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证融合”的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培养层次偏低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偏低的“三低”问题,以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为例,提出广西职业院校开展“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策略与建议: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灵活师资培养教学评价。
  【关键词】课证融合;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改革; “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21-03
  近年来,国家对学前教育给予大力支持,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模也不断增大,但培养层次和专业素养没有实现同步提高。广西幼儿园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偏低、培养层次偏低以及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偏低的“三低”现象,无法满足当前学前教育快速发展的实践需求。如2015年全国开始全面进行教师资格证统考改革以来,由于考试内容更多、范围更广、认定程序更严格,广西职业院校学生参加考试一次性通过率普遍偏低,对当前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让学生在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幼儿教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是摆在所有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此背景下,“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重点考查内容。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认真审视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对广西部分职业院校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策略和建议,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培养层次和专业素养,促进广西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全面了解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开展现状,获取较为可靠的数据,本研究依托由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2018年“区培计划”—— 广西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对前来参训的区内75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院校100名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这些参训人员来自广西职业院校或职教中心,均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区域覆盖面较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回收问卷90份,回收率90%,问卷有效率100%,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问卷统计。自制问卷共设21个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和对教师资格证统考的认识、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以及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情况等方面内容。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基本情况
  1.普遍年轻,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年限不长。在被调查者中,30岁以下教师比例占70%,31~40岁教师比例占24%,41~50岁教师比例仅占6%。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年限在1年以下的教师比例约占18%,1~5年的教师比例占61%,5~10年的教师比例约占15%,10年以上的教师比例约占0.05%。
  2.学历层次较高,职称普遍偏低。在被调查者中,具有大专学历教师比例约占0.03%,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约占94%,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约占0.03%。在职称方面,约有34%的教师还处于无职称状态,具有初级职称教师比例约占40%,具有中级职称教师比例约占25%,没有教师具有高级职称。
  3.对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统一。在被调查者中,已经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约占58%,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教师还没有教师资格证。而认为有必要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比例约占79%,认为教师资格证可有可无的教师比例约占16%,认为教师资格证没有必要的教师比例约占0.05%。
  4.对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了解比较少。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改革最早于2012年开始实施,2015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广西在2012年已经开始试点开展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但通过2018年的调查问卷发现,在所有被调查者中,非常了解当前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改革的教师比例约占15%,部分了解的教师比例约占68%,不了解的教师比例约占17%;对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科目和内容非常了解的教师比例约占34%,部分了解的教师比例约占50%,不了解的教师比例约占14%。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资格证考试情况
  1.学生考证积极性较高。从问卷统计结果看,愿意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学生约占50%,有意愿报考的学生约占26%,学生考证意愿还是比较高的。
  2.考试通过率较低。从问卷统计结果看,选择“通过率在25%以下”的被调查者比例约占48%,选择“通过率在25%~60%之间”的比例约占15%,还有约31%选择“不清楚通过率”。
  3.影响学生通过率的因素。从问卷统计结果看,被调查者认为影响学生通过率的因素从强到弱分别是:学生整体素质,约占32%;学生考证意识不强,约占29%;专业师资缺乏,约占21%;培训内容和形式不合理,约占18%。
  4.学校指导学生考证的形式。从问卷结果看,被调查者所在学校指导学生考证的形式从多到少分别是:在日常授课中融入相关训练,约占58%;开设专门培训班,约占22%;没有指导,约占15%;其他形式,约占0.05%。
  (三)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情况
  1.课程开设情况。在被调查者中,有将近90%的教师反映所在学校没有开设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
  2.教师教学情况。从以上调研结果可知,因有将近90%的职业院校没有开设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因此也有近90%的教师没有承担过这门课程的教学。
  3.对将课程教学与幼儿教师资格证相结合的看法。调查中,认为“很有必要”的被调查者比例约占86%,认为“没有必要”的比例約占0.05%,还有约0.09%的教师“说不清”。   2012年上半年,广西已经开始试点进行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一考试,但从以上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对幼儿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改革缺乏认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启动较晚甚至没有启动,课程师资团队经验不足,更多的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授课,导致课程教学内容不适应全国统考的要求,频频出现授课内容与全国统考内容相脱节、考试指导缺乏针对性、学生盲目参加考试等现象,最终导致通过率不高。
  三、建议与策略
  基于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针对调查结果,本文分别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灵活教学评价等三方面提出改进的建议与策略。
  (一)加强“双师型”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应注重整合教育科学研究人员和幼儿园一线骨干教师的力量,打造一支既有幼教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团队,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做法有:一是注重引进高水平专业教师,确保新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二是重视师资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帮助教师解决工学矛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理念和掌握新的专业知识等。三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调研结果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考证意愿,但是受到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影响导致通过率不高。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中应加强指导和培训,融入相关训练,并开设专门的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辅导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不断提升学生的考试技巧。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函授、专本衔接等各种学历提升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四是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指导水平。为提高学生考证通过率,教师指导水平提升也是关键性因素。因此,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能力。如教师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新要求,及时了解当前国家有关学前教育政策与发展趋势等;组织教师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文件精神;教师多关注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多熟悉与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有关的实务,尽快熟悉考试内容和各项流程、不断总结指导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应对资格证考试。五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建立并完善團队建设考核、激励机制。帮助教师制定职业规划,引导教师通过加强教学反思、自我实践和专业交流等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建立“双导师制”,促进教师“专业—专家—行家”成长,从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因此,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院校,如果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应尽快开设并配备足够的师资力量。重视深化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具体做法有“五个重视”。一是重视制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课程标准。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标准的制定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贯穿到课程中,实现“课证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落到实处。二是重视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课程标准、专业特点和学习目标,知道要学好本课程需要掌握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幼儿园卫生保健基本技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掌握学前儿童各种常见疾病特性和如何预防等问题。三是重视把教学融入实践操作环节。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内容专业性和实操性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增加实践操作环节,结合课程内容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了解基本情况,增加感性认识,重点指导、鼓励和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如在教学“幼儿意外事故处理预防策略”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到幼儿园,通过举办幼儿园保健医生讲座以及幼儿意外事故处理演练等,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四是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技能运用到幼儿园的实习活动中,突出实践操作,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学会了怎样做,又懂得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实现一体化。五是重视“课证融合”教学方式。重视将资格证考试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对课程教学与教师资格证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赞同和认可,也愿意尝试应用。因此,院校应鼓励教师大胆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积极研究和探索“课证融合”教学方式,通过关注考核方式、了解各省区市开展资格证考试情况、收集考试真题资料、定期召开研讨会、逐渐建立本校试题库以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此类课题研究等方式,不断进行实践和理论总结,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评价方式
  幼儿教师工作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职业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应注重灵活多样性,具体有三种方式:一是用理论考试、实践考核和以证代考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尽可能做到全面、客观和合理评价;二是采用院校考核和幼儿园评价相结合的二元评价方式;三是通过第三方对课程进行评价,如幼儿园通过学生专业需求、课程结构、实施情况以及实践过程等内容来评价课程目标达成程度,通过评价课程质量来提升师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文军,管钰嫦.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现状及其改革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9(8)
  [2]宋爱芬.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基于专业标准和国考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7(7)
  [3]孙娓娓.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省略与重构基于教师资格证制度的视角[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潘秀萍.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背景下“学前儿童卫生保健”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5]黄重.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6)
  [6]梁珊.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高师学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路径[J].江苏幼儿教育,2014(3)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S].2011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课证融合’《学前儿童生理与保健》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GXZZJG2017B066)
  【作者简介】滕忠萍(1973—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管理;李春醒(1982— ),男,壮族,广西隆安人,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黎 原)
其他文献
食品营养学是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学科,是以掌握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际的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本文针对高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专业特点,为提高食品营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手段.因术前病史较长,肝脏功能不良,以及术中手术的创伤,术后供肝功能发挥情况的影响,术后的饮食恢复和营养支持管理有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热-力耦合的刚塑性有限元方法,对不锈钢/铝(合金)/不锈钢多层复合材料的热轧复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对不同变形条件下各组元层的厚比变化规律进行了模拟计算对照分析,结果表
目的探讨大剂量肠道清洁和早期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程的影响.方法对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者在入院后即刻,急诊手术者术后24小时经鼻空肠管或空肠造瘘管内注入
胃轻瘫(Gastroparesi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因长期摄食减少、不能摄食或厌食往往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时可出现离子紊乱,威胁生命.
无接触经济的本质是数字经济,因人与物接触或人与人无面对面接触的远程交互而得名。作为数字经济的特殊形态,无接触经济是由新冠肺炎疫情外生冲击产生的突发巨量需求与业已存
目的通过现代文献研究,探究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8月1日的全部期刊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出符合纳排标准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否改善肝硬化大鼠使用全胃肠外营养(PN)时的低蛋白血症.方法正常大鼠(A)、肝硬化大鼠(B)、肝硬化PN大鼠(C),分为使用rhGH组(A1、B1、C1)和不
目的探讨饮食习惯和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产科门诊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94例(GDM组)及其配对对照组作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方式,对膳食史、饮食习惯和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