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致T波双峰临床意义探讨

来源 :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胺碘酮致T波双峰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48例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口服胺碘酮致心电图上T波出现双峰前后变化情况。结果48例停药后双峰T波在2~12个月内均恢复正常。结论T波双峰是由胺碘酮药物作用延长心肌的复极过程而致。在临床上无需特殊处理,停药后便渐转正常。
其他文献
为了解高龄患者心电图的特征、规律,本文收集了233例72岁~92岁老年患者的心电图,现总结报告如下.
目前,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评价心肌缺血及协助诊断冠心病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之一。由于运动减低了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了交感神经的活性和血中儿茶酚胺的
<正> 课程背景:“青春健康”项目是中国计生协与美国卫生技术组织合作举办的项目培训活动,参加项目培训的对象是10至24岁的青少年和未婚青年。项目活动目标是: 1、为青年人提
为观察肺癌放射治疗过程中患者心肌是否受损伤,我们对34例肺癌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电图和血清心脏肌钙蛋白(CTnI)连续同步监测。现将所得资料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8岁。因“肝癌介入术后两年,顿服蟾酥30分钟”入院。患者患肝癌两年,曾接受放疗和介入手术治疗,入院前30分钟服自制干焙新鲜蟾蜍耳后腺7只共14对制成的蟾酥以黄酒伴服,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并发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1999~2006年收治并发BBB的AMI者共24例作为研究组(A组),以同期收住的无BBB的AMI者
目的应用心电图这一简便而直接的检查方法及时发现或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以及对病情预后的评价.方法将本院4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前1W所记录的心电图(E
例1 患者男性,61岁。患慢性支气管炎10年,近日症状加重入院。患者自诉是右位心。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剑突偏右侧。内脏无移位。心电图示:P—QP,S—T波形正常,V1-V6导联QRS波振幅逐次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期(或称超急损伤期)的心电图表现主要反映ST段的轻度抬高以及T波的轻微变化,有时也难以诊断.现将我院近几年临床诊断的36例心肌梗死前期的心电图诊断以及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wd)和P波最大时限(Pmax)与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关系。方法将186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96例,为并发PAf者;B组90例,为无PAf者。两组均行标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