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故事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fon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后一次收到小白的信是在开元年间。那年夏天天热得很,远远看去,被烤热的空气在翻腾,像透明的粥,咕咚咕咚煮着。乡下呆久了忽然就觉得自己其实身处古老神话里: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赤裸着上身的虬髯男人,无遮无拦的炽热日头,耳边是类似冷兵器碰撞以及干草哔剥哔剥燃烧的白噪音。好不容易憋出的七绝刚写了一半,忽然飞进来一只病怏怏的白鸽,毫不客气的啄食我的墨。我就知道小白的信来了。
  “我要成亲啦!”信中他以一种兴高采烈的口吻写道,欢天喜地的请我去长安喝喜酒。好哇!长这么大我还从没去过长安呢。正高兴着,没想到结尾他笔锋一转——“为兄彩礼还差纹银十两,请贤弟入京时带来,切记!切记!”敢情这小子是找我借钱来着呢!我铺开纸,自以为很委婉的拒绝了他(当然,我表示他的婚宴兄弟还是会去捧场的),然后把信塞到信鸽腿上的小信筒里。此时那专心致志啄墨的蠢货才抬起脑袋,用它迷茫呆滞的小眼睛瞪了我半天,扑腾一下翅膀,歪歪斜斜飞走了。
  天气转凉的时候,我拾掇了几件衣裳,跨着一头毛驴,到长安寻找小白。长安城气派非常,房屋密集,街道很宽,呈井状划分为七十二坊。集市也是我从未见过的热闹,赤膊的师傅梆梆地打着芝麻烧饼,媚眼如丝的胡姬拨弄着龟兹琵琶,还有商人在售卖体壮如牛的昆仑奴。秋天的街道上铺满落叶,给人一种金碧辉煌的错觉。街边鱼铺门口留下满地鱼鳞,在太阳下闪耀着森冷的光。没起风,我却无端端打了个哆嗦。那时我还不知道,掀开这层绣着花好月圆、盛世升平的软绸,这座城的本质则是一片灰色的辽阔墓域。
  我照着小白信里给的地址,大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他的府邸——并非是在从前我们一起喝酒时他吹嘘的那个繁华地段。接下来的场景让我目瞪口呆:破旧的府邸前密密麻麻围了一排黑甲黑盔的大兵,一个个冷着脸,面无表情,雕塑般立在那儿,有如不怒自威的金刚;府门前摆着把太师椅,上面睡着个肥胖的中年女人,鼾声响亮。我一溜小跑过去,给大兵们赔笑,叫了几声“大兄弟”,没人理我?。我知趣走开,去戳那个胖女人。就在我疑心指头快被戳断的时候,那女人悠悠转醒过来。我忙问她小白的事。那女人翻了个白眼:“附逆!早被车了!”又闭上眼睛打瞌睡,发出母猪般的呼噜声。我那时还年轻,又是从乡下来的,哪见过这架势,惶恐不安的搓着双手,嘟哝道:“我……”那女人猛然睁开眼,咧开厚唇,露出满口黄牙:“认尸三文,领遗物一两!”虽然没弄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还是交了一两,领了几箱蛀的没法翻的旧书来。如今想想,当时真是忒老实。
  后来我从那堆书中翻出三封崭新的信来(估计是小白遭难前写的,不知是何原因没寄出去),分别是:给豹哥、给柳妹、给不醉居士(就是我)。出于尊重隐私,我只拆了给我的那封。其实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内容,大意是让我相信他没附逆,说他万一不幸遭难请我千万来帮他收尸,并许诺欠他的十两银子不用还了,权当丧葬费。读完我就觉得小白这人脑子有毛病——我何时欠过他十两银子?就算欠了,他死了我还谁去!
  这事儿我无论如何也想不通,几个月前还和我鸿雁传书来着呢,怎么转眼间就被车裂了?越想越不对劲,连晚上做梦都梦到小白拖着半截身子朝我爬来,俩死鱼泡眼瞪着,断断续续的说:“老醉……你……你可得帮我啊……”把我吓得屁滚尿流。醒来眼前一阵阵发黑,耳边盘旋着的尖锐蜂鸣像是小白受刑时控制不住的尖叫。我干熬了一天,并不见好,就跑到郎中那儿开几服药,顺便打听下小白的事儿。
  那老郎中似乎有两百岁了,说话慢吞吞的,嘴里像含了个胡桃。
  “没事……被魇住了,这几剂药下去准见好!”
  “小白?…你是说白相公吧?读书人嘛……唉!心眼儿都给读坏了,附什么不好,偏附逆…”
  然后我就混乱了,迷迷糊糊回到客栈,迷迷糊糊睡着,又迷迷糊糊看到小白朝我爬来,发出沉重的叹息:“唉!这种老糊涂蛋的话你也信……”这时候我的胆子已经大起来了,就试探着问道:“要不再去跟街上的混混打听一下,这种事他们应该清楚。”小白点点头,转身艰难的爬走了。
  第二天刚出门,看到个小黄毛在街上上蹿下跳,一双绿豆眼瞄着我,像看一块肥肉。于是拉他来问话。那贼眉鼠眼的小黄毛抓耳挠腮道:“那个替死鬼?不好说!不好说!…豹哥想谋反,说先把国库抢到手能鼓舞士气,结果皇帝跑到了国库一看,什么都没给他剩下,心马上就碎了,立刻下重兵镇压……”话没说完就一溜烟跑了,还顺走了我俩荷包(荷包看起来沉甸甸、鼓囊囊的,其实里面都是石头)。
  那晚,不出意料的,我又梦到了小白。这回他没再说什么,只是呜呜咽咽的反复念叨:“柳……柳……”眼神特幽怨。看得我心发毛。我忽然想起那封“给柳妹”的信,此时我也不管什么隐私不隐私了,三两下撕开那封包的还挺精美的信,抖了抖飘出一张薄薄的桃花笺,上面歪歪扭扭地题着首酸诗。好像是寄往锦红楼的,我觉得有必要找出此人,搞清楚小白的遭遇。
  后来有人告诉我,锦红楼,是个妓院。
  接待我的是一个面色惨白的老鸨,一说话粉就下雪似的簌簌往下掉。嘴唇倒是搽的极鲜红,一撅就能淌血似的。此时她正用一方红帕子揩眼泪,致使脸上颜色深一块浅一块。她倒是显得极为悲戚,抽咽道:“白公子可是个痴汉子啊……都是阿豹那狼心狗肺的东西坑了他!”我一听有戏,忙往她怀里塞了几块碎银子,告诉她我和小白是挚友,他的后事由我负责。那老鸨识相的多挤了几滴泪,一边揩一边用极尖细的声音说道:“失礼,失礼!”
  从锦红楼出来已是三更天,带着一身香喷喷的脂粉味。月亮悬在中天,油腻腻的像个饼,倒映在鼻涕一样又浓又绿的塘水里。月色白的瘆人,落在水中央像人的头骨。我打了个寒战,缩缩脖子,埋头走进茫茫夜色里。从与老鸨的谈话中我总结了几条信息:
  一.是豹哥附逆而不是小白
  二.豹哥花了十两银子使小白替他坐牢,并承诺一定救他出来
  三.小白之所以肯如此是为了那个柳姓妓女
  以上几条充分证明了老鸨的观点——“白公子可是个痴汉子啊……”
  我没有去找柳姓妓女,据老鸨所说,她早已跟豹哥私奔,潜逃到乡下避风头了。她当时笑得一脸暧昧:“您要是找小柳,一年后还是这地儿,她准回来!这小妮子手段高明着呢!”
  我也没有出钱把小白给埋了,为这事儿心里总是过意不去,后来总算下定决心去认尸时,还是那个女人,用鼻孔望着我:“臭的没办法,老招苍蝇,给扔了!”闭上眼,发出母猪般的鼾声。
  我再也没有梦到过小白。
  (作者介绍:王旌荧,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内容摘要:黎庶昌《西洋杂志》选择了具有明确主题的分类叙述样式,这种样式颠覆了晚清旅外游记的“日记体”样式,在其笔下,西方不再是简单的碎片化的异域奇观,而是整饬的具有理性的现代架构。  关键词:黎庶昌 西洋杂志 旅外游记  十九世纪下半期,随着国门渐开,一批中国人开始主动“走向世界”,这其中,既有民间工商士子私行游览,也有驻外使节公务往来,其足迹遍布东西各国之余,留下了数量颇丰的旅外游记。仅十九世纪
文学名著的传播,真的没有国界。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发表七十年来,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我在美国的堪萨斯河畔,就看到一个美国小二黑!  我平时喜欢看看书,写些字。三坟五典,诸子百家,古文逻辑,说文解字,奇门遁甲,有些即使不懂也想翻翻。一天不翻书就觉得十分无聊。翻书渐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走到哪里便打听哪里的书店、图书馆。妻子说,不看又如何?  2004年我到美国探亲,带去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建筑工程造价,一般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费用,即从筹建到竣工验收交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它由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和预备费及税金组成。随着当
内容摘要: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用意不仅在模仿,还有“品藻渊流”,表达诗论观点的微意。江淹在六朝时期拟诗成风的文化氛围下,顺应潮流,凭借自己高超的拟诗才能,以小序的批评观为先导,辅以精心选择的拟诗,形成一种序、诗结合的诗论形式,在保留拟诗相对独立的文学价值的基础上,与小序遥相呼应,既梳理了五言诗发展的历程,又表达了对五言诗的品鉴观,对后世钟嵘、萧统等的文学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江淹 《杂
计算机网络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监控、保护、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电费收缴、电量调节等各方面进行集成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