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力倡导“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今天,英语作业仍存在形式单一、质量不过关、数量过大等问题。作为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和课堂效果的反馈,英语家庭作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要真正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教师对英语作业的布置予以更加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作业 布置
一、形式多样
1.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是教师惯用的形式,也是学生最多见的一种作业形式。书面作业的形式有很多,在这里提倡三项作业:
(1)七年级阶段,英语书法练习作业非常必要,能够规范学生英语字母的正确书写,为以后的书写奠定基础。
(2)英语新教材特别注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设计续写故事、看图写话、给题作文等作业题目,并引导学生重视此类作业,鼓励学生认真完成。长期坚持,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定能提高。
(3)在八九年级阶段,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让学生坚持写周记。周记必须尽量多用本周所学的知识点,既能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锻炼写作能力。将写的好的周记编辑成“优秀周记选”,可以激励更多学生写好周记。
2.口头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比其他的学科有更多的口语要求,也就体现了口头作业的必要性,英语当中的听、说都要口头完成,听、说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口头作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1)七年级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录音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即在熟练跟读录音材料后,录下自己感觉最好的朗读,交给教师。教师每单元评比一次,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播放评优。这样既可督促学生找差距、快提高,又可克服学生胆怯、害羞、不敢张口的毛病。
(2)从七年级起,养成一个良好的背诵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就依赖于每天的口头作业——背诵。开始可以是一两句,后来增加到小对话,在后来可以扩大为大段文章,背诵可以锻炼语音语调,也可以扩大语言积累。背诵是要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感情饱满。
(3)根据每单元的主要内容,编制关于自己的新对话。这项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完成,留作口头作业,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3.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顺利接受新知识、巩固课堂内容的有效手段,但这两项单靠学生的自制力难以做到,所以需要教师经常布置此类作业,以达到多次到习惯的过渡。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一些学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试读本课出现的新词,通过以往的拼读规律和音标,争取正确朗读这些单词,掌握其汉语意思。
(2)要求学生试着翻译要学的课文内容,并对课文的有关问题逐一作答,划出难点。
(3)浏览参考书,解决疑难,或对一些重点词句加以预习,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教师第二天讲解。经过这样一个预习的过程,学生就会对要学的新知识有所准备,接受起来也会有针对性,更加容易。复习时做到:
①要及时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当天的新知识,并完成口头作业。
②要循环复习,除布置检测当天知识的作业外,教师还要有计划的布置适当的作业来检测近1~2周及近一个月的内容,防止学生遗忘。复习时要注意多种形式结合,以提高学生兴趣。
4.课外阅读
随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到了八九年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起初阅读内容要简单、有趣,可以是小故事、小幽默,逐渐地可以过渡到理解性较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布置此类作业的同时,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遍是扫读,快速了解短文大意;第二遍带短文后的问题细读;第三遍针对个别问题跳读;最后一遍浏览全文,看是否还有疏漏。另外在阅读时间和速度上也要限制。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可以是辅导书、英语报刊、杂志等,为了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开展一日一读,每堂课前5分钟时间讲解意思、订正答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认为有趣的、最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供大家一起欣赏。
二、质量过关,数量适当
1.作业质量不过关的主要体现
(1)不能准确地反映课堂内容,要么太易,要么太难,重点难点不突出,随意性强,教师觉得只要不让学生闲着就算完成任务了。
(2)针对性不强。当天的作业和学习的内容不配套。作业不是巩固课堂知识的,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大。
2.数量过多的体现
(1)教师只顾本科利益,不能互相协调,给学生留太多作业,殊不知几科作业加起来,学生叫苦不迭。
(2)有些教师依然相信作业多多益善,认为做得多,记得牢。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作业过多会影响学生的休息,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心理。作业质量差,又会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布置及时,数量适当。作业要有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虽然文中提及的作业形式很多,但并不是同时全部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因时制宜,有所侧重。适当的过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学生背诵单词6遍刚好记住,若再背3~6遍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过度作业应保持50%~100%的幅度以内,如果再多,则有害无意。
三、有层次性
由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时间长了,他们的成绩就有高有低,对于优等生不算多的作业,对后进生来说,在难度和数量上就有些承受不了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只需半小时,而有些则两三小时才能完成。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应分一下层次,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层或三层,至于学生属于哪一层,让他们自己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作业。优等生可给一些能力题、拔高题;差一点的学生可给一些基础型、巩固性的题。时间长了,如果优等生中有些人觉得完成作业吃力,可以进入下一等,而差一等的学生有了进步,可以跃入优等生的行列。实践证明,这种作业的布置方法对不少学生有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动一些脑筋,照顾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趣味性强
增加了趣味性的作业,学生做起来速度快、效果好,所以教师也应注意一下作业的趣味性,如在教授七年级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时,我留的作业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可以拿自己家人的照片。第二天学生借助于多媒体教具,上讲台叙述时,声音宏亮,语言流畅,表述正确,可见学生一定是在家作了精心准备;还有教学对话时,经常留一下表演对话的作业,学生会积极的背诵,准备道具,表情和语调都尽量到位,把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台下观众热烈异常,跃跃欲试;还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作业,看哪组作业做得好,同学们都会积极准备,不甘落后。
总之,作业是课堂效果的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的加深,我们的作业也应该不仅限于机械作业、题海战术,而应多一些高质量的作业,使作业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觉活动,一种乐趣,一种能力培养的手段。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 英语作业 布置
一、形式多样
1.书面作业
书面作业是教师惯用的形式,也是学生最多见的一种作业形式。书面作业的形式有很多,在这里提倡三项作业:
(1)七年级阶段,英语书法练习作业非常必要,能够规范学生英语字母的正确书写,为以后的书写奠定基础。
(2)英语新教材特别注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设计续写故事、看图写话、给题作文等作业题目,并引导学生重视此类作业,鼓励学生认真完成。长期坚持,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定能提高。
(3)在八九年级阶段,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让学生坚持写周记。周记必须尽量多用本周所学的知识点,既能巩固课本知识,又能锻炼写作能力。将写的好的周记编辑成“优秀周记选”,可以激励更多学生写好周记。
2.口头作业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比其他的学科有更多的口语要求,也就体现了口头作业的必要性,英语当中的听、说都要口头完成,听、说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这就更需要教师把口头作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1)七年级阶段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录音作业,让学生在家完成,即在熟练跟读录音材料后,录下自己感觉最好的朗读,交给教师。教师每单元评比一次,利用早读或自习时间播放评优。这样既可督促学生找差距、快提高,又可克服学生胆怯、害羞、不敢张口的毛病。
(2)从七年级起,养成一个良好的背诵习惯,这个习惯的养成就依赖于每天的口头作业——背诵。开始可以是一两句,后来增加到小对话,在后来可以扩大为大段文章,背诵可以锻炼语音语调,也可以扩大语言积累。背诵是要注意发音准确,声音洪亮,感情饱满。
(3)根据每单元的主要内容,编制关于自己的新对话。这项任务学生在课堂上不容易完成,留作口头作业,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3.预习和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顺利接受新知识、巩固课堂内容的有效手段,但这两项单靠学生的自制力难以做到,所以需要教师经常布置此类作业,以达到多次到习惯的过渡。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一些学法的指导。
(1)要求学生试读本课出现的新词,通过以往的拼读规律和音标,争取正确朗读这些单词,掌握其汉语意思。
(2)要求学生试着翻译要学的课文内容,并对课文的有关问题逐一作答,划出难点。
(3)浏览参考书,解决疑难,或对一些重点词句加以预习,实在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教师第二天讲解。经过这样一个预习的过程,学生就会对要学的新知识有所准备,接受起来也会有针对性,更加容易。复习时做到:
①要及时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整理总结当天的新知识,并完成口头作业。
②要循环复习,除布置检测当天知识的作业外,教师还要有计划的布置适当的作业来检测近1~2周及近一个月的内容,防止学生遗忘。复习时要注意多种形式结合,以提高学生兴趣。
4.课外阅读
随着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和语法知识。到了八九年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阅读的作业。起初阅读内容要简单、有趣,可以是小故事、小幽默,逐渐地可以过渡到理解性较强的说明文、议论文。布置此类作业的同时,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第一遍是扫读,快速了解短文大意;第二遍带短文后的问题细读;第三遍针对个别问题跳读;最后一遍浏览全文,看是否还有疏漏。另外在阅读时间和速度上也要限制。课外阅读材料的来源,可以是辅导书、英语报刊、杂志等,为了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以开展一日一读,每堂课前5分钟时间讲解意思、订正答案,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认为有趣的、最有价值的阅读材料供大家一起欣赏。
二、质量过关,数量适当
1.作业质量不过关的主要体现
(1)不能准确地反映课堂内容,要么太易,要么太难,重点难点不突出,随意性强,教师觉得只要不让学生闲着就算完成任务了。
(2)针对性不强。当天的作业和学习的内容不配套。作业不是巩固课堂知识的,与课堂内容联系不大。
2.数量过多的体现
(1)教师只顾本科利益,不能互相协调,给学生留太多作业,殊不知几科作业加起来,学生叫苦不迭。
(2)有些教师依然相信作业多多益善,认为做得多,记得牢。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作业过多会影响学生的休息,还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心理。作业质量差,又会白白浪费学生的时间。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精心设计,布置及时,数量适当。作业要有启发性、代表性和典型性,虽然文中提及的作业形式很多,但并不是同时全部强加于学生身上,而是因时制宜,有所侧重。适当的过度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学生背诵单词6遍刚好记住,若再背3~6遍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过度作业应保持50%~100%的幅度以内,如果再多,则有害无意。
三、有层次性
由于智力、非智力因素的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时间长了,他们的成绩就有高有低,对于优等生不算多的作业,对后进生来说,在难度和数量上就有些承受不了了。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只需半小时,而有些则两三小时才能完成。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布置作业时也应分一下层次,可以把学生分成两层或三层,至于学生属于哪一层,让他们自己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作业。优等生可给一些能力题、拔高题;差一点的学生可给一些基础型、巩固性的题。时间长了,如果优等生中有些人觉得完成作业吃力,可以进入下一等,而差一等的学生有了进步,可以跃入优等生的行列。实践证明,这种作业的布置方法对不少学生有促进作用。当然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动一些脑筋,照顾全体,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四、趣味性强
增加了趣味性的作业,学生做起来速度快、效果好,所以教师也应注意一下作业的趣味性,如在教授七年级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时,我留的作业是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可以拿自己家人的照片。第二天学生借助于多媒体教具,上讲台叙述时,声音宏亮,语言流畅,表述正确,可见学生一定是在家作了精心准备;还有教学对话时,经常留一下表演对话的作业,学生会积极的背诵,准备道具,表情和语调都尽量到位,把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台下观众热烈异常,跃跃欲试;还可以组织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作业,看哪组作业做得好,同学们都会积极准备,不甘落后。
总之,作业是课堂效果的延伸。随着素质教育的加深,我们的作业也应该不仅限于机械作业、题海战术,而应多一些高质量的作业,使作业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觉活动,一种乐趣,一种能力培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