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陶瓷材料中Tm^3+离子红外到蓝色上转换发光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系统研究了PbF2+GeO2+WO3:TmF3玻璃陶瓷材料中,在近红外光激发下,Tm^3+离子的发光特性。实验中观测到Tm^3+离子的两组峰值位置分别在20920cm-1和22173cm^-1的蓝色上转换发光,并证实这两组上转换发光分别与吸收三个和四个光子有关,同时建立了上转换发光的模型。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氟锆酸盐玻璃中Tm^3+与Er^3+的能量转移,在不同激光波长激发下,能量转移的机制有不同之处。Tm^3+对Er^3+的作用表现在使得^2H11/2和^4S3/2的发光减弱,^4F9/2和^4I11/2的发光增强,即将Er^3+高能级的粒子搬运至低能态上,在一定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功函数的电子注入电极铝和钙,构造出了在下沉光照下发光可见的单层聚对苯乙炔的电致发光器件。发现电极材料的不同使发射光谱产生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550nm的发射峰
利用高真空多源型有机分子沉积系统制备了同8-羟基喹啉铝和叔丁基联苯基苯基呃二(PBD)交生长的有机多层周期结构,小角X-射线衍和分析表明,样品具有良好的、完整的结构特性,并且界面质量很
测量了各种温度下玻璃中掺杂纳米尺寸CdS半导体微晶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其光致发光带和峰值能量和线宽对温度的依赖关系,考虑CdS微晶的LO声子的相互作用,拟合了其带隙发光带的线宽随温
通过高温氧化处理得到的多孔硅,其阴极射线发光谱呈现明显的三峰结构。峰强随电子束辐照时间而下降。对光致发光很弱的样品,电子束辐照后光致发光明显地增强。红外透射谱及Raman谱分
94年国际电致发光讨论会上,报导了一种新型的显示器[1],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兴趣.这类显示器的创新表现在采用丝网印刷的几十个微米量级的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厚膜来替代无机薄膜电致发光
本文报导了石英玻璃的电致二阶非线性极化及其热擦除性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电致二次谐波测量发现:在一定的电场极化条件下,石英玻璃的电致二阶非线性极化强度随极化时间的延长
镉铝硅酸盐玻璃中Eu3+离子的荧光*袁剑辉**刘行仁***林海王晓君(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关键词Eu3+离子,荧光,玻璃近年来,随着光纤通讯,上转换发光
掺半导体玻璃波导光栅耦合高速全光开关*马少杰郑杰王淑梅(中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长春130021)(中国科学院激发态物理开放研究实验室,长春130021)关键词光波导,光栅,全光开关非线性光学器件的主
本文利用吸光谱、荧光光谱以及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研究芘四磺酸四钠盐的光物理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