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scape网站公布的2010年最受眼科医师关注的10篇继续教育文章

来源 :国际眼科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哈佛医学院的Francisco Amparo等在2013年6月的Invest Ophthalmol VisSic杂志上发表文章报道一种全新的用来自动评估结膜充血严重程度的系统-Ocular Redness Index(ORI),将这种新系统测得的结果与传统量表得出的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
期刊
角膜感觉神经损伤导致角膜知觉减退可引起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可有角膜上皮脱落、角膜上皮水肿、角膜溃疡等不同的表现形式.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病史,并要结合患者眼表情况和活体共焦显微镜检查等.通过药物和手术等合理的治疗可以阻止病程发展促进角膜上皮愈合.本文就近年来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衰老是导致眼部生物学改变的常见原因,特别对Bruch膜影响更明显.研究发现,Bruch膜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功能和结构亦发生异常改变.衰老因素在(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等黄斑疾病早期阶段的病理改变中起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加,Bruch膜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脂类沉积等发生相关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AMD等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对这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
期刊
对于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是否应该剥离内界膜尚有争议。不同裂孔对手术反应不同。小裂孔易于闭合,可能无需剥膜。另一方面,如果内界膜剥离确实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可减少手术次数降低风险,则应主张剥膜。然而,剥离内界膜本身也有弊端,例如手术操作可能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
期刊
期刊
期刊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睫状体光凝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好方法。但屈光问质混浊的病例,视网膜光凝无法实施,常采用限量的前部视网膜冷凝治疗。本文采用红色氪激光或二极管激光低能量、长脉冲进行睫状体光凝,联合限量的前部视网膜冷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作者回顾1994~2000年在赫尔辛基大学眼科医院的35例(35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除外有既往睫状体破坏性手术或其他抗青光眼手术史者。
期刊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自行复位(SRRRD)由Cantrill在1981年首次提出,系临床少见病例,推测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是其发病机制。本研究纳入病例数多于以往的任何报道,旨在阐释其临床特点。
期刊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办、北京创意生物工程新材料有限公司协办的2012年全国眼整形美容手术进展学习班定于2012年4月4—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本次学习班将请国内眼整形专家李冬梅、宋维贤、范先群、肖利华、陈涛等教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hiley眼科中心、美国眼整形副主席Don0Kikkawa教授进行授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