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防城港海味珍馐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JIA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亚热带的防城港,面朝大海,不仅与越南隔海相望,而且物产丰富。防城港当地美食不仅颇具东南亚风味,同时还充斥着浓郁的海洋气息!作为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鲜无疑成为防城港餐饮的一大主角。
  走遍防城港的大街小巷,在街頭巷尾缓缓走过,听一听城市的声音,看一看城市的风景,吃一吃城市的美食!细细咀嚼,慢慢回味……
其他文献
马尼拉是菲律宾的首都,位于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吕宋岛马尼拉湾的东岸,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多元化国际大都市,被称为“亚洲的纽约”。如果你想体验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风味,马尼拉半岛酒店将是您了解这座城市的一扇窗口。  马尼拉半岛酒店位于马卡蒂(Makati)的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自开业起一直是马尼拉无可取代的经典酒店和地标建筑,并拥有“首都皇冠上的瑰宝”的美誉
期刊
Generally speaking, Bobai, compared with Shanghai or Beijing, is not a large modern city in China. However, being embraced by green hills and clear waters, this charming county is endowed with deep cu
期刊
有那么几年,我的生活是在世界各地的小旅馆里度过的。  在柬埔寨的边境小镇上丁,我住过一家要价1美元的旅馆,在一个深夜,下着大雨,汽车把我们丢在路边的一间旅馆前,门板暗沉又简陋,犹如一个被丢弃在路边的枯萎的果核,老板白牙一闪,带我们去看了一个房间,灯光昏暗,雨水从破碎的玻璃窗外倒灌进来。天花板上爬着五只壁虎,墙上污渍斑斑。一想到晚上要和壁虎同床共枕,让人沮丧至极,只希望能在它们爬到床上之前就把自己灌
期刊
The Father loves and favors this land by giving Bobai so many things with profound meanings. Bobai is a land attracting you to linger on with her complicated and mysterious beauty. It is beyond a lege
期刊
总有去远方的冲动,最好远到天际,躲开旺季人潮和坏天气。  在遁形于现世的爱妮岛,昏昏欲睡飞行中的惊鸿一瞥,伴着海龟珊瑚小鱼群的安静深潜,海涛翻卷窗幔下的闪电半夜,还有停电酒吧夜幕下的海天一线,都是爱妮岛赋予的远方。  绿色生态海岛  El Nido在西班牙语中意为“鸟巢”,源于早年西班牙殖民者到达此地,看见无数悬挂于石灰岩悬崖缝隙中可食用的金丝燕巢。El Nido的中文译名有两个——爱妮岛和诶尔尼
期刊
該线路从北仑河口到峒中,包括边境风光、跨境旅游、边境高山漂流群、农家乐等,是一条新兴的生态旅游线。来到防城港,约一场跨国自驾游,看沿途美景赏心悦目,去越南下龙湾出海,感受鬼斧神工的“海上桂林”,度过一个安逸静谧的悠然假期……
期刊
One of the five autonomous reg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covering an area of 1.22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a size of France, Spain and Greece combined, Tibet remains one of the holiest dest
期刊
在广西的南部,中国陆地边境线与大陆海岸线西南端交汇处,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大海港,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城市,这座以港口命名的城市,就是防城港市。  2018年4月,中國国务院设立了内蒙古满洲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批设立的边境旅游试验区。试验区的设立,不仅为沿边沿海的防城港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更是让越来越多的人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来一场“上山、下海、出国”说走就走的旅行。
期刊
从企沙渔港沿海岸线到北仑河口一线,分布有古渔村、红树林、白鹭、滨海旅游度假区、風景名胜区、渔家乐等,白天听风戏水,夜晚露营,早赏日出,晚观夕阳,夜里的星辰更是浪漫至极。站在海边,看着潮水涌动,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吹着清凉的海风,这一港城经典旅游路线,绝不会让你失望。
期刊
一座交通工具乏味的城市,城市面貌也自然显得单调一点,交通工具除了实际的运载功能外,还为旅人提供另一个观看城市景观的角度。香港的天星小轮、伦敦的红色双层巴士、曼谷的嘟嘟车(tuk tuk),这些交通工具已经成了城市的胎记,抽掉它们,城市也自然少了一个面像。在现今讲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有了更便利和准时的地铁,加上如八爪鱼触须一样的高速公路网络,过时的交通工具显得笨重,其可替代性也变得更为显著,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