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胫后动脉血管蒂顺行和逆行双皮瓣转移术一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ryhol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46岁.左小腿、足部高压电击伤2 d于2002年3月31日入院.检查:小腿部分皮肤、肌肉坏死,足背皮肤及足背动脉坏死,第2~4趾坏死.经清创、截趾、植皮等处理后,小腿中段胫前7 cm×4 cm骨外露,跟腱约3 cm×5 cm外露.伤后第20天,行带胫后动脉血管蒂顺、逆行双皮瓣交腿转移术修复胫骨、跟腱外露.术前先用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测定胫后动脉内踝上两个皮支动脉位置,见其分别位于内踝上8 cm和5 cm处.以这两个皮支血管为基部,分别设计带胫后动脉顺、逆行双皮瓣.其中,近侧皮瓣大小约8 cm ×6 cm,蒂长5 cm,为顺行皮瓣;远侧皮瓣大小约4 cm×6 cm,蒂长7 cm,为逆行皮瓣。

其他文献
直肠脱垂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总体疗效不甚理想.如何既保证手术的疗效、又尽可能减轻手术创伤并保护肛门功能,是摆在外科医师面前的棘手问题.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3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腹腔镜直肠骶岬缝合固定术治疗10例成人中重度直肠脱垂,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关键词:直肠脱垂;腹腔镜;直肠骶岬缝合固定术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吻合技术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腔镜下吻合(36例,全腔镜吻合组)与小切口辅助吻合(47例,小切口辅助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小切口辅助组切口长度为(7.1±0.9) cm,全腔镜吻合组为(2.6±0.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5-LOX的表达,分析5-LOX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5-LOX表达阳性者38例(73.1%).5-LOX阳性表达率淋巴结转移组[87.8%(36/41)]高于无转移组[18.2%(2/11),P<0.05],浸润较深组[
目的 探讨多方位集束治疗策略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多方位集束治疗者13例(治疗组),采用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者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好转率分别为76.9%(10/13)和44.4%(8/18),7d治愈率分别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摘除食管平滑肌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至2012年8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胸腔镜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的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肿瘤直径为0.8~12.0(平均3.3)cm,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 cm者22例.结果 3例患者术中发现食管黏膜破裂,其中2例于胸腔镜下行食管黏膜修补,另1例中转开胸修补.全组手术时间40~300(平均83.0)min
患者男,36岁,因"上腹部刀刺伤1h"于2009年2月1日急诊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有大量积血;下腔静脉贯通伤,裂口长3 cm;十二指肠水平段距屈氏韧带8 cm处贯穿伤;空肠断裂,并有两处破裂口.遂行下腔静脉修补术加空肠部分切除术加十二指肠修补术加空肠造瘘术.因考虑十二指肠贯穿伤,前后壁裂口超过周径1/2,肠壁水肿明显,同时合并下腔静脉损伤,修补血管时需游离较多周围组织,影响破裂处
期刊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已开展10余年,其遵循TME的原则,并且淋巴结清扫效果与开腹手术一致[1].但是,少数患者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因各种并发症需再次手术,这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共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近期再手术15例,本文分析该组病例资料,探讨其再手术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关键词: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并发症;再手术
目的 探讨一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从1999年2月~2002年6月,采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足跟后部软组织缺损2例、内踝部软组织缺损2例以及踝前与足背软组织缺损4例.结果临床应用8例,皮瓣面积最小为7 cm×5 cm,最大22 cm×7 cm,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血运可
我们在2000年9月-2002年12月采用第一、二掌背动脉为蒂的示、中指近节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一期修复拇指损伤9例10指,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
期刊
目的 研究减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创伤及并发症的方法.方法12例痉挛性脑瘫患儿,其中痉挛型7例,僵直型3例,混合性2例,痉挛程度Ashworth5级法:Ⅲ级6例,Ⅳ级5例,Ⅴ级1例.单肢瘫2例,截瘫6例,四肢瘫2例,三肢瘫2例.智力情况基本正常.采用马尾圆锥区半椎板(7例)和保留椎板(5例)的小开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非切断性机械灭活阻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术后配合采用针对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