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国际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大会纪要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一届国际帕金森病(PD)及相关疾病大会于2007年6月3-7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召开,现将此次会议所涉及的PD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其他文献
为了对确实优秀的论文及作者给予表彰,鼓励作者开展学术研究,推动学科水平的发展,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会及编辑部开展了2007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本刊邀请了全国各地著名神经科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所刊论文的学科特点,从原始创新、学术水平、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等各方面进行了认真客观公正的评价,分别确定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5名。获奖论文名单如下:
从1953年Waston和Crick发现基因组DNA呈双螺旋结构,到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测序基本完成,再到如今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蓬勃开展,人们对疾病与遗传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期刊
例1 患者女,58岁,农民,因"两侧面部水肿伴面瘫1个月余"(图1)于2009年3月2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余出现左眼闭合不能,伴左面部肿胀,10 d前又出现右侧面部肿胀,右眼闭合不能,口唇肿胀明显,外翻,口唇不能闭合.体检:体温36.2℃,双眼闭合不能,Bell征阳性,双侧鼻唇沟浅,鼓腮不能,口唇肿胀,伸舌居中,舌体稍肥大,未见明显裂纹。
期刊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0岁,因"反复右侧肢体无力伴腹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2008年7月)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伴腹痛、发热(38.6℃).头颅MRI(图1)示颅内多发异常信号,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高信号,考虑急性脑梗死可能,予对症处理半个月后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腹痛缓解,体温降至正常.复查MRI示颅内病灶明显减少.住院期间血小板从64×109/L降至6×109/L,血红蛋白从110g/
期刊
目的 探讨"4"字征在颞叶内侧癫痫(MTLE)致痫源定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确诊为MTLE并行手术治疗和术后长期随诊(≥4年)无发作的患者术前发作录像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重点关注54次继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sGTC)出现的"4"字征与致痫源侧别的关系.结果在33例MTLE患者的共54次sGTC中,有10例(30%)患者的23次(43%)sGTC出现了"4"字征,所有"4"字征的上肢伸直侧均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30岁,主因"眩晕伴呕吐3 d"于2006年5月25日入院.患者于3 d前突感眩晕、视物成双、耳鸣,伴非喷射性呕吐.次日出现头痛,头颅MRI显示右小脑半球梗死(图1,2)。
期刊
记忆扫视(memory-guided saccade)检查是在反射性扫视(reflective saccade)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试者依据已形成的视空间记忆迅速注视目标点,可以反映眼球运动、认知功能和视空间记忆等多方面的功能.在临床上记忆扫视检查已用于辅助判断多种疾病的进展情况及监测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
目的 分析烟雾病脑卒中的好发部位,提高对烟雾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方法 分析我院神经内科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2例烟雾病患者,对其脑卒中部位进行总结分类,并计算各构成比.结果 32例病例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男女比例为1:1.28,发病年龄7~47岁,缺血性脑卒中5例(15.6%),平均年龄24岁,出血性脑卒中21例(65.6%),平均年龄33岁,同时患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由Itard (1825) 和 Gilles de la Tourette (1885)首次描述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是一组由遗传缺陷和不良环境因素导致的、儿童期多发的神经精神疾病。
期刊
目的 探讨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病的临床、病理及神经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例脑膜恶性黑色素瘤病患者进行观察,总结其临床、脑脊液细胞学、神经影像学、脑膜组织病理等方面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以头痛起病,随后出现脑膜刺激征.其中1例皮肤有巨大黑色素痣,1例额部黑痣破溃经久不愈,另一例无皮肤及内脏黑色素瘤,为原发性.3例患者颅脑MRI强化后显示软脑膜及蛛网膜弥漫性较均匀强化并增厚.脑脊液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