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式教学的问题设计策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例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ji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中开展辨析式教学,能让学生在辨别、分析、比较、论证中水到渠成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辨析式教学的前提是问题设计.教师应深入提炼,设计思辨性问题;追根溯源,设计本原性问题;巧借冲突,设计两难性问题;走出封闭,设计开放性问题;突破成规,设计创新性问题.精雕细琢、恰到好处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启辨析式学习的成功之旅.
其他文献
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研究生的理想信念与思维方式在科教兴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针对研究生特点,提出“四史”学习教育文化支持针对性、深度性、系统性及有效评估四个方面的原则,在推进中发挥制度文化的统领性作用,通过组织文化支持、课程文化支持、传媒文化支持增强研究生“四史”学习教育针对性、深度性、系统性.
回望祖国母亲一路走来的坎坷辉煌,回顾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追梦路程,回想中华儿女百年奋斗史诗,我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rn我住在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这里地处农村,却依然有着丰富的设施和先进的建筑,代代居民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尽管我在这里生活的时间只有短短三年,但正如我一年一年地长大,朱村也在一年一年地飞速发展.
期刊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与重要途径,引导和促使课程思政走向深度,对提高课程思政实效具有重要意义.促使课程思政走向深度,课堂应坚持生命根本价值取向、加强同学生生活世界联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打造生动课堂教学和实现学生生成.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模式,对于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展、形成育人合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上课的时候,历史老师总对我们说:“世界上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拥有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我们国家绝对有这个资格!”的确,一个拥有五千多年从未中断文明的中国,曾经多少次长期站在世界的前列,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感受到的是无尽的自豪与荣耀.然而,中国近代史的屈辱也深深刺痛我们的心:勿忘国耻,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教训;复兴筑梦,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担当;强国有我,这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做出的有力回应.
期刊
岁月如歌,继往开来.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了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作为在农村出生长大的孩子,我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rn孩童时期,我和奶奶居住在老家的老屋里.老屋有着青灰的瓦,深棕的梁,砖红的墙,老旧的门板,圆圆的石磨.暴雨来袭时,房梁上悬挂的灯泡便左右摇晃,忽明忽暗,雨水透过残破的瓦片,“嗒嗒嗒”地打在防漏的塑料布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就心慌地在窗前张望,看着那条雨中泥泞的小路,菜地边破旧的围栏和远处在风雨中摇曳的荒野.
期刊
红色电影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初心使命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于一身,观看红色电影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进一步加强艺术类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重要举措.红色电影不仅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伟大建党精神,而且有利于增强艺术类学生的志气、骨气、底气.以红色电影为有效载体,涵养艺术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积极探索红色电影融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网络平台的新路径,助推爱国主义教育切实落地.
高中思政课“研教互融”学习模式是现行班级授课制基础上,随着新课程改革致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背景而进行的实践研究范式.该模式借鉴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维果斯基的活动理论,将思政课程的教室学习与学生课外实践结合起来,既不影响高中生课堂学习,又拓宽学生课外学习路径,实现课内与课外学习互促、互证、互长,丰富思政课育人方式.
从文化进化与传播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成为强势文化模因并在中国成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因为其自身具有科学性的内因特质,更是因为其符合了中国发展与建设的现实需求.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的社会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作出合理改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生命力得以维持的根本所在.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新时期应当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当代实践的结合,充分运用现代化传播媒介,以保持马克思主义长久强劲的生命力,从而有力指导中国当前与未来的社会实践.
姥姥特别珍惜一张照片,经常会拿出来念叨——那是改革开放前姥姥骑二八大杠“洋车”(自行车)的一张照片.rn那时候,条件稍好点的家庭出行才有自行车,路上几乎没有汽车,尘土飞扬的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田地,零星散落的是村庄.姥姥说,一到下雨天,土路就变成了泥路,车轱辘经常陷进泥里.出门的人回家,总要带一身泥点子.rn那时候,没有电灯,家家都是洋油灯.洋油灯的气味不好闻,亮光还小,如果忙起来忘记加油了,就得在黑暗中摸索.偶尔有人家办喜事,大家聚在一起找放电影的人来放场露天电影,影像特别模糊,有时放完了,电影里人物的
期刊