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TRIZ创新教育的实施问题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创新教育开展如火如荼,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教育正逐步走入高校,TRIZ创新教育的理想解在于利用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佳的创新教育效果。介绍了TRIZ的基本理论;提出了高职TRIZ创新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TRIZ视域下分析了相关问题的解题思路,最后从师资认识角度、教学资源建设等点出发给出了基于TRIZ理论解决相关问题的求解过程。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新 TRIZ理论 求解模式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51-0230-02
  阿奇舒勒提出的TRIZ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主张建立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效应库,通过资源分析、功能分析,对系统有效分析,利用系统进化法则的指引,完善系统,将分析过程中提取的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物场模型等利用发明原理、分离原理、72个标准解及ARIZ算法等,向最终理想解不断迈进。我国已经确立了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助推国家战略的实施。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教育,尤其是技术蓝领的培养基地,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对国家战略的实现有着积极的支撑作用,国家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下,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开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文件的发布更是指出高等学校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体系,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高职开展TRIZ创新教育迫在眉睫,然而具体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
  1.高职TRIZ创新教育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师生对创新方法的认识不到位
  传统意义上,很多人认为创新就是灵光一现的偶然机遇有了创新的点子,认为创新是没有方法的。这种偏见,导致师生在开展相关工作时主观上就处于排斥状态。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过:“良好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的才能,而笨拙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如果把创造创新活动比喻成过河的话,那么方法和技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方法和技巧可以说比内容和事实更重要。
  关于创新的方法,奥斯本检核法、和田十二法、TRIZ理论等都是比较优秀的创新方法。
  1.2对TRIZ理论的理解不到位
  笛卡儿认为: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TRIZ理论就是创新方法方面的优秀系统知识。有人将他比作为技术系统进化理论,可以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相提并论,足见其系统性、权威性。
  TRIZ理论是前苏联阿奇舒勒提出的,是其团队从250万份专利中总结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方法。很好地契合了哲学中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产生和应用的规律。TRIZ理论由一些基本的要素构成,主要包括问题系统、矛盾、技术进化、理想水平等。经过现代科技团队的研究和更新,现代的TRIZ理论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完善,并逐步产生了功能分析、三轴分析法、UTRIZ等理论部分。
  在TRIZ理论认为70%的发明属于1-2级的发明,只要涉及专业内、行业内知识就可以,这类发明非常挈合高职人才的特征:讲求实践,动手能力强。
  1.3与专业教学的关系摆放不到位
  黑格尔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然而,部分老师虽然认识到TRIZ理论是好东西,但是,却无法摆正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一方面认为,这个理论是相对于专业而言是全新的理论,自以为自己的学习和投入不会带来专业能力的提升,也无益于自己科研等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认为高职学生能把专业学好就很不容易了,在专业教学之外再谈创新是有点要求过高了,甚至认为专业教学已经很不容易了,高职这个层次谈创新简直是妄想。
  1.4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
  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资源的建设是第一位,首先需要有充足的师资、教材、课件、教学软件等。但是因为认识不到位,及资源建设的经费、进度等多方面问题,导致教学资源建设不到位,影响了创新教育的开展。当下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创新师资的欠缺:2017年6月15日,教育部发布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914所。
  2.TRIZ视域下的解决办法路径
  2.1对问题进行分析
  不同于一般理论的解题思路,TRIZ理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注重微观和宏观的层面,也注重时间的影响,即首先完成对教育系统、子系统的结构功能分析;理清相关系统的关系;进而从改变某个子系统的作用来影响整个系统,进而考究各系统在整个事物对象中发挥的功用。
  2.2构建问题的理想解
  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可以理解为解决了,在求解问题的理想解的过程中,出现的所谓的问题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是进行论证的,在这里,我们就需要确定创新教育的理想解究竟是什么?我们可否达到,如果不能达到,是否可以退而求其次,依次类推;确定好解题的方向。
  2.3完善并选取解题工具
  完成功能分析之后,需要对常见的一般教学问题进行提炼,包括教育过程中的矛盾提取、分析一般矛盾的解决办法并提取特征参数、构建矛盾矩阵、进行教育学中的物场作用分析并给出相关的标准解、进行教育相关创新问题的算法构建等内容,通过上述路径,构建充实的解题工具。
  针对具体TRIZ创新实施中的问题,寻找出合适的工具进行一般性求解找到解决的方向,再结合实际进行特殊求解。
  2.4技术进化
  利用九幕法、时间轴等操作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以求出理想解为目标,分析子系统、系统的进化趋势和演化阶段,进行进化路径的系统设计,使得相关问题向着理想解的方向迈进。
  3.TRIZ理论应用于相关问题的实证应用   如图1所示为TRIZ理论进行一般问题求解的过程。
  在TRIZ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具体问题,那就是:老师开展创新教育的时间成本高,教学资源建设难度大。
  我们依据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来分析,时间的损失可以帮助改善工作的成就,但是系統的可操作性降低了;改善的参数是时间的损失,恶化的参数是工作参数流程操作的方便性;据此得到矛盾矩阵,该矛盾矩阵对应的发明问题原理是:4(增加不对称性)、28(机械系统替代)、10(预先作用原理)、34(抛弃和再生原理)。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选择28机械系统的替代,使用与物体相互作用的场,工作成就的增加包括一般教学任务的完成和优秀学生的指导,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场中的互联网信息场,充分利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微课程的教学,将教学内容录制为微视频,让学生的学习发生变化。采用这个场又使得10(预先作用原理)得到应用,去往4(增加不对称性原理),使得学生原先的课前预习时间增加,减少课堂接受的难度,在一般同学较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辅导,教授优秀同学拔高的内容,甚至是竞赛的辅导和学生课题的指导等工作,如此操作可以大大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增加工作成就。
  对于34(抛弃和再生原理)的利用,我们可以充分培养好部分优秀学生,采用好学生助教,采取小组讨论法、同伴互助法等方式大大提高教学的效果,增加工作成就。另外课件的制作,也可以在学生内化之后,作为作业来完成,这样其中优秀的部分作业PPT,可以作为后续改进PPT的基础,帮助老师节省时间。
  高职创新教育刻不容缓,《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总结了高职开展TRIZ创新教育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解题路径,最后以技术矛盾的工具应用给出了问题求解的实证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洪建. 基于创新方法(TRIZ)的研究生公共课程设计研究[J].创新科技,2013,12:10-11+20.
  [2]肖楠,郭维城,张陈. TRIZ理论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电力教育,2010,22:90-92.
  [3]张伟杰,操阳.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年10月:37-39.
  [4]梁伟,吕焕琴.“三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J].理论研究,125期:123-125.
  [5]王岚.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现状及趋向[J].教育与职业,2017年1月:80-81.
  [6]刘利秋,卢艳军,高云红. 基于TRIZ理论的课堂素质教学法研究与实践——以“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02:119-121.
  [7]刘立.TRIZ理论课程标准(理工类)的构建[J]. 黑河学院学报,2012,01:10-13.
  作者简介:
  刘磊,教师,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创新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在我国的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和其他辅助软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教会学生高等数学知识。信息技术与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高等数学的实践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多重互动、合作学习、信息技术、资源共享、简化
期刊
【摘要】高校体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基于个人、社会共同需要及我国健康现实状况,针对体育教学中出现的教学效果不佳、学习兴趣不能,可持续差的困境,从提高体育教师健康教育水平、健康教学内容模块设计、体育教学评价方面着手探讨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实现新时期追求的“健康”目标。  【关键词】健康教育 高校 体育教育 融合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创新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主要包括积极推行和开展互动性较强的产学合作;推进课程设置的优化,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性的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培养模式,打造“3CE”的应用型人才;加强教师团队的培养,实现合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丰富培训方式,实现培训渠道多样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机械电子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篮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运动,在比赛中对于对运动员的体能、心理以及林场反应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良好的赛前准备活动能够刺激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使得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更早进入比赛状态发挥出最佳水平。本文分析了篮球赛前准备活动对正常比赛的影响,希望能够给同行业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有益借鉴。  【关键词】篮球比赛 赛前准备 神经系统 钙离子浓度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
期刊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以其巨大的优势被引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来。微课虽然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但是却成效显著,深得学生的好评。任课教师可以在课下把要呈现给学生的重难点以及案例以录课的形式记录在微课当中,学生可以反复观看,重点观看,在其中搞不懂的地方可以暂停,后退,前进无限次,而且不受到时间的限制,甚至于打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哪都可以在学海中无尽畅游。学生通过微课可以提前预习,课上有针
期刊
【摘要】自2010年课程改革以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成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共同呼声。在本文中我主要立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教学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计算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42-02  一、计算机思维的提出  自2010年以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开展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法概念、特点及其发展方向的分析研究,梳理出学生主体性、教育性、灵活性、综合性、公平性、针对性、新颖性等七个中学体育教学法选用原则,并对如何选用好中学体育教学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学体育 体育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06-02  中学体育老师在上体育课时选用的教学法恰当与否,直接影
期刊
【摘要】水彩画是画林中个性特色最为鲜明的一个画种,水、色是水彩画的基本语言,在水的运用上,水彩画与中国传统水墨画有诸多相同相通之处。文章结合水彩画和中国水墨艺术的特点,就两者的文化内涵和语言形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然后指出了中国水彩绘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希望能对中国水彩艺术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 水彩艺术 水墨精神  【中图分类号】J2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国家越来越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税收学作为实用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其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背景下,上海政法学院新建税收学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注重应用性,体现特色。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当充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与税务师考试充分接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突出学校的法学优势和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 方案制定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
期刊
【摘要】在高中阶段学生承受高考压力,对语数外等课程过度重视,对体育课程较为忽视。体育课堂上学生积极性普遍不高。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当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实施分层教学法,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分层式教学 新课改 高中体育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1-0220-01  在新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