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事举例
2012年9月,在新学期及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全区教师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启动了为全区教师办实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7件实事:第一,设立教育引导奖励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20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或者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区级以上奖项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使得昌平区中小学优秀教师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资金奖励,从而激发了全区教师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氛围。第二,设立教育研究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400万元,专门资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活动。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昌平区进行教育科研、科研兴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从而带动了全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积极性。第三,设立困难教职工帮扶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专门对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进行帮扶。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促使对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昌平区各校困难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更好地体现了以教职工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第四,设立境内外培训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于增加全区干部教师境内外高水平培训项目。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充实了全区教师的培训经费,教师培训成效明显提升,拓宽了全区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全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第五,每两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之前,昌平区仅有离退休教师能够获得每人每年100元的体检费,其他的在职教职员工并没有得到这一优惠。为解决在职教师的体检问题,区政府专门推出了这项惠师政策——教师体检由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付,由区卫生局具体实施。第六,为山区中小学教师配备专用校车。昌平区内的山区面积占60%,有像黑山寨中学这样的山区中小学校17 所,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但教师学习、进修需要到昌平城区或北京城区,还有部分教师在城区居住,实际路程较远,来回交通不便。当这些山区学校有了教师专用校车之后,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缓解,进一步稳定了山区学校的教师队伍。第七,为引进的名师安置人才公寓。近些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进一步使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昌平区委、区政府开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公寓或公租房,作为引进人才的临时性住房,以解决这些外来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其中,教育名师作为优秀人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今年2月,昌平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昌平区2013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其中,对涉及昌平区教师的一些重要实事进一步确认和强化:一是实施名校名师工程。鼓励引进名师,为新引进名师提供周转住房补贴.二是保障校园饮水和用车安全。改造马池口中学、小汤山中心小学、工业幼儿园等中小学校幼儿园饮水设施,为山区学校配备校车。要求完成时限:2013年11月底前。这两项实事的主要责任单位是昌平区教委,并明确了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一年过去了,面向昌平区中小学教师的这些实事正陆续兑现,昌平区教师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
幸福评点
北京市昌平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在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方面,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为教师办实事的过程中,昌平区委、区政府不仅做了详细的责任分工,还严格要求了部分实事的完成时限,真正让教师得到实惠,昌平区的惠师经验值得同行借鉴。尤其是在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方面,针对每年新增的几千万元经费投入,昌平区不是简单地按教师人数分配到校,而是以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激发教师的“争优”意识和教研意识,从而提高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推动了昌平区各级学校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昌平区教育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2012年9月,在新学期及第28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了让全区教师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启动了为全区教师办实事项目,主要包括以下7件实事:第一,设立教育引导奖励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200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或者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区级以上奖项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使得昌平区中小学优秀教师在获得荣誉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资金奖励,从而激发了全区教师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氛围。第二,设立教育研究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400万元,专门资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活动。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昌平区进行教育科研、科研兴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从而带动了全区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积极性。第三,设立困难教职工帮扶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100万元,专门对生活有困难的教职工进行帮扶。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促使对困难教职工的帮扶形成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昌平区各校困难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更好地体现了以教职工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民心工程”。第四,设立境内外培训专项资金。昌平区财政每年拨款1000万元,专门用于增加全区干部教师境内外高水平培训项目。这一专项资金的设立,充实了全区教师的培训经费,教师培训成效明显提升,拓宽了全区教师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全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第五,每两年为全体教师免费体检一次。之前,昌平区仅有离退休教师能够获得每人每年100元的体检费,其他的在职教职员工并没有得到这一优惠。为解决在职教师的体检问题,区政府专门推出了这项惠师政策——教师体检由区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付,由区卫生局具体实施。第六,为山区中小学教师配备专用校车。昌平区内的山区面积占60%,有像黑山寨中学这样的山区中小学校17 所,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但教师学习、进修需要到昌平城区或北京城区,还有部分教师在城区居住,实际路程较远,来回交通不便。当这些山区学校有了教师专用校车之后,这种情况得到明显缓解,进一步稳定了山区学校的教师队伍。第七,为引进的名师安置人才公寓。近些年来,昌平区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进一步使优秀人才“招得来,留得住”,昌平区委、区政府开始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人才公寓或公租房,作为引进人才的临时性住房,以解决这些外来优秀人才的后顾之忧。其中,教育名师作为优秀人才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今年2月,昌平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北京市昌平区2013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重要实事的通知》。其中,对涉及昌平区教师的一些重要实事进一步确认和强化:一是实施名校名师工程。鼓励引进名师,为新引进名师提供周转住房补贴.二是保障校园饮水和用车安全。改造马池口中学、小汤山中心小学、工业幼儿园等中小学校幼儿园饮水设施,为山区学校配备校车。要求完成时限:2013年11月底前。这两项实事的主要责任单位是昌平区教委,并明确了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一年过去了,面向昌平区中小学教师的这些实事正陆续兑现,昌平区教师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
幸福评点
北京市昌平区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在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方面,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为教师办实事的过程中,昌平区委、区政府不仅做了详细的责任分工,还严格要求了部分实事的完成时限,真正让教师得到实惠,昌平区的惠师经验值得同行借鉴。尤其是在加强和规范资金管理方面,针对每年新增的几千万元经费投入,昌平区不是简单地按教师人数分配到校,而是以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激发教师的“争优”意识和教研意识,从而提高了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了财政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推动了昌平区各级学校教师培养和引进工作,进一步促进了昌平区教育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