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环相扣学表达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教育家斋藤喜博说:“教学倘若是真正创造性、探究性的,那么,它就会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魅力。”特级教师宁鸿彬也说:“教学艺术的魅力之源是教师的创造力。”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颐和园》(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一课,高效、巧妙、智慧地把读课文、学表达融为一体,可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极富创造性和艺术性。我们不妨欣赏几个片段。
  学整体构思
  师:今天我们换一种方法上课,你们害怕不害怕啊?
  生(摇头):不害怕!
  师:好的,我们换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呢,六个字:读课文,学作文。
  师:请同学们选几个句子说一说,或者选几个句子读一读。注意:你们选的几个句子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骨架”,也就是指课文的提纲。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勾画出这篇课文的提纲。
  (生独立活动)
  师:好,请你先来表达你的看法。
  生:颐和园的中心句是“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啊,你的发言没有听懂老师的要求。老师说要画出提纲,画出“骨架”。谢谢你,你还是找出了一个句子!还有吗?这名女同学来。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颐和园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
  师:你读了三个句子,开头一个,结尾一个,然后进颐和园大门一个。我们是不是进了大门就不走了呢?
  生: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往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好,请你把刚才的几个同学读的一起读出来。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师:很遗憾,他漏了一个什么地方。好,你大声说。
  生: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师:他可能怕湖水,没有去。谢谢你,大家把我们刚刚找出的句子一起画出来了吗?
  生(齐):画了。
  师:都画好了。好,我们就一起来读。北京的颐和园——(生齐读)
  师:看老师写两个字——“游赏”,把游玩的过程记下来就是游记,反过来也叫记游。我们刚才勾画出来的课文的骨架,就是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我们现在就来学搭架子。(板书:一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师:什么是移步换景?你边走边看,一路景物在变,把它写出来,就是移步换景。请你们把刚才读过的句子再一个一个读一读,我再给你们点评一下。
  生: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师:这是写游记开头的方法之一。“美丽”这个词很重要,后面所写的内容都是围绕着它来写的。好,读第二个句子。
  ……
  师:边走边看,就是移步换景。
  师: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不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生:这是总结。
  师:总结这两个字不好听。
  生:游记的总结。
  师:这是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的结尾,请大家注意“美丽”一词。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写游记搭架子的方法,请大家把老师总结的这种方法读一读。(生读板书)
  赏析余映潮老师曾说:“整体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此语不虚,应作为语文教学的圣经。余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做了成功的示范: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当学生把从文中抽出的“骨架”放在一起读时,实为巧妙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浓缩了精华。其次还原了课文结构提要,整体感知了课文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组段成文的过程,并从中受到如何写作的启发。最后从“怎么写”的角度切入课文的学习,在理清写作思路的同时品味布局谋篇的方法,最终以精准、精练的的语言概括提炼出来,实乃水到渠成之举。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通过课文这个例子理解了知识,为运用做好了铺垫。正如特级教师王兰所说:“每教一篇课文,就是对教师的一次挑战,没有创造性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余老师的创造性从这里初见端倪。
  学段落表达
  师:我们再选个段落读一读,读“登上万寿山”这一段。(生读)
  师:读慢一点,把第一句再读一读。(生读)
  师:第一个句子有一个很重要的词——景色,它是不是告诉我们后面就要写景色了。
  生:是。
  师:你们再看,写了哪些景色,把关键词圈出来。(生圈画)
  师:我们来说说这一段看到的几个景色。哪个同学来?
  生:写的景色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昆明湖、游船、画舫、城楼和白塔。
  师:哦,这里没有分类,现在我们根据课文再分一下类,最先看到什么,再看到什么,最后看到什么。
  生: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
  师:这是最先看到的,因为比较近,所以往下一看就是树丛、琉璃瓦屋顶、宫墙。继续说。
  生:在昆明湖看到的是游船、画舫,再远看是城楼和白塔。
  师:这一段实际上是分三个层次写的。最近看到的是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再继续往前面看是昆明湖的湖面和游船,再往远处看隐隐约约看到城楼、白塔。是不是?
  生:是!
  师:我们用朗读的方法来表现这样的层次。这一组读第一句,你们读看到的近景,你们这一组读看到的是稍远一点的景物,你们这一组读看到的是最远的景物。要顺畅地连接起来,开始读。(分组读)
  师:真好!这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写好一个景点,怎样用一段话叙述好一个景点的游玩。这就是——(板书:二学段落表达:总提分说,层次分明)
  赏析如果说前一部分是对课文的整体阅读,那么这一部分则是对课文最具描写特色的重点段进行整体阅读。描写“万寿山”这段的整体特色就在于——总提分说,层次分明。余老师先引出概说词“景色”,后让学生分别找出文中的“景点”,感受和体悟本段总分描述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找出“近景、中景、远景”,并引导学生在读中加以体会,从而领悟了另一个特色,即按远近顺序分层描述。至此,余老师轻而易举地把“总分关系、分层、按序观察”等写作知识,通过课文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教给了学生,且会深入人心,经久不忘,真是“大道至简,雪落无痕,无形胜于有形,无法胜于有法”。真正体现了吕叔湘先生说的:“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段落教学看似简单,实则难教,因为从小的方面说它联系着词句,从大的方面说联系着篇章,是文章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部分。余老师把这段话不仅教“活”了,而且教成了经典,必将成为后辈们揣摩学习的典范。   学语言运用
  师:我们再来具体感受一下表达。还是“登上万寿山”这一段。大家听我读课文。(出示改编后的一段话。师读: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画舫在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老师去掉了一些词语,你们是不是觉得不好看、不好听?你们也读一读。(生读)
  师:是不是一点都不生动啊?
  生:是。
  师:为什么像课文这样写就很生动呢?有什么窍门吗?
  生:作者用了一些形容词。
  生: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师: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生:比喻。
  师:运用了比喻手法,所以很形象,很有美感;运用了形容词,也就很生动,很形象。
  生:作者还写得非常仔细。
  师:因为细细地描写,所以景色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下面我们再来读,我读词“树丛”,你们就读课文写“树丛”的这一句,来感受语言的生动。
  (师生互读)
  师:我们体味到了把一个词变成较长的内容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形容,你看本来就是树丛,它写上个“葱郁的树丛”,这就更形象、具体。比如说介绍一个小孩,我们可以说——
  生:聪明的小孩。
  生:可爱活泼的小孩。
  师:你看,形容一下就好听,就好看,就生动了。第二种是比喻,打比方,让事物的形象鲜明起来。请你们介绍一个女同学,她很活泼,很可爱,你们用一个比喻来描绘她。
  生:善良。
  师:善良不是比喻,善良是形容词,善良的小姑娘,她像……
  生:她像一个红苹果。
  师:这个比喻不大好,你看苹果那样圆。她很可爱,她像——
  生:像一朵可爱的小花。
  师:像一只活泼的小鸟,就生动了。这里我们学到了语言表达的技巧。
  (板书:三学语言运用: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赏析有比较才有鉴赏。为了让学生领悟和学习描写“万寿山”一段的语言特色,余老师分步引导学生做了如下比较:一是范读比较。余老师范读删掉修饰成分后的句子,让学生在听中感受并发现两种写法不同的表达效果。二是自读比较。学生再读,比中自悟,领会原文的表达形象生动、富有美感。三是引读比较。通过教师读“景点”,学生读加上修饰语的“景点”,进一步体会形容词和比喻句的独特表达效果。四是在运用中比较,在比较中内化拓展。余老师现场让学生通过介绍小孩子体会形容词的妙处,又通过介绍女同学领悟比喻句的作用,可谓是读写贯通,学以致用,达到了叶老说的“教材无非是个(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和“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作者单位:云南省陆良县板桥镇长湖学校)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古人云:大道至简。艺术的极致是简单。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课堂,我们何去何从?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的《哪吒闹海》,我真切地感受到“简约”带来的精彩。  “简”出精妙的言  师:概述的时候,我们把一个故事变成三句话;现在讲故事的时候,我们要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有了这个本事,你就能把故事讲得栩栩如生了。看这一句:“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怎么变成三句话呢?  生(齐)
期刊
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觉、愉悦地读懂课文,把握人物角色的人格定位,还可以把文本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内化文本意蕴,高效地复述课文。  师:《九色鹿》这个民间故事中除了九色鹿还有哪些人物或角色?  生:还有乌鸦、调达、国王和王妃。  师:你如何评价这些角色?请默读课文,根据描写这些角色的文字,可用自己的话,也可用书上的语言
期刊
同课重构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进行重新构思,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精彩。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相同的回答作出不同的评价,善于捕捉最佳“评价点”,教学效果会迥然不同。  记得我在教学“分米、米的认识”一课时,我问学生:“你能从米尺上找到从哪儿到哪儿是1分米吗?”学生们高高地举起了小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我知道:从0厘米到10厘米是1分米。”“从10厘米到20厘米是1分米。” “从20厘米到30厘
期刊
吉安市吉州区永叔路实验小学是一所于2003年改制的国有民办小学,现有学生600多人,其中全日制寄宿生110人,全是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家的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改制之前,永叔路实验小学是一所薄弱学校,生源严重不足,全校只有学生200余人。通过调查论证,为满足一些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儿童希望在校寄宿的愿望,区政府和教育局决定将永叔路小学改为国有民办学校,更名为永叔路实验小学。原有校舍仍为
期刊
语文课程是什么?建国以来,“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争论不断。工具论、思想论、人性论、文学论、语感论,不一而足”(崔峦语)。历次的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实验稿)也都没有作出明确回答。《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次直截了当地回答“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而且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
期刊
厦门市初中教育教学工作会公布了初中教学质量评比情况。与以往不同的是,奖项被命名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校”,即“均衡奖”。30所学校榜上有名,而这当中包括了近20所普通学校。  为了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巩固率,此次评比对辍学率做出严格规定,并充分体现了严格执行片区派位制度和遏制择校的要求。据介绍,此次评比中,多所其他项目较好的学校,都因辍学率超标而失去了评比资格。  以往,一些学校为了能在中
期刊
看完张其庆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心里频频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有味儿”。一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缓缓的音乐响起 ,屏幕上出现了一幅幅图片)  师:刚才所看到的美丽的风光,都是德国的景色。提到德国,不得不提到一座小城,叫作哥廷根。这座小城因一座大学而得名,这座大学就叫哥廷根大学。我国的季羡林先生在1935年的时候,来到了哥廷根大学学习,一学就是
期刊
上海市教委结合本市深化二期课改的实践,决定在高中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开展以学生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打破传统年级、班级概念的分层次专项教学改革(以下简称“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上海市17所高中成为本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试点单位。  据了解,上海市将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改革试点,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
期刊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好一个安塞腰鼓!”5月11日上午9时,在南昌市青山湖区青新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激情如潮,人心澎湃,掌声不断。来自该区中小学百余名语文教师聚精会神地观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观摩赛一等奖获得者青山湖区江安学校黄守佳老师的现场赛课录像《安塞腰鼓》。黄老师凭借精彩的诵读指导和深刻
期刊
评价考试是根“指挥棒”,指挥着课堂教学的走向。那么,由谁来指挥这根“指挥棒”呢?毫无疑问,是课程标准。《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明确要求“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提出“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因此,相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语文》2011年版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