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堡”:官声与学音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月的周边,从钓鱼岛到黄岩岛,局面堪忧。但亮点也不少,比如中日韩有可能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堪称世界级事件,国内外报道铺天盖地。与此同时,云南开启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也进入一周年,但声势难望前者项背。在此,向读者普及一点关于“桥头堡”建设的情况,从官家说法,到一孔之见。
  云南与其他边疆省份一样,肩负着比内陆省份更复杂的使命,既是保家卫国的前哨,又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如何使二者与时俱进又因地制宜的结合,需要大智慧。据笔者所知,自进入21世纪初以来,云南一直在探索一条理想的发展战略。因此,“两洋战略”、“陆路大通道”等战略名词不绝于耳。直到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云南,提出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才尘埃落定。2010年,国家发改委组织了多个部委的大调研。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出台。此后,加快“桥头堡”建设、把云南建成中国沿边开放经济区,成为云南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11日撰文称:国家发改委启动编制指导意见,意味着这一战略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云南不仅是祖国的边陲,而且是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沿边开放的实验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也是西部地区重要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同日,还刊登了对云南省省长李纪恒同志的专访。李省长介绍了一年来“桥头堡”建设取得的六大成就,如“在国家层面建立了‘桥头堡’建设工作协调机制”等;也提出了五大机遇和挑战,如“进一步落实好‘国发’11号文件的相关政策”等。
  从学者的角度看,时至今日,将云南省建设成为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国家战略,终于从酝酿、考察、批准、动员阶段,进入到实质性的落实推进阶段。
  落实,就要有坚定执行国家级战略的气魄。国际社会在探讨中国崛起的“密码”时,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中央与地方的良性互动模式”,即“国家战略需要地方执行,地方发展依靠国家战略带动”。云南在此道路上不断实现战略升级。新中国成立前后,云南就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守卫边疆安全的重任,堪称“前卫”。早在20年前,云南就代表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边疆省份执行国家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前锋”。如今,云南又代表中国,执行兼顾内外的“桥头堡”战略。云南省执行“桥头堡”战略,应该有“起自云南,终及国家;源自中国,惠及世界”的雄心和气魄。
  落实,就要追求世界级水平的策略谋划。制定一个系统完善而又可以进行动态调整的实施策略,是“桥头堡”建设的核心要务。从国内看,落实“桥头堡”战略需要配合其他国家级战略,如“走出去”和“西部大开发”等。从国际看,“桥头堡”建设所及之处,经由缅甸—印度,跨越太平洋—印度洋,到达非洲—欧亚大陆,是中国整体对外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宏观看,这是一个伟大工程,建设这样“新兴地缘发展带”,规模之巨,难度之大,形势之复杂,前无古人。从中观看,如何让缅甸乐于借助“桥头堡”战略,顺利实现国家转型和发展;如何让印度乐于接纳“桥头堡”战略,使之成为China-India之间的那条连接线,需要大智慧。从微观看,任何一个项目、一条公路、一个乡村,都是牵一发而动全局,无不需要精密而细致的谋划。因此,落实“桥头堡”战略,需要世界级水平的谋划,既要有整体的战略远景和规划,又要有动态和阶段性的形势分析及效果评估,力求每一步都恰当合理。
  落实,就要蕴育最广泛的“命运共同体”。执行“桥头堡”战略关键在人。如何兼顾从草根民众到精英阶层等各层次利益的诉求。如何将决策者、谋划者、执行者、建设者、参与者、评估者整合成一个有机运作的整体。如何探知支持者、旁观者、疑虑者、投机者、破坏者等的意图行动。由此,建设“桥头堡”就是要建设涵盖最广泛的“命运共同体”。对于云南来说,当务之急,或许是建立一个跨越省内外、国内外的综合型的智囊咨询机制,其成员应该包括官方、商家、产业、学界、媒体、军事部门、民间组织等多领域的人才,为落实“桥头堡”战略做好智力支持工作。
其他文献
2010年元旦。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军报《朝鲜人民军》和金日成社会主义青年同盟机关报《青年前卫》联合发表社论。提出了“在建党60周年的今年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之成为人民经济生活发生转折的一年”的口号。  2010年的新年,朝鲜民众是用新朝币购买节日用品的。  去年11月的最后一天,朝鲜内部突然下达通知:更换现有的流通货币。根据规定,自12月1日起,朝鲜居民到所在的人民班(相当于中国的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已经引发两岸同胞的强烈愤慨,台湾岛内也掀起一股“保钓”热潮。一向主张“与日友好”的马英九当局,也提升了反制力度,连续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抗议日本窃据钓鱼岛的行径。马当局渐趋强硬的举措获得了岛内主流民意的肯定,进一步压缩了民进党在“保钓”问题上大做文章的空间,客观上发挥了与大陆共同向日施压的效果。  反制措施逐步升级  马当局在“保钓”问题上一直被外界认为立场偏软,但
7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韩。就在习主席访问前后,东北亚地区形势也出现了各种动向。各方的热议远远超越了中韩双边关系,更多地聚焦于习主席此访将会对东北亚地区地缘关系、格局变化带来怎样的深远影响。  各方最大的关注点是,中朝韩三方关系的重心变化问题。韩国首次成为新任中国国家领导人首访的东北亚国家。联系中朝间近年来未有高访,很多人猜测,是不是中国对朝政策以及对朝鲜半岛政策发生了变化?  问题导向的思
2004年11月11日,75岁的巴勒斯坦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溘然长逝,结束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尽管阿拉法特已经离世整整十周年,但关于他的话题依然不时出现在国际媒体的头条版面,尤其关于他死因的猜测近年来更是不绝于耳。2013年10月,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瑞士科学家的调查报告,认为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11月,巴勒斯坦官方证实阿拉法特为“非自然死亡”。但时至今日,
张慧君(以下简称张):奥朗德总统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您认为他此访的工作重点和主要目的是什么?目前的中法关系又是怎样的?  赵进军(以下简称赵):奥朗德此访的重点,一是深入结识中国领导人,增强中法关系“在战略上的互信”,夯实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借助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在经贸领域签署一些长效合作项目,推动中法全面关系向前发展。  中法之间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法国是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
《被折腾的世界》所描述的是自9.11之后了不得的这十年。这十年,世界处在一团乱糟糟的季节更替里。本书是张国庆先生继《话语权》后的又一力作。他向世人揭秘了世界穿越沸腾的闹腾,和在闹腾背后的折腾,以及这一切背后闪动着的那三个清晰的幻影:美国、利益和被激怒的大自然。  愤怒的大自然,总是苍凉地掀起利益薄纱的衣角,撩动着美国的猜想。原来,国际问题也可以变得简单、实用、有营养,在一个被折腾的世界,一个充满纠
“犹如好莱坞大片《壮志凌云》中的场景,中国战机在距离美国侦察机仅30英尺的距离作出翻滚动作。”这是美国CNN、英国天空电视台等西方媒体8月23日披露的、发生在8月19日的一则“旧闻”,美国P8侦察机、中国歼-11战机、南海上空、“惊险拦截”……这些关键词的组合无疑十分抓人眼球。与以往相似,又是五角大楼首先宣称“中方做法非常危险”、是“令人深感担忧的挑衅”,等等。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指出,这次中国战
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北美时间2011年5月4日上午,华尔街11号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早早地在大楼外墙挂出了蓝白色的旗帜和横幅,那上面的“人人网”中英文标志显得格外鲜明。9点30分,人人网CEO陈一舟郑重地敲响了纽交所5月4日的上市钟,此起彼伏的掌声响彻整个交易大厅。人人网股价当日报收于18.01美元,较发行价上涨28.64%。按照首日收盘价计算,人人网的市值超过70亿美元,蹿升为仅次于腾讯、百度
8月4~6日,首届美非峰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峰会邀请了非洲近50位国家元首或政府代表齐聚华盛顿,这在美国对非外交历史上尚属首次。此次峰会的主题是“投资于下一代”,主要议题包括贸易、投资、安全、公共卫生、青年培训等。峰会在贸易和安全领域推出了新版的美非合作计划,在培养非洲“青年领袖”方面也更加积极,成为峰会亮点,这些成果反映了美国对非战略正出现一些技术性调整。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会议成果的落实和
王晓玲:  关于韩国媒体对中韩关系的影响,我去年曾经做了一个案例分析,以某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报为例,分析了这家报纸从1992年到2007年期间对中国形象的报道通过研究我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2000年可以看作是一个分界线,前八年与后八年中所描绘的中国形象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1992年~1999年的报道大多告诉人们中国在与韩国发展友好关系的同时也是朝鲜的盟友,是解决朝鲜核问题等一系列朝鲜问题的重要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