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Si(001)基片上制备的超薄SrTiO3薄膜的透射电镜及电子全息研究

来源 :电子显微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20082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Si基体上生长的高介电常数的钙钛矿晶体氧化物薄膜如SrTiO3(STO)也受到了广泛关注。SrTiO3(a=0·3905nm)在沿Si(001)方向旋转45℃之后和Si(d=0·384nm)之间的点阵错配很小(~1·7%),同时也有各种晶体氧化物薄膜在Si基体上生长很好的缓冲材料。本文主要利用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high dielectric constant perovskite crystalline oxide films grown on Si substrates, such as SrTiO3 (STO), have also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The lattice mismatch between SrTiO3 (a = 0 · 3905 nm) and Si (d = 0.384 nm) after rotation in the Si (001) direction at 45 ° C. is very small (~ 1.7%), Oxide films grow well on Si substrates. This article mainly use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每隔2~7年,赤道大部分地区、东南亚和南美洲西部地区的气候就会出现异常:一些地区变得干旱无雨.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南美洲东北部、非洲的合恩角、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六方结构的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物理现象,是近年来材料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热门课题[1~3]。层状过渡金属化合物的物理性能和晶体结构具有密切关联。例如,较大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