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chang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宰,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如何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地去学习呢?浅谈我的一些想法。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一节课成功的基础。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是很关键的,是一节课的开场白,既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应当注重“导语”的设计,使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兴趣、乐于去学新的知识。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从而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使他们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 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计算机对学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极强的好奇心,这正是促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作为计算机教师的我们,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动机、欲望都达到十分良好的状态下,使他们“自主”地探求知识、掌握方法,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如果只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就达不到这门课程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实践操作这一环节,给学生多提供一些可以实践练习的机会,只有这样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计算机这门课程所带来的喜悦和乐趣。而且现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比较简单,我们不必再要求学生去硬性记忆计算机专业术语,而是多为学生提供可以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实践、去操作,以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去分析和解决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并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解决有关线索。例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并在必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势,比如分组完成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性,使其更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他们“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行为,也就越来越迅猛。
  受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学习习惯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也不尽相同。教师若是一味地忽视学生的客观学习差异,采用统一、整齐划一的模式开展教学,不仅会使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产生“吃不饱”的感觉,与此同时还会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出现“吃太多”的感觉,给他们造成沉重的学习压力与负担。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可谓弊端重重。《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并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有效避免上述尴尬教学状况的产生,还会真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收获两全其美的预期教学效果。每一节上机课都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兴趣小组的学生,上机操作时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任务,并提出较高要求,学习感兴趣的软件;对于中等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对于后进生指导分解单项练习,循序渐进。在分层指导中队学生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以及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并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既能有效避免上述尴尬教学状况的产生,还会真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进步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收获两全其美的预期教学效果。
  课堂上老师多表扬,多评比。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在完成过程中对它失去了信心,那最后的结果则是以失败而告终。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励为主,多鼓励,少批评,通过各种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决心。由于孩子喜欢听表扬,那老师就不要吝惜你的语言,多给他们一些鼓励的话语,如“今天你做的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 还要注意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适当降低操作任务的难度,让每个学生都有一种成功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
  总之,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动地获取知识,增加了实践体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其他文献
当今家庭,几个家长照顾一个孩子,无微不至,家长包办太多,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很强、自理能力差、胆怯、缺乏交往能力等不良习惯。那么家长怎样来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几点看法。  一、关于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能让孩子终生受益,但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所以,不管是幼儿园还是
期刊
很多人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主体,教师只要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幼儿、把自己的知识以静态的形式传递给幼儿,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去完成任务或学会某样东西就是教育。但我认为这是非常落后的想法,我认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简单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我就拿科学领域来说吧,我认为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支援者”和“引导者”。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还必须提供足够的素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重点是学会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其中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可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初中生的身心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松潘县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充分利用周边环境与本土民族资源,形成园本特色区角活动,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便成了我园研究的重点,我园一直对作为幼儿园重要教育活动形式之一的区域活动进行研究,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具有浓郁藏族元素的“氆氇”就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氆氇”是藏族制作衣服和坐
期刊
体育教学中的导入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的一个运用的方式,是围绕教学内容所作的“开场白”。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能明确内容,启发思想,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振奋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导入既是师生积极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又是学生知情交融的过程。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知识、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真正从能力上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那么体育教学中
期刊
欣赏评述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更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
期刊
现代研究表明,当人在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而小班幼儿正处于身体迅速发展期,有质量的睡眠对于孩子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幼儿生病的几率、促进大脑发育和身体各功能器官的发育成熟至关重要。所以,幼儿睡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生长、健康、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状况。有质量的午睡才能让孩子更加精神饱满、情绪愉快地投入到下午的学习和游戏活动。  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往往有些孩子不喜欢睡觉或者睡眠不足。通过我的观察发
期刊
事实证明,有“办园特色”的幼儿园在市场竞争中是处于领先地位的。然而,各幼儿园对“办园特色”内涵的理解层次差别,对“办园特色”作用的认识范围深浅不一,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特色园”。  一、特色园现状——目前较为普遍的“特色园”  (一)移植型  以弘扬国内外优秀教育思想为办园目的,在教育家思想指导下而形成的“特色园”,如蒙台梭利幼儿园、华德福幼儿园等。蒙氏园的教师经过专门的蒙氏教育
期刊
云南省前教育厅厅长《罗崇敏文集》在第一卷第五章《教育真爱》中阐述:“崇尚道德,感恩社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恩生命,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自然……”  感恩是进入心的大门,它能打开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让生活中有更多的爱与关怀。更重要的是,有一颗感恩的心,能让人有责任的成长。  “教育的归宿在于养成,生命的真谛在于感恩”。这一切的一切都表明,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的启发和
期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相关人物作为素材,培养学生的挫折承受力,使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更好地去适应未来的挑战。那么历史人物教学与初中生挫折承受力教育的研究现状如何呢?  笔者以“挫折教育”作为关键词在首都图书馆对馆藏书目进行了检索,共有16条记录。其中,比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