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文化校园”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24834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高校校园的作用不仅是培育未来人才的摇篮,更加是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平台。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完善人格、丰富文化生活。因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将会对建设文化校园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建设 文化校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a)-0166-01
  1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的存在条件,它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社会先进文化是主导,师生文化活动是主体,校园建设是底蕴,由校园中的每个份子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内容。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并不是优秀校园文化的全部,在学校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上也同样有着深刻的体现。物质文化对校园文化起着载体作用,因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所在,它属于高层次的校园文化,它是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它包含了以师德建设、师生公德意识的建立以及学校人文环境建设为主体的几方面的内容。制度文化在高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实质是反应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它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的行为与利益,从根本上保障了高校正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秩序。
  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2.1 校园文化的先导性与超越性
  高校是一个经典的知识不断被传承,新型的知识不断被创造的地方,也是个信息汇集、文化交融、人才荟萃的地方。高校师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对文化的敏感性,这些特质使得高校成为了时代的晴雨表。由高校所创造的思想、理论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2.2 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
  “发展的历史,流动的师生,久远的高校”,任何一所高校的文化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这种文化随着学校的发展过程不断的完善和一步步的改进。高校的灵魂和生命力便在于创新,高校的使命是传承已知、探索未知。从一定意义来看,高校的存在就是为了使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自身的可持续的发展。
  2.3 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
  校园文化的核心的思想观念是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这些都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必须要通过载体来承载,通过物质、制度、行为方式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样载体也具有多样性,包括教学设施、校园景观、规章制度,校园媒介和多样的学生社团等形式展现出来。
  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3.1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任务的需要
  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在潜移默化之中,深刻、微妙地进入大学生的大脑。它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氛围,对于学生在精神素质提升方面,会提供一种推动力;在释放潜能方面,会提供一种导向力;在校园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会提供一种凝聚力。在无形之中会影响学生、感化学生、陶冶学生、教育学生,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成材。
  3.2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与基础性地位。广大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谐校园建设也必须建立在这个目标与基础之上。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受到了先进文化思想的培育,精神涵养与思想境界得到了提升,建立起共同的理想信念这一目标。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不竭的精神动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出优秀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和崇高的道德情操,以此来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3.3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任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凝聚人心,激励奋斗方面,优秀的校园文化会对全体教职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会让每一位教职员工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以及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维护学校荣誉,竭力促进学校发展。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还能将不同教育背景以及不同社会经历的所有教职员工聚集在一起,激励教职员工的行为、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爱校荣校、积极进取的优秀品质。
  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注重校园环境建设
  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会对广大师生产生强大的感召力,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建筑风格、雕塑艺术、绿化手段、景观布局等外在的文化符号,建立起标识系统,形成了制度文化。
  4.2 加强师德、学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学生的传统教育,发觉身边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弘扬学校历年优秀教师的光辉业绩,促进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乐于、善于、专于传道解惑。加强学风建设,以远大理想为动力,以优秀的学生为榜样,大力营造努力學习、勇于拼搏,积极探索的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学习,敢于探索,敢于探求真理。
  4.3 拓展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是构成校园活动的重要部分。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共同组织建立的,是校园文化的一种体现,他是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学生在此有机会展示自我。进而形成一种文化,这种社团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学校对学生社团更多的应采取鼓励措施,在引导的基础上,进行帮助、扶持,并采取一些措施打造精品团队,努力开展并办好社团活动,使学生们更好的享受大学文化,感受大学生活,使社团活动多姿多彩。
  4.4 有效开展文化活动与文化交流
  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表现就是文化交流,使校园文化充满活力。交流的范围可大可小,可以是校园内部的文化交流,班级之间相互沟通,各个院系之间互相联系,亦可以是各个学校之间相互交流,学校与社会进行交流,甚至可以是与外国进行文化交流,形成跨国界的互通友谊。交流的内容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校园文化本身,还可以对教学教育方法,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或是科学研究的程度进行交流、沟通。
  4.5 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核心,对教师与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作用,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对师生们来说它是一种能产生强大影响的内在精神,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对学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可以产生较大的影响。
  4.6 广泛发动宣传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网络、校园广播、报纸甚至新闻媒体,积极邀请师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中,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并在校园中的教学楼、图书馆等典型的有标志性的建筑中或是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地中,增添反应学校精神、学术氛围,有激励作用的标语、名人名言、字画等,以此来使学校精神深入每个人的心中。
  现代有机整体论告诉我们:若干部分组成一个整体时,势必是一种“新质”的产生,其实质是各部分协调合作下产生的整合效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这种“新质”的产生,就是一种理想形态的高校校园文化—— “文化校园”的出现。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既是对高校中文化发展规律的遵循,又是对这种规律性发展的创新,使之从表面的文化现象深入到内在的精神文化。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多媒体教学的利弊,研讨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要注重对新农村进行建设,尤其针对于农业经济进行有效管理,从具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发展现代化农业.因此,本文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的概念,分析了新
对小水电上网和公变台区混合线路普遍存在的重合闸成功率偏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两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一是小水电就地判据切除,通过就地采集的电压和频率,根据设定的
当下随着2017年江苏省泰兴现代农业园成功申报为江苏省级农业示范园,校企合作模式的持续推广,园区对各业主的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且“绿色植保”理念日渐流行,在设施蔬果病
针对一起突发短路造成110 kV主变压器损坏的事件,文章介绍了事故简况以及对主变压器的检查情况,分析造成损坏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本文通过向环境专业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并分析了环境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现状及其原因。并针对调查现状提出了一些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兴趣的一些建议。
电力系统中存在大量的连接部分,接触电阻过大时存在发热烧损风险。通过分析电桥法、直流电阻测量法、工频大电流测量法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了采用现代电力电子设备对工频
结构调整刻不容缓李继干自1993年7月开始实行的宏观调控,历时三年多的时间,我国国民经济“软着陆”已经获得成功。国民经济总量在低通胀的背景下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不容
机械工业部出台:︽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上台阶工程实施办法︾邵剑彪7月24日,机械部农业装备司和科技与质量监督司联合印发了《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上台阶工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本文从"节"的作用入手,深刻分析了分节符的类型、分节符的设置和删除方法、分节符包含的格式信息、分节符类型的改变以及分节符的显现操作等内容。回答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