备管理制度
  在站内设备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室的设备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和实施站内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的各项决定。设专职的科室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从设备的申请、论证、采购、验收,到设备的使用、维修、报废都建立相应的制度,以利于工作人员采用统一的标准程序来管理设备。
  2 从制度入手抓好设备日常管理
  2.1 购置管理
  2.1.1 申请和论证 一台设备的需要与否,先由机采科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科室名稱、设备的名称、型号、技术参数、厂家、价格、数量和申请的原因,经总务科、财务科签字确认,报主管领导审批。如果购置的是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贵重设备,在申请的同时必须填写可行性论证报告,报告中除列清所需设备的基本信息外,还要分析其使用的意义、对房屋水电要求等情况,交血站设备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讨论,通过后方可采购。
  2.1.2 验收和培训 设备购入后,科室设备管理人员和厂家安装人员共同开箱,依据装箱单对设备部件进行核对,清查无误后,开始运行检测设备。厂家人员应对使用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上岗能力后,科室设备管理人员才能签字验收。如果是进口设备,除了原配操作说明外,要向厂家索要中文操作手册。
  2.2 使用管理 要想设备切实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效益,使用管理是一个核心环节,它决定设备使用率的高低、使用寿命的长短。
  2.2.1 登记建账 验收后的设备先要在总务科编号、登帐、建立设备履历卡,每台设备的编号都是唯一的、固定不变的。在设备上看到编号,就可以知道这台设备实施管理维护的级别。根据设备的编号建立相应的设备卡,卡上列明该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厂家、价值、使用科室、启用日期等信息,然后分别在站内设备台帐、科室设备台账上进行登记,设备便可以发放到科室了。
  2.2.2 专人管理 确定一名设备管理员,负责本科所有设备的申报、维修及日常保养、维护。
  2.2.3 使用记录 万元以上的设备每台都要建立“使用记录”,每次使用均要求填写使用日期、设备运行的基本技术指标、运行的时间、业务量、运行状况、使用人姓名等详细情况。
  2.3 维修管理
  2.3.1 完好率统计 维修人员依据维修单修理设备后,交科室设备管理人员验收签字。维修人员根据每月所报维修单分类填写维修台账,了解各种设备的故障次数,计算设备完好率,从而掌握设备使用情况。
  2.3.2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 随着进口设备的不断增多,内部维修越来越缺乏技术支持,有以下几个原因:没有相关的产品图纸和技术数据;市场上购买不到配件;人员素质达不到该产品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建立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的重要保障,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建立各种设备维护保养的操作规程,对维护保养项目和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进行规定,并严格实施。
  3 设备档案必须实施点面结合的管理
  机采科依据科室设备的特点,采用点面结合的设备档案管理方法。既体现管理的高效率,又能保障高端设备的高效运转,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
  3.1 按财产价值分类建档 就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事档案一样,设备档案里面保存着设备最原始的资料,通过它能掌握该设备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状况。因此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机采科设备一律依照财产价值分为百元设备、千元设备、万元设备三大类。由于百元设备多易于操作、维护,所以对于该类设备往往采取建立设备履历卡进行管理,卡上标明该设备的基本情况、维修记录、报废原因等栏目就可以了;千元设备和万元设备必须建立正规的档案,方便今后的随时查阅、使用和维修。档案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万元以上设备上。
  3.2 万元设备档案管理模式
  3.2.1 建档登记卡 记载设备的名称、型号、产地及一般的技术参数;
  3.2.2 履历本 记载设备的基本情况、安装调试情况、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维修情况;
  3.2.3 原始资料 设备购置的申请和验收单、论证报告、精度鉴定表、产品合格证、装箱单、厂方培训记录和操作人员培训、考核资料;
  3.2.4 技术资料 产品说明书、中英文使用手册、图纸等;
  3.2.5 原始记录 收集设备的历次维修单、使用记录、保养和校验记录。
  综上所述,科室的设备管理制度是设备日常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严格的设备日常管理是制度管理的贯彻和深化。只有在日常设备管理中不断积累经验、充实原始资料,才能逐步完善设备管理制度。我们只有把科室的设备管理好了,才能保证血液制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血安全。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病窦综合征患者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病窦综合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心房颤动症状,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将双腔起搏器植入后应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0%,明显低于观察组98.0%,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复发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予以计量为(320±59)mg/d的奎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计量为(300±42)mg/d的氯氮平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7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效果,对其具体应用、适应症及实用性进行分析。方法:分析30例亚急性硬膜外血肿行微创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注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CT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失23例,残留少量薄层血肿7例,术后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加尿激酶和自体血清注入治疗亚急性硬膜外血肿,疗效确切,操作方便、
期刊
摘要:[1]目的:新活素治疗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 月-2015年4月住院的106 例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女性患者,分为新活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新活素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新活素治疗,观察两组尿量、肾功能变化、CTNI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等。结果:新活素组患者比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第一周尿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化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胃肠道肿瘤患者64例,按照肿瘤转移情况将其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每组32例,并选取同期于本院行健康体检者64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化疗前与对照组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化疗后转移组患者与无转移组患者对比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化疗前,转移组和无转移组APTT指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2010后6月至2014年6月5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36例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分析。结果:行腹腔镜下Dixon术14例,Miles术22例,合并阑尾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2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良性狭窄1例,肺部感染1例,性功能下降及尿潴留1例,肠梗阻1例。手术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呼吸内科的治疗中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于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60例,患有肺结核疾病的患者6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疾病的患者60例,将他们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三组对照组都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三组的实验组都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在巨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巨大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时间以及术后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感染和并发症例数仍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为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行以免疫球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检查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借助自动式生化分析仪对2014年6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被确诊为MM的30例患者行以免疫球蛋白、尿素氮、血清钙、血清蛋白以及肌酐的含量,作为判断MM分型的依据。将生化指标与30例健康受检者的指标进行对比。结果:30例MM患者中,IgG型有19例,IgM型有3例,IgA有8例。高钙血症19例、高氮血
期刊
摘要:随着临床医学研究和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已成为提升医疗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建设一个符合本单位医、教、研工作需要的研究平台,发挥实验室在创新研究、服务临床的基地作用,作者从工作实践出发,根据从事临床和研究实验室管理和建设工作的经验总结出应合理定位、专业设计、科学配置、规范管理、资源共享的模式,使实验室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结出科研硕果的基地。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