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真话的耳朵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gou3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真话,讲真话,喊了很多年,却总是“真”难求。
   这亦使得一些有理想有志气的青年为之寒心,于是以脚投票,拔腿走人,造成一些地方的人才严重流失。
   据《半月谈》今年第一期披露:2017年,王聪(化名)主动申请到某贫困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现在,却不得不提前离开。因为他向媒体讲了真话,反映“扶贫资金拨付不如母猪产仔快”。之前,他筹划的一个养猪项目申请获批了20万元扶贫资金,结果,老母猪产的猪仔都出栏了,仍不能全额拨付。为此他一趟趟往县财政局、扶贫办跑,一次次找县领导,只换来两个字:“等着!”忍无可忍的王聪向媒体作了反映,结果捅了马蜂窝,受到了县领导的责难,令其做出书面检查。王聪拒绝了,这使得他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因言而获咎,则士可以徙”,于是他只好选择“逃离”了。值得注意的是,王聪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在记者采访中,不少受訪者告诉记者,在他们身上或身边,因讲真话被“一起整改”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果真话成为稀缺资源,大话、空话和各类马屁精必然满天飞,大行其道。这是极不正常的风气,这种风气甚至浸润到了学术界。前些日子不就有报道吗,在一家核心期刊《冰川冻土》上,竟有作者在本应严肃严谨的学术论文中吹捧起“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来(2020.1.22《报刊文摘》),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世所罕有!
   为什么在“渴望真话”的今天,仍然出现“真话难求”的情况呢?首要的原因当然还是看你对真话真渴望还是假渴望。若是后者,就必然少了愿听真话的耳朵。缺少这样的耳朵,久而久之,愿讲真话的嘴巴也必会越来越少。
   当然,只有愿听真话的耳朵还不够,还要有会听真话的能力。真话往往有或含蓄或直白的批评和责难,有时候这种批评和责难还很尖锐,很令人脸上挂不住,于是就有了“负能量”之嫌。2003年的“SARS”疫情,最初不也是有关方面拒绝真话、瞒报疫情才使一场安全危机扩大、泛滥并造成巨大危害的吗?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又是扑天而来,其势汹汹,令整个国家都进入了紧急状态,似比上次的“SARS”防控形势还要严峻。此固为“天灾”使然,但在疫情萌发之初,有无拒绝真话的人祸作祟呢?真真值得有关方面危机之后作出深刻反思。
   有句话叫做“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什么样的“历史的经验”呢?在我看来,那就是,蔑视真话、拒绝真话,甚至打压讲真话的人,也必定逃不脱历史的批评和惩罚!这已被历史的过去证明过,被今天证明,还终将被历史的未来继续证明!
  阎广鸿/图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陆续有一大批违反疫情防控纪律、防控疫情不力的官员被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停职撤职。据中国新闻网2020年2月22日消息,截至当日,仅武汉市纪检监察机关就已问责处理630多人。这只是一个阶段性数字,现在疫情防控工作还在继续,我敢断定,至整个疫情完全结束,官员被问责的数字肯定还会进一步上升。   面对这么多官员在短时间内被问责,有人感慨,有人叹息,有人遗憾,有人欣喜。无论人们怀着
期刊
庚子岁初,一场波及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禁食野生动物的呼声日渐高涨。可是,“伤疤未好”,既有人顶风犯罪,也有人大唱反调。近日,最高检网站刊发全国检察机关办理涉疫情防控刑事案件情况时披露,全国检察机关共介入侦查引导取证涉疫情刑事犯罪2692件3722人。其中,“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207件298人。而一个微信公号则公开发文,理直气壮地宣称:“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不科学、不理性。”振振有词地
期刊
一个新冠病毒,打得人类措手不及。疫情又是双刃剑,亦荡涤着人类的陈规陋习。   大家庭、大团圆、大聚餐……国人喜欢人多,乐于聚集,甚至崇尚餐桌上的亲密无间。不分餐,不用公筷,用自己的筷子给他人夹菜,甚至一些老人至今还习惯给小孩口对口喂食。或许,没有新冠病毒,这些陋习将永存人间。但病毒来袭,强逼人们一夜改变。回头看看,不是病毒打败了陋习,而是陋习成就了病毒的肆无忌惮。   上班须到办公室,开会则要
期刊
据新华社武汉报道,近日,有网友指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动物小百科》中存在果子狸的不当表述。武汉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就此回应称,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各销售网点全面下架该书。   “果子狸全身都是宝,它们的肉可以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稀有‘山珍’,它们的脂肪是化妆品生产中难得的高级原料,也可以治疗烫伤;它们的皮毛可以做皮手套,它们的尾毛和针毛,可以制成毛刷和画笔。”看到以上关于果子狸“味美、妙用”的
期刊
在我国,公仆,乃公之仆,人民之仆佐,为公众服务的人,中国共产党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公仆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我是这个国家的第一公仆。”   工匠,即做工的匠人,诸如画匠、花匠、木匠、石匠、窑匠、泥水匠、铁匠、银匠、铜匠、染匠、蔑匠、油漆匠、皮匠、鞋匠、茅匠、鞭匠、屠宰匠、剃头匠等等,等等。   各类匠人涵盖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期刊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记与欧公语》中,说到他与欧阳修相聚时的一次笑谈。   欧阳修说,有人坐船赶上刮大风,十分害怕,竟然病倒了。医生就在舵工使用多年浸透了汗水的船舵上,用刀刮下碎屑,加上丹砂、茯神,泡水让病人喝了,于是,病就好了。还有把汗水浸透的旧竹扇弄成碎末喝,治疗出汗多的毛病的。欧阳修说,如此治病,有些像儿戏,可有时候还真有疗效,所以不好轻易指责医生。   苏轼回答,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治病,那么
期刊
近来,湖北女作家方方的日记,持续刷爆朋友圈,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应该说,方方日记的最大价值或看点,在于她对武汉疫情阴霾之下众多普通民众命运的关注,这其实是一种大爱,彰显了一位作家起码的情怀、良知与担当。   因为在这场全民行动的“抗疫”中,毕竟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这些问题,广大民众通过各种渠道在反映,作家方方也以自己日记的方式在说出来指出来,如此,有益于督查我们防控行动、救治行动中的不
期刊
倘若评“生命质量奖”,我以为得主非海子莫属。他是一颗流星,但是一颗耀眼的流星。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人们反复“点击”他的诗,尤其是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一幅唯美画面,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碧波荡漾,鸥鸟翔集,人们在海滩上张开双臂,拥抱大海,自由呼吸。   然而,适者生存的法则不仅给了人们空气和光明,还给了人们病毒和苦难,使人们无法自由呼吸的瘟疫就是这挥之不去的苦难。在古代,每次瘟疫都会使人们
期刊
说到“谣言”,大家都感觉是贬义的、负面的。其实,“谣言”的本意,没这么简单。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缩印本《辞海》(399页)对“谣言”的解释是:①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捏造的消息;②民间流行的歌谣或谚语,如《后汉书·杜诗传赞》有“诗守南楚,民作谣言”之说。这里的“杜诗”不是指“诗圣”杜甫的诗,而是一个叫杜诗的人。他是东汉时的官员,在任南阳太守时,不仅大兴水利,而且发明了水力鼓风机,以水力传动机械
期刊
去一家小超市买鸡蛋,小老板娘说前几天因为感冒了没开门。她说,自己感冒倒不要紧,怕传染给顾客。是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非常时期,感冒也不是小事。这时候,如果还有人说“戴不戴口罩是我自己的事”“不戴口罩关你啥事”?那就是法盲科盲了。“战疫”时期去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高风险场所,你是否感冒无人关注,但你不戴口罩,你可能就要摊上大事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在疫情阻击战的特殊时期,严格遵守防护要求,出门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