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4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试材,设施氮量0、80、160、240 kg/hm2共4个水平,研究施氮量对冬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若干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马铃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不同程度地增加,根系活力和块茎产量也明显增加,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则先增加而后下降。当施氮量达160 kg/hm2,继续增加施氮量,马铃薯一些生理指标值和块茎产量则增加不显著。本试验条件下,冬种马铃薯施氮量为160 kg/hm2较为适宜。
  关键词:马铃薯;施氮量;生理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32.0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122-03
  收稿日期:2014-12-02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3GXNSFBA019050)。
  作者简介:韦冬萍(1982—),女,广西柳城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植物营养与生理生态方面研究。E-mail:dpwei-82@163.com。
  通信作者:韦剑锋,硕士,副研究员,从事作物营养与生理生态方面研究。E-mail:jianfengwei@163.com。在马铃薯生产中,氮肥是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若施氮不足,马铃薯正常生长和产量的形成受到抑制;施氮适宜,有助于马铃薯植株生长,使植株枝叶繁茂、叶色浓绿,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1];施氮过量,马铃薯地上部贪青徒长,植株偏高容易倒伏[2-5]。施氮量对马铃薯生育期也有影响,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生育期延迟 [6]。此外,施氮能够有效促进马铃薯干物质积累,提高防御酶活性,增强植株抗病性[7],但马铃薯的产量并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且当施氮量超过一定范围,其产量不但不增加反而会降低 [8]。马铃薯块茎品质与施氮量也密切相关,其中在低氮用量下块茎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过多时其含量则降低;在高氮用量下块茎可溶性糖含量也会降低[5]。也有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变化,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9]。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是块茎形成和膨大的关键期,是决定块茎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时期,其植株营养生长、生理状况及块茎增长与氮素养分供给密切相关[10]。但是,有关氮肥用量对马铃薯生长中后期生理性状影响的研究报道甚少。为此,笔者设置不同施氮量试验,探讨氮肥施用对冬种马铃薯生长中后期若干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为我国南方地区冬种马铃薯科学施用氮肥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于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在广西大学农业科学研究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黏质壤土,耕层0~15 cm,土壤pH值为7.08,有机质含量24.6 g/kg,全氮含量1.08 g/kg,全磷含量1.28 g/kg,全钾含量22.26 g/kg,碱解氮 106.2 mg/kg ,速效磷70.7 mg/kg,速效钾166.1 mg/kg。
  供试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供试氮肥为尿素(含N 46.4%),磷肥为过磷酸钙(含P2O5 12%),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
  1.2试验设计
  试验设施N量 0(CK)、80(T1)、160(T2)、240 kg/hm2(T3)共4个处理,每处理施磷肥(P2O5)150 kg/hm2及钾肥(K2O)360 kg/hm2,播种时氮肥、磷肥及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为1小区,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长8.5 m、宽1.6 m、面积13.6 m2,每小区划分成2畦,畦间距0.5 m。播种规格为10 万穴/hm2,株行距为25 cm×40 cm。
  2013年9月犁耙整地待用;2013年11月14日播种。播种前先剔除烂薯和病薯,然后将整个小种薯下种,每穴1个种薯。下种后将基肥穴施于种薯间,然后覆盖约5 cm厚干稻草和厚度为0.002 mm黑色农用地膜。种薯出苗稳定后进行间苗,每穴留1~2棵苗。
  2013年12月下旬和2014年2月中旬,个别马铃薯植株出现晚疫病,然后对全田马铃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3次,2%氨基寡糖素水剂1次,共计喷药4次。
  1.3测定项目与方法
  2014年,于马铃薯结薯期(1月20日)、块茎膨大期(2月6日)、成熟初期(2月24日)、采收期(3月8日)采集马铃薯植株顶数第4~5张展开叶,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法[11]测叶绿素含量,按文献[12]方法测硝酸还原酶活性,用考马斯亮蓝比色法[13]测可溶性蛋白含量,用蒽酮比色法[14]测可溶性糖含量;同期采集马铃薯植株8~10条无损伤根,采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法[15]测根系活力。3月12日,采收马铃薯块茎,测小区块茎鲜质量。用Excel 2003和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图1显示,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从结薯期至块茎成熟初期平缓下降,此后急剧下降。在各调查期,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T3>T2>T1>CK,其中CK与T1、T2、T3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1与T2、T3的差异也均达到显著水平,T2在成熟初期与T3的差异也显著。说明施用氮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中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图2显示,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从结薯期至块茎成熟初期急剧下降,之后趋于平稳,但不同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在结薯期和块茎膨大期,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T2>T1>T3>CK,其中结薯期CK与T2差异达显著水平,块茎膨大期T1、T2与T3、CK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在成熟初期和采收期,可溶性糖含量均表现为T2>T3>T1>CK,其中成熟初期T1与T2、CK与T3差异达显著水平,采收期CK与T1、T2、T3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施用氮肥可提高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其中T2的效应最为明显。   2.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图3显示,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各调查期,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T3>T2>T1>CK,其中CK与T1、T2、T3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1除成熟初期外,与T2、T3的差异也均达显著水平;T2在结薯期与T3的差异也显著。说明施用氮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且其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2.4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图4显示,马铃薯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从结薯期至块茎成熟初期持续下降,此后急剧下降。在各调查期,硝酸还原酶活性均表现为T3>T2>T1>CK,其中CK除块茎膨大期与T2的差异不显著外,与T1、T2、T3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T1、T2在结薯期和块茎膨大期与T3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T1在块茎膨大期和块茎成熟初期与T2的差异也达显著水平。说
  明施用氮肥可明显提高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且施氮量越大硝酸还原酶活性越高。
  2.5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根系活力的影响
  图5显示,马铃薯根系活力从结薯期至块茎膨大期急剧下降,此后下降平缓,至采收期降至最低。在各调查期,根系活力均表现为T3>T2>T1>CK,其中在结薯期CK、T1与T2、T3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在块茎膨大期CK与T2、T3与T2、T1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在块茎成熟初期,除T1与T2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处理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在采收期,仅有T3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根系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2.6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图6显示,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其中T3的最高,其次是T2、T1,分别比CK增产48.88%、46.30%、29.26%。方差分析显示,T2、T3块茎产量显著高于T1,但T2与T3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施氮量在0~160 kg/hm2,马铃薯块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若继续增大施氮量,马铃薯块茎产量则不再持续显著增加。
  3讨论与结论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参与合成碳水化合物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含量高低与碳水化合物多少密切相关,因此平衡两者关系是马铃薯生产中提高产量的重要基础[5,16]。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这与田再民等的研究结果[1]相似,说明增施氮肥能够促进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但试验也发现,当施氮量超过160 kg/hm2,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多个调查期则不再持续显著增加,这与黄继川等的研究结果[5]相似,说明增施氮肥对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合成产生的作用还与生育期相关,过量施氮将不能持续促进马铃薯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与积累。作物叶片合成可溶性糖,同时也不断向地下部分运输积累而合成淀粉[17]。本试验中,马铃薯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而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施氮量为160 kg/hm2的最高。说明适宜的施氮量是马铃薯合成和积累较多碳水化合物的基础,协调好光合产物和施氮量的关系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条件[16]。可溶性蛋白是植物体内重要的保护物质,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助于植物体保持较高的氮代谢水平[18]。本试验中,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多个调查期施氮量为240 kg/hm2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施氮量为160 kg/hm2的差异不显著。说明适宜的施氮量有利于马铃薯植株的氮代谢。
  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是衡量植株生长的主要指标[19]。本试验条件下,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的最高,但在生长后期,施氮量为240 kg/hm2的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为160 kg/hm2的差异不明显,说明增施氮肥对马铃薯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的作用还与生育期相关。在马铃薯生长后期,马铃薯植株趋于衰老,生理代谢均降低,氮同化能力也降至最低,适量施氮已满足马铃薯植株生长需要,因而过量施氮对后期硝酸还原酶活性产生的作用不大。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根系活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增施氮肥有利于延缓马铃薯生长后期根系的衰老。
  施氮量明显影响冬马铃薯块茎产量。本试验中,马铃薯块茎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施氮量为240 kg/hm2的最高,但与施氮量为160 kg/hm2的差异不显著,这与黄继川等和梁宁珠的研究结果[5,7]相似,但与董茜等、修凤英等和周娜娜的研究结果[9,10,20]不同,其原因可能与供试马铃薯品种、栽培密度、水分管理、土壤肥力及施氮水平等差异有关。因此,适量施氮有利于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效,但施氮过量会造成资源浪费和肥料利用效率降低。
  综上所述,在生理性状方面,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根系活力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随施氮量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在产量方面,施氮量在0~160 kg/hm2,块茎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继续增施氮肥则不利于持续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冬种马铃薯施氮量为 160 kg/hm2 较为适宜。
  参考文献:
  [1]田再民,杨立军,冯琰,等. 不同施肥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4):1741-1743.
  [2]陈杨,樊明寿,李斐,等. 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3):66-71.
  [3]李利.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及利用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2):1292-1295.
  [4]胡新喜,庞万福,金黎平,等. 2012年国外马铃薯栽培领域研究概况[J]. 中国马铃薯,2013,27(3):186-190.   [5]黄继川,彭智平,于俊红,等. 不同氮肥用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4,35(2):266-270.
  [6]郑顺林,李国培,杨世民,等. 施氮量及追肥比例对冬马铃薯生育期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27(3):270-274.
  [7]梁宁珠. 不同氮肥施用量与施肥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 中国园艺文摘,2013(7):26-28.
  [8]郝娜,靳学慧,杨玚,等. 氮对马铃薯防御酶系活性及抗性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2,24(2):8-11.
  [9]董茜,郑顺林,李国培,等. 施氮量及追肥比例对冬马铃薯块茎品质形成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571-1574.
  [10]修凤英,朱丽丽,李井会,等. 不同施氮量对马铃薯氮素利用特性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3):36-38,43.
  [11]张宪政.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 辽宁农业科学,1986(3):26-28.
  [12]詹少华,林毅,吕凯. 天然彩色棉过氧化物酶·丙二醛及硝酸还原酶的测定[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17-18.
  [13]Bradford M M.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76,72(1/2):248-254.
  [14]薛应龙.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34-138.
  [15]张宪政. 作物生理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97-199.
  [16]张西露,刘明月,伍壮生,等. 马铃薯对氮、磷、钾的吸收及分配规律研究进展[J]. 中国马铃薯,2010,24(4):237-241.
  [17]曹升,禤维言,陈会鲜,等. 控缓释肥对木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5):790-795.
  [18]吴海宁,罗兴录,樊吴静,等. 低温胁迫对不同木薯品种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11):1791-1799.
  [19]邝伟生,梁启新,谭小莉,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理特性的影响[J]. 广西农业科学,2008,39(3):299-302.
  [20]周娜娜. 不同氮水平对马铃薯产量构成和土壤NO-3-N含量的影响[J]. 中国马铃薯,2010,24(2):91-93.赵辉,刘国权,王川. 不同规格育苗盘对烤烟井窖式移栽漂浮育苗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125-128.
其他文献
摘要:研究8种滨海耐盐植物及其根际土中K 、Na 、Mg2 的含量特征,探讨耐盐植物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植物与根际土壤中的离子含量比值没有绝对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所试植物都可以耐受pH值8以上的碱性土,牛筋草、苍耳、曼陀罗的耐盐性较高,其次是肾叶打碗花、砂引草和软毛虫实,最差的是狗牙根和猪毛菜。不同植物的K 和Mg2 选择性吸收系数差异较大,植物全株和根对K 的选择性吸收差异较大的是曼陀罗和砂引
摘要:为揭示贵州安顺地区栽培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以西部之星、三得利和维多利亚紫花苜蓿为材料,对不同品种在孕蕾期的株高、茎粗、干鲜比、茎叶比等生长性状以及刈割后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生长速率和牧草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孕蕾期的生长性状无显著差异,刈割显著增加了3个品种的生长高度、生长速率、牧草产量;不同品种刈割2~3次均可获得较高牧草产量,呈现三得利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西部之星紫花苜蓿干草产
摘要:建立同时测定金银花中水杨酸(S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JA)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并应用于盐碱胁迫下的金银花分析。激素经异丙醇/甲酸溶液(99/1,体积分数)提取后,通过固相萃取(SPE)柱净化。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100 mm×2.1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溶 液- 乙腈;体
摘要:基于景观基因理论,以信阳市新县毛铺村楼上楼下村为例,通过无人机影像拍照,结合访谈、文献查阅等收集资料,以识别提取村落的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信息链,对毛铺村风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受地理位置影响,毛铺村整体风貌保存较好,村落布局充分结合自然山水基地,中山区聚落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2)景观信息元即文化基因,其内涵丰富,主要文化基因为儒家文化,在其影响下形成较强
摘要:探讨周年内氮钾的分配,明确适合贵州黄壤甘蓝—烤烟模式的氮钾配施模式,为烤烟和甘蓝节肥减施、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7年在贵州省绥阳县开展氮钾不同配施大田试验,以甘蓝和烤烟为试验材料,在一个种植周期内,控制氮磷钾总量一致,设置4个氮钾配施处理,即T1处理(甘蓝季高氮中钾、烤烟季低氮中钾)、T2处理(甘蓝季低氮中钾、烤烟季高氮中钾)、T3处理(甘蓝季中氮低钾、烤烟季中氮高钾)
摘要: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是由2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属于持久性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由于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简称EPS)的成分性质,EPS对PAHs有较高的降解效果。因而EPS在去除PAHs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研究芘对
摘要:以当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4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29号、条中31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为病原菌,对贵州省主要推广及种植的66个小麦品种(抗源)的抗条锈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不同毒力生理小种的抗病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毕2007-1、0308、9712等21个小麦材料对所有生理小种的反应型为免疫-近免疫;黔麦18号、一粒葡8-40、以特选2和P13-5 等4个材料表现出较
摘要:分析黄土高原地区青爪乌鸡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并对肌苷酸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爪乌鸡肌肉鲜样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2.02%和1.38%。肌肉蛋白中检测出17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158.9 mg/g)、赖氨酸(92.7 mg/g)、天冬氨酸(89.0 mg/g)、甘氨酸(73.6 mg/g)、亮氨酸(72.7 mg/g)和精氨酸(61.8 mg/g)含量较高。依
摘要:为探讨密云水库流域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特征,为密云水库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6—7月,采用Tullgren干漏斗法和手捡法对北京密云水库流域的5个生境[杏林(Ⅰ)、紫穗槐林(Ⅱ)、柳树林(Ⅲ)、桑树林(Ⅳ)和沙棘林(Ⅴ)]进行土壤动物调查研究。结果:共捕获土壤动物3 087头,隶属2门4纲15目,其中优势类群有4类,即中气门亚目、等节跳科、球角跳科和双
摘要:以徐州市为研究区,探讨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为目的,根据2003—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结合敏感性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3年,水域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8.814万hm2,建设用地增加幅度仅次于水域,增加了7.194万hm2;生态服务价值从2003年的230.2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16.10亿元,但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